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記者提問的基本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某媒體記者經過介紹,發訊來問我某個產業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先貼一個蠻鳥的其他媒體連結給我看,然後問「請問你怎麼看?」。我的第一個回應是:「XX,問題不是這樣問的。」

首先,即使我對這個題目熟悉,「你怎麼看」這種問法其實會讓被問的一方相當困擾(還好不是把麥克風嘟給我,不然要不是講不出來,就是隨便亂講一通)。
基本上這是個開放式的問題,好處是我可以天馬行空隨便亂講,壞處是我不知道你要問什麼、我也不知道怎麼提供有意義的答案。
而且以第一個問題就這樣問來看,我的猜想是這位記者對題目並沒有做功課。
於是記者又問:
那你覺得他們在(某國)有機會嗎?
我的第二個答案:
還是要再說一遍,問題不是這樣問的。
然後我請問對方:
  1. 「他們」是誰?前面提過的A公司還是B公司?
  2. 在某國的什麼市場?(某國很大,環境複雜,區隔眾多)
  3. 所謂「有機會」的定義是什麼?
  4. 這個問題是「有」或是「沒有」兩個答案可以解釋得清楚的嗎?如果我直接給你一個「有」或「沒有」你就真的信?
說實在話,或許是我吹毛求疵、或許其他學者專家有這兩個題目就可以侃侃而談;但是,我這樣沒辦法真正理解問題、也給不出有意義的答案。
另外我再問:
您知道他們在某國有哪些可能的競爭對手嗎?某國的該產業應用狀況?相關產品的發展?A公司或B公司目前在某國的佈局?
記者:
嗯……,我不是很瞭解。我先多研究一下,再來問比較明確的問題。
雖說記者不見得是產業專家,對議題也不一定有很深的研究,這個並不要緊;但針對自己問出來的題目內容作點功課,應該也是基本功。如果題目問得不夠精確,也不太容易問到能寫出好報導的答案,不是嗎?
或者再退一百步說,我作為受訪者對於不清楚的問題給了不清楚的答案、記者也忠實的報導了我說的話,但最後刊登出來的結果可能像是「外行老頭唱衰A公司,直言在某國市場發展無望」,這樣罪過可就大了。
不過,後來我還是在許可範圍之內,跟記者分享了幾點簡單的想法(其實在過去的幾篇產業文章都寫過,我也提供連結請他去看);但最後以防萬一起見,我還是補了幾句:
另外拜託,你要引述我任何話必須先知會;我可以提供你一些看法,但最好不要直接引述我。我做媒體做太久,知道沒先說會發生怎麼事,過去身受其害太多,只好先小人一下,不好意思。
(再附註一下,因為吃過太多苦頭,我現在絕不接受電話訪問。)
我並沒有要責怪記者的意思,頂多是倚老賣老切磋一下訪問和專題製作經驗;當然是更希望記者一出手就是令人驚豔的題目,我也好無恥吹噓一番,最後還要送禮跪求記者把我名字寫上去。
這樣才是媒體的良性循環,對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某家國內機車廠牌用了「Luxury of Discovery」這個標語,乍看之下令人看不太懂;於是我做了點分析和考證,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誇張語);順便來談一下Luxgen這個自稱豪華的品牌。
有兩篇看來沒什麼關係、又有點關係的文章:一篇是賣教材的,另外一篇則是「為什麼標語賣不動東西」。
看到「代々木公園」這個名字,就想起「々」這個在台灣日常生活中已經消失一段時間的符號。我想大多數台灣人,即使是很年輕的、或是完全沒學過日文的人,都知道這個符號就是「重複上個字」的意思。
其實寫對聯是很有趣的寫作練習遊戲,我自己就經常透過瞎編這些來磨練自己建構、聯想、精練語句的能力。
台灣的網路媒體產業要能健全發展,除了常見的資金充裕啦、企業體質健全啦、引進編輯人才啦等等,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要拋棄文章交換、盜用稿件之類的「大量轉載文化」。
我在前面一篇文章〈技術譯者的基本功〉中提到,技術譯者必須做的一件事情,是回頭把一些基本知識溫習一下,而不一定要在網上急著找答案。
某家國內機車廠牌用了「Luxury of Discovery」這個標語,乍看之下令人看不太懂;於是我做了點分析和考證,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誇張語);順便來談一下Luxgen這個自稱豪華的品牌。
有兩篇看來沒什麼關係、又有點關係的文章:一篇是賣教材的,另外一篇則是「為什麼標語賣不動東西」。
看到「代々木公園」這個名字,就想起「々」這個在台灣日常生活中已經消失一段時間的符號。我想大多數台灣人,即使是很年輕的、或是完全沒學過日文的人,都知道這個符號就是「重複上個字」的意思。
其實寫對聯是很有趣的寫作練習遊戲,我自己就經常透過瞎編這些來磨練自己建構、聯想、精練語句的能力。
台灣的網路媒體產業要能健全發展,除了常見的資金充裕啦、企業體質健全啦、引進編輯人才啦等等,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要拋棄文章交換、盜用稿件之類的「大量轉載文化」。
我在前面一篇文章〈技術譯者的基本功〉中提到,技術譯者必須做的一件事情,是回頭把一些基本知識溫習一下,而不一定要在網上急著找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分享了職涯建議,提到在面試最後,千萬不要回答「沒有問題」。 可以問「公司心目中的理想人選擁有什麼工作經歷和特質?」這樣的問題。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可以判斷自己的錄取可能性,了解工作實際情況、可以根據面試官的回答,再次強調自己的合適經歷和特質、如果面試官答不出來,可能表示他們也不太清楚這個職位。
同一件事情,問的差異 決定其他人想法 這個很明確,就是一個問題,如何藉由其他人,感覺觀感如何,我自己本身也是不會問問題的人,尤其是求職路上和家人相處。 如何問問題很重要 問題問的好,處事沒煩惱 問題問不好,處處刁難,處處吵 一個事情要經由,朋友或者比較熟悉的人,深入解析問題,再來給主要的
Thumbnail
在一對一諮詢時,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對未來迷惘該怎麼辦? 首先,可以從興趣、能力往下思考。 
Thumbnail
「你覺得台灣人的媒體識讀怎麼樣?」如果我的答案如果亂成一團義大利麵,那我要怎麼回答?基本上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告訴大家說「這是我的回答,不要再問了」,即便我可能會再一年以後再問我自己一次,但基本上這大概是我短期內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了吧。 你?我才沒有要說服你。
Thumbnail
比如你正與負責銷售的朋友聊天,好奇的問對方「要怎麼看出對方是真的想買,還是只是看看呢?」 你就有可能聽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因爲這問題勾起對方「思考過但沒機會講」的欲望。要問出這類問題的方法,可以從對方會遇到什麼問題的角度切入,對方越厲害,就可問越單純的問題。 問題的簡單性和對方的專業性是成反比
Thumbnail
假設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吃了」「吃什麼?」「吃便當」「買回來吃嗎?」像是這樣的對話,你應該有被逼問的感覺,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聽了你的答案之後,在想什麼。就只有一直被問的煩躁感。 所以正確做法是要重複ㄧ遍對方答案,並適當回應想法,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應該建立在對前一個回答的理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怎麼樣才是好的選題?這其實有點大哉問,但我想基礎上能夠在找到的利基市場上,解決目標客群的需求,團隊有熱情並且有能力做好落地執行,並且獲得足夠的收益,就已經很好的完成第一步。更進一步,如果是追求規模化的公司,商業模式可以良好的複製、有著足夠的市場規模、相對容易的競爭環境、可以想像的延伸性等等如果可以滿
Thumbnail
採購的職位介紹及實務經驗分享,也歡迎提出疑難雜症討論。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分享了職涯建議,提到在面試最後,千萬不要回答「沒有問題」。 可以問「公司心目中的理想人選擁有什麼工作經歷和特質?」這樣的問題。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可以判斷自己的錄取可能性,了解工作實際情況、可以根據面試官的回答,再次強調自己的合適經歷和特質、如果面試官答不出來,可能表示他們也不太清楚這個職位。
同一件事情,問的差異 決定其他人想法 這個很明確,就是一個問題,如何藉由其他人,感覺觀感如何,我自己本身也是不會問問題的人,尤其是求職路上和家人相處。 如何問問題很重要 問題問的好,處事沒煩惱 問題問不好,處處刁難,處處吵 一個事情要經由,朋友或者比較熟悉的人,深入解析問題,再來給主要的
Thumbnail
在一對一諮詢時,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對未來迷惘該怎麼辦? 首先,可以從興趣、能力往下思考。 
Thumbnail
「你覺得台灣人的媒體識讀怎麼樣?」如果我的答案如果亂成一團義大利麵,那我要怎麼回答?基本上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告訴大家說「這是我的回答,不要再問了」,即便我可能會再一年以後再問我自己一次,但基本上這大概是我短期內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了吧。 你?我才沒有要說服你。
Thumbnail
比如你正與負責銷售的朋友聊天,好奇的問對方「要怎麼看出對方是真的想買,還是只是看看呢?」 你就有可能聽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因爲這問題勾起對方「思考過但沒機會講」的欲望。要問出這類問題的方法,可以從對方會遇到什麼問題的角度切入,對方越厲害,就可問越單純的問題。 問題的簡單性和對方的專業性是成反比
Thumbnail
假設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吃了」「吃什麼?」「吃便當」「買回來吃嗎?」像是這樣的對話,你應該有被逼問的感覺,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聽了你的答案之後,在想什麼。就只有一直被問的煩躁感。 所以正確做法是要重複ㄧ遍對方答案,並適當回應想法,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應該建立在對前一個回答的理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怎麼樣才是好的選題?這其實有點大哉問,但我想基礎上能夠在找到的利基市場上,解決目標客群的需求,團隊有熱情並且有能力做好落地執行,並且獲得足夠的收益,就已經很好的完成第一步。更進一步,如果是追求規模化的公司,商業模式可以良好的複製、有著足夠的市場規模、相對容易的競爭環境、可以想像的延伸性等等如果可以滿
Thumbnail
採購的職位介紹及實務經驗分享,也歡迎提出疑難雜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