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前世今生】北朝直視|「日本語」的故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Image by paris-roxelle from Pixabay

🍁 前菜,開開胃 🍁

「日本語」,更不消說,在中國上千年的漢字文明發展演變過程中源源流長。對於有「中文」基本能力的我們來說,可以運用「中文」的規律和特點更加容易地掌握「日語」。
日本的文化型態和內涵,與漢文化同一源流,甚至同一表徵--「漢字」。「中文」與「日文」的「漢字」彼此交流、相互影響、交錯運用,輪番衍生出「漢字」的用途流變。
✡ ✡ ✡
  在西元3世紀之前,日本地方只有語言,而沒有可以用來記錄傳述的文字書寫系統,所有事情都依賴人們的口耳相傳。

  新石器時代與奴隸社會早期階段,一開始社會規模較小,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交流並不十分密切,即使沒有文字,也沒有給日本人帶來很大的生活不便。但是到了奴隸社會中期以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溝通就多了起來。很多事情單單只依靠語言,並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這時,人們迫切需要一套文字系統。然而想要創造出一套好用的文字系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日本人想了又想、想了很久。也還是無法創造出令自己滿意的文字。

  直到西元3世紀,朝鮮百濟的和尚把中國漢字帶進了日本。見識到中國文字以後,日本人果斷選擇了自我發明文字,直接借用了中國文字來書寫。
  剛開始,日本人直接借用中國漢字也不是那麼容易順遂的,由於日本和中國的語言並不統一,很多東西無法直接使用中國漢字來進行書寫。於是,日本人開始嘗試使用漢字來表示日語的發音。其具體作法就像我們剛開始學習英語時,有些人會利用中文來給英語標上好記的相近注音。這就是日本最早的文字--萬葉假名(日本語:万葉仮名/まんようがな)。
  而之所以叫「萬葉假名」,是因為日本人運用所學的中國漢字寫了一本日本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萬葉集》(日本語:万葉集/まんようしゅう)。這本詩歌總集,在日本的地位很高,就相當於《詩經》在中國的文學地位。
  所謂的「假名」,「假」是「假借」的意思;「名」是「字」的意思,也就是「假借(借用)的字」。

  用著用著,漢字標音的弊端開始逐漸出現了,即一個發音可能有多個漢字相對應,而一句話可以有多種寫法,從而導致了語言文字的混亂。
  後來,隨著日本人對於中國漢字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而知道了很多中國漢字的發音及意思(形音義)。日本人就開始嘗試利用漢字是表意文字的這個特點,來把漢字與自己的語言互相對應起來。這就是日語中漢字「訓讀」發音,比如日本人知道漢語「山峰」的「山」跟日語「やま」這個發音所描述的東西是一樣的,都表示「山」這個物像,因此把「山」讀作「やま」
  日語中的漢字發音還有另外一種方式--「音讀」,直接借用漢字發音,比如「山」讀作「さん」。
  其日語發音唸法與漢語的發音讀法非常像,但彼此有些偏差,一方面是因為日本人模仿發音還不到位,另一方面則因為中國古代漢語發音跟現代中文發音有所差異。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古代也存在地方方言,因為傳入日本的漢字來源地不同,日本人所學到的發音也有所差異。這也就是現代日語中一個漢字可能對應多種發音的緣故
  中國人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不斷簡化(中國古代漢字太難寫了,寫起來十分麻煩不便)及發展,日本人在利用漢字進行書寫的過程中,也慢慢醞釀出自己的風格,而對漢字做出了簡化動作。日本和尚將漢字簡化成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後來慢慢演變成現今所看到的「片假名」(日本語:片仮名/かたかな/カタカナ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片假名,一開始只供男性使用,後來,日本皇宮負責抄寫工作的宮女也在記錄時對漢字進行了簡化,而發明了具有日系草書風格的「平假名」(日本語:平仮名/ひらがな/ヒラガナ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當時的日本,宮廷女官與和尚的地位都相當高,皆屬於上流階層,他們簡化所寫出來的文字很快就受到人們的追捧及仿效,在日本民間也漸漸流傳普及並且固定了下來。
  在日本很多人喜歡寫漢字,因而很多漢字還是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從而形成現代日語中既有平假名、片假名,也有漢字的風景。
  另外,日本人還利用中國漢字的「形聲」和「會意」造字法來創造出更具日本獨特風格的漢字,比如峠、辻、畑等字。
  後來,隨著西方文化傳到日本,日本人還利用了西方字母形式的羅馬字。但是羅馬字的使用範圍相對較小,多用於招牌和廣告中,在文章中很少被使用,從而也就形成現今所看到的日語中有平假名、片假名、漢字、羅馬字並存的局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7會員
3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多語自學者 的其他內容
「印尼語」,跟現今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馬來語」--有高度的相似性。雖然母語為中文及地方方言的我們卻可以透過「英語」的規律和特性來學習「印尼語」,因為「印尼語」和「馬來語」雙雙都被西方國家殖民統治過,因而受到西方語言文字的影響不在話下。喔!順帶一提,「印尼語」的口語語法與「中文」其實是相像的。
「韓語」,與「中文」的規律和特點相近,是藉由「中文」學習語言的其中一種,有「中文」基本底子和能力的我們可以運用「中文」的規律和特點來學會「韓語」。最有效的學習順序是「中文」->「日語」->「韓語」,3種語言的字形外觀、語意文義的排列組合同屬方塊字。
有「中文」基本能力的我們要學會「越南語」並不困難,「中文」底子及其語言能力越好,就更容易、快速、有效地學好「越南語」。世界各國的語言/語文在過去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交互融合、持續演變,而漸漸衍生出「語言家族」,具有歷史淵源和地緣關係,彼此間有著一定的規律和特點。
「印尼語」,跟現今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馬來語」--有高度的相似性。雖然母語為中文及地方方言的我們卻可以透過「英語」的規律和特性來學習「印尼語」,因為「印尼語」和「馬來語」雙雙都被西方國家殖民統治過,因而受到西方語言文字的影響不在話下。喔!順帶一提,「印尼語」的口語語法與「中文」其實是相像的。
「韓語」,與「中文」的規律和特點相近,是藉由「中文」學習語言的其中一種,有「中文」基本底子和能力的我們可以運用「中文」的規律和特點來學會「韓語」。最有效的學習順序是「中文」->「日語」->「韓語」,3種語言的字形外觀、語意文義的排列組合同屬方塊字。
有「中文」基本能力的我們要學會「越南語」並不困難,「中文」底子及其語言能力越好,就更容易、快速、有效地學好「越南語」。世界各國的語言/語文在過去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交互融合、持續演變,而漸漸衍生出「語言家族」,具有歷史淵源和地緣關係,彼此間有著一定的規律和特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繼上一篇的「「頓珍漢」是什麼日文來著?為什麼日本人造出這種單字?」之後,又來了這一個非常神邏輯的日文漢字。它是日本人的成語嗎?還是又是哪個漢方中藥的牌子?這篇帶你解開有趣的日文奧義。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喜歡透過深入每個國家不同的網路文化來學習語言。日文也是如此,若要達到這個目標,如何使用日文輸入法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語言學習技能。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以注音為排序標準,範圍為N5-N3的日語漢字筆記。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今á日beh紹介ê語詞是khăn-jió͘,khêng實像chit款詞,是tī日本時代,台語kah日語sio thàu-lām ê產物,有1 kóa日語內底有,m̄-koh台語內底無--ê,chŏaⁿ直接kā日本話the̍h入來台語講,吸收做台語ê 1部分。Tī chia ē-sái講幾ê例,凡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前幾天在臉書上看到網友貼了一張圖,搜尋了一下,是日治時期台灣人學五十音的表,名為「五十音和漢對照表」。(來源如圖片下所述。) 在討論這張表時,我們先看平常出現在日文五十音生字簿裡,平假名和片假名與漢字的關係。另外表內這些漢字,在日本人引用改寫成平假名和片假名時,則相當程度的保留了他們
Thumbnail
繼上一篇的「「頓珍漢」是什麼日文來著?為什麼日本人造出這種單字?」之後,又來了這一個非常神邏輯的日文漢字。它是日本人的成語嗎?還是又是哪個漢方中藥的牌子?這篇帶你解開有趣的日文奧義。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喜歡透過深入每個國家不同的網路文化來學習語言。日文也是如此,若要達到這個目標,如何使用日文輸入法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語言學習技能。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以注音為排序標準,範圍為N5-N3的日語漢字筆記。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今á日beh紹介ê語詞是khăn-jió͘,khêng實像chit款詞,是tī日本時代,台語kah日語sio thàu-lām ê產物,有1 kóa日語內底有,m̄-koh台語內底無--ê,chŏaⁿ直接kā日本話the̍h入來台語講,吸收做台語ê 1部分。Tī chia ē-sái講幾ê例,凡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前幾天在臉書上看到網友貼了一張圖,搜尋了一下,是日治時期台灣人學五十音的表,名為「五十音和漢對照表」。(來源如圖片下所述。) 在討論這張表時,我們先看平常出現在日文五十音生字簿裡,平假名和片假名與漢字的關係。另外表內這些漢字,在日本人引用改寫成平假名和片假名時,則相當程度的保留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