心理探討|練習拆解情緒是一種日常 #職場人參

2020/02/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情境

會議室中坐滿了各部門的主管、公司的老闆、同部門的所有同事及主管。這是你第一次在老闆及各部門主管面前報告,老闆問了幾個問題讓你無法招架,你主管跳出來補充說明及收尾,還是有一些問題是連主管都無法說服老闆的。場面片刻的凝重、安靜,你內心充斥著「要怎麼回答老闆的問題?」「要怎麼收尾?」「要說我再調整簡報嗎?但這有什麼意義?」當下你只想要趕快跳到下一頁,而主管似乎想跟老闆重申我們的觀點,但老闆似乎還是不太買單,又導致空氣凝結,主管面色凝重。
你心想:「死定了,我表現也太差了吧!前面一開始太緊張導致講話的速度太快,而且又被老闆問了一個回答不好的問題,而後面也被老闆問了一個回答不出來的問題,主管跳出來也解救不了我,反而讓主管丟臉。」
「老闆一樣覺得我很不怎麼樣,主管也對我失望,我也對自己不滿意。」
「我能力好差,這工作真的適合我嗎?這公司真的適合我嗎?但這好像是基本的,是我能力太差了,可能到哪裡都會遇到一樣的問題。我好爛。」
會議結束後,你的組長說:「你沒事吧~~你還好嗎?我跟你說,我就知道老闆會問這個,他之前也問了一樣的問題。」
你心想:「那你為什麼不先跟我說?我們當初一起準備簡報的時候,你可以先跟我說阿。是想看好戲嗎?那你憑什麼當組長啊?這樣哪算leader?自己人都不願意帶。」
“彷彿”看到了小組長邊安慰你邊嘴角微微上揚的畫面。

故事的背景大概就是這樣,而你,往後會做出什麼選擇呢?
我們可以看到上面的情緒是從焦慮,難過,沒自信,再到氣憤,最後有可能會意志消沉。
那我們來拆解這些情緒吧!

第一,你對同事的情緒—氣憤。

為什麼你對同事感到生氣?因為你覺得他想看好戲,故意不在會議前告訴你老闆可能會問的問題讓你事先做好準備。
首先,我們無法得知同事的意圖,因為同事的那句話你的反應其實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是情緒共鳴型「天啊!老闆怎麼過了兩年還是在問一樣的問題啊!」一起義憤填膺;可以是冷靜分析型「恩,原來老闆這兩年來可能還是不太認可,我們可能要再思考討論如何跟老闆說明其重要性」等。
但你先入為主的認定了同事的意圖,並且將之妖魔化。好,那我們再來想,為什麼你要妖魔化同事的意圖?
因為都是同事沒有先說,讓你可以先準備,導致你的回答很爛,所以你回答得很爛這件事情的責任在於同事,不全是因為自己能力的問題。
簡言之,你想要透過妖魔化同事讓自己好過一點。問題都是別人造成的,不願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能力,選擇一條比較簡單好走的路就是妖魔化同事的意圖,都是同事的問題。

第二、你覺得老闆跟主管對你的表現不滿意、失望而感到難過跟不自信。

我們的確可以從老闆的言語、神態去推測他對我們的想法與觀感,但,重點是,你不是老闆,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的感受是什麼,除非他清清楚楚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而即使他說了,你也無法控制他對你的想法,你能夠控制的就是你的感受、你的想法,這就是所謂的阿德勒心理學的課題分離。
依照情境,老闆跟主管並沒有明確地說出感受,你只是透過他們的言語與神態去推測,因為是負面的推測,所以影響了自己的心情,導致自己感到難過與不自信,甚至可能藉由對自己的不滿而討厭自己。
需要嗎?
不需要。
為什麼很多人很常在第一時間的感受是負面的?
因為負面的情緒是一條捷徑,是一條輕鬆的捷徑。選擇負面的情緒就不用花很多心力來鼓勵自己、說服自己。比較輕鬆但對自己沒有好處,就像是散步當作健身而不是重訓加有氧的運動。
你知道嗎?
發生像情境那樣的事情,不就是檢驗自己能力並提升自己能力的最佳時刻嗎?透過這次的簡報,你了解到自己的緊張,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明白還有許多要進步的地方,你就可以著手讓自己變得更好。
沮喪是難免的,但你總從沮喪中學到些什麼,不然這個情緒就浪費了。我覺得負面情緒沒有什麼不好,你可以藉由負面情緒去讓自己變得更好。
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就是:
你怎麼思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都是一種選擇。
真的,下次試試看,當負面情緒一來,你就練習問自己:
為什麼我現在感到難過?感到不爽?感到想死?
一步步地倒推情緒最深層的原因,釐清原因後,你就能夠夠客觀地去看待這個情緒,你就會發現,你在那個當下,竟然是可以選擇情緒的!
不正田心
不正田心
不正田心 =歪思|上了年紀的少女,尚未出人的老人|玖零後|外星人星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