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是文化的載體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社會生物學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行為既不是由個體,也不是由群體,而是由遺傳基因所支配的。人,包括所有的有機體不過是基因衍化的手段與工具而已,所謂「人是基因的載體」。這個觀點貌似能解釋人的「利己」、「養育」和「利他」行為,其目的都是為了使得基因能夠衍化下去。
這個立論非常有趣,但過於偏頗。我還是相信個體層面選擇的優先性,也重視群體選擇的重要性。我寧願認為,「人是文化的載體」。社會生物學雖然能解釋人的一些共同行為,但卻不能解釋不同群體的行為差異。
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文化是一個具有自我生長與調節機能的多層次結構的大系統。從裡到外,文化可分為價值體系,這是最核心的部分,再者是習慣與制度層面,最外面是物質生產層面,包括認知能力和技術手段等內容。價值決定了制度,制度又決定了物質生產的水準。反過來,物質層面對制度,制度對價值體系也會產生作用。在文化的變遷和發展過程中,層次越深的部分,穩定性越高。另一方面,承載某一文化的群落越大,穩定性也越高。
文化的作用在於滿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與所有動物相同有為滿足生理要求的物質性需要;第二個層次是與社會性動物相同的為實現相互交往的社會性需求;第三個層次是人所獨有的為追求永恆的個人獨立性需求。這是人的最高要求,是將人與動物區別開來的根本標誌。文化的發展便表現于文化在滿足人的這三個方面需要上是否得以增長。其中人的獨立性需要的滿足最為重要。文化發展的動力來自於滿足人的需求,而文化的發展是通過人的創造性活動來達到的。文化中的人能夠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可能性來自於兩個管道:一是獲得超驗性啟示;二是對其他文化的吸收。文化通過人的繁衍而傳承。一種文化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一種為保存價值根本而尋求發展的內在本能。通過人的傳承,一種文化得以持續;通過該文化群落中人的創新,一種文化得以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的變遷和其他文化的影響或衝擊。價值體系是文化延續與發展的標誌。當一個群落的價值體系為了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得不發生根本性變化後,就標誌著原有的文化消亡,新的文化誕生。當然,原有文化中的一些內容還會保存延續下去,但是已不是核心內容了。中國文化的價值根本是「分親疏,定貴賤」。而西方文化的價值根本是「自由與平等」。西方文化能很好地滿足個人獨立性需要,而中國文化則在滿足個人獨立性需求方面較差。
在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知識份子與民眾有所區別。一般說來,民眾只是承載文化,並不創新文化。而且僅僅是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習得傳統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模式。如在祭祀、婚嫁、葬禮、家庭生活、日常起居、人際交往中習得。如果我們將文化群落看成一個有機體,那麼民眾位於此有機體的本能層面。缺乏自覺意識,只具有潛在意識。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但民眾卻是文化傳承的主體,力量非常強大,具有保存固有,對其他價值與行為模式的巨大排異反應。
而知識份子則具有自覺意識。所謂知識份子,從根本上而言,就是對文化中的價值體系有著強烈關懷的一個群體。他們起著維繫、解釋、傳播或創新價值觀念的作用。知識份子除了從在日常生活中習得傳統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模式外,還能通過學習與思辨,來增強對價值體系的瞭解,對其進行系統化,對價值體系進行合理化解釋與維護。或者通過超驗的啟示或從其他文化中習得新知識,創建或引入新的價值觀、新的制度或技術手段以促進文化系統的發展。新的價值觀可能與原有價值體系相容,也可能完全不相容。如儒家思想能相容佛教,而不能相容基督教。
當一種文化遭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或影響時,文化系統會經歷一個調整過程。一般而言,這種調整最初從物質層面始、引入新的技術手段,然後要求制度的變遷,最終會要求價值體系進行調整,是一個遞進的過程。群體越大,這個遞進過程的滯後性越長。群體越小,延遲時間越短甚至可同時進行。這個與資訊傳播與回饋機制有關。群體越大,邊界表面相對於體積的密度越小,新的價值的傳播越深入,衰減就越大,不能貫通。並且新的價值還有可能被原有價值所異化或寄居。如果系統與外部環境接觸的邊界越少,新的價值的傳播越困難。反之,如果系統內部有通往外部環境的通道,傳播越容易。
因而,大的群落,其承載的文化不易被外部力量所改移。而小的群體,所承載的文化就容易被外部力量所改移。小的群體,可以在外部力量的維持和控制下,通過建立新的制度來改移價值體系。但大的群落,不能依靠外部力量來建立新的體制,從而改變價值體系。只能在舊的體制下,通過改變大多數人的價值體系,建立新的價值觀,不斷削弱舊制度對新價值傳播的阻力,最終將舊制度逐步推移到以新的價值觀為基礎。
在大的群體中,如中國,知識份子引入的新的價值觀最終必須要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根植于文化系統中。當一個群落的價值體系最終發生根本性變化後,就標誌著原有的文化消亡,新的文化誕生。原有文化中的一些內容雖然還會保存延續下去,但是已不是核心內容了。在舊的價值不能相容先進的價值的情況下,如果不放棄舊的價值,就會始終會落後於其他群落。
顧炎武將文化傳統的消亡稱之為「亡天下」,他寧願「亡國」也不願「亡天下」。今日之世界,普世價值的先進性無可置疑,而中國的傳統文化也無法相容普世價值。相反,普世價值能相容中國的傳統價值。所以,中國人這個群體,作為一個統一的政治共同體,獲得發展要比傳承文化傳統更重要。但中國人要消除「分親疏,定貴賤」的根本價值,樹立並踐行自由平等的價值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襲相傳的慣性與舊制度的強化作用很大,但不能因此而放棄。
2011年3月9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改委於4月8日公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檔,出臺了一系列放寬大城市落戶及配套政策。  核心內容是「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
這事很邪門!上海一個撿垃圾的流浪漢一不小心竟成了 「流浪大師」。近日,上海一位名叫沈巍的流浪漢走紅。他在街頭看《左傳》、《尚書》等古書,還向眾人講解。水準如何不得而知,但因此被追捧者稱為 「流浪大師」。 據媒體核實,此人還是個公務員,曾任職上海某區審計局。因他有撿垃圾的癖好,單位在93年停了他的職
以地方自治為路徑,才能避免中國再次陷入分裂和重建「大一統」的迴圈中,進入憲政轉型的通道。地方自治以增加地方自主權力和個人權利為訴求,這相應地需要削弱中央集權的權力。同時,地方自治又致力於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當中央權力衰弱後,追求憲政民主的力量應當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把主要精力放到推行地方自治上。
儒家的「忠孝」價值與「大一統」還有相互加強的效應。兩者構成倚生關係。儒家價值為「家國同構」或「家國一體」的「大一統」集權專制提供支撐,「大一統」集權專制又成為儒家價值的堅固堡壘。
「大一統」還具有不可遏制的擴張性。一旦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導致與同邊地區的聯繫比較密切後,中央權力便會不惜一切代價要將周邊地區納入到「大一統」的結構中。因為「大一統」中央權力無法與周邊地區平等相處,這是其最基本的家長制支配與服從關係所決定的。要麼征服周邊地區,要麼被周邊地區所征服,就是不能平等相處。
「黨政一體」既可以看成是党的權力向政府延伸,也可以看成是党的權力向政府權力的轉移。現在靠各式委員會治國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不正常。將來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重新回歸到党淩駕於政府之上。如果重新走向孤立或領導人的作風不同都可能出現回歸;二是党的權力消融於政府的權力之中,國家主席一職擁有實際的權力。
發改委於4月8日公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檔,出臺了一系列放寬大城市落戶及配套政策。  核心內容是「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
這事很邪門!上海一個撿垃圾的流浪漢一不小心竟成了 「流浪大師」。近日,上海一位名叫沈巍的流浪漢走紅。他在街頭看《左傳》、《尚書》等古書,還向眾人講解。水準如何不得而知,但因此被追捧者稱為 「流浪大師」。 據媒體核實,此人還是個公務員,曾任職上海某區審計局。因他有撿垃圾的癖好,單位在93年停了他的職
以地方自治為路徑,才能避免中國再次陷入分裂和重建「大一統」的迴圈中,進入憲政轉型的通道。地方自治以增加地方自主權力和個人權利為訴求,這相應地需要削弱中央集權的權力。同時,地方自治又致力於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當中央權力衰弱後,追求憲政民主的力量應當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把主要精力放到推行地方自治上。
儒家的「忠孝」價值與「大一統」還有相互加強的效應。兩者構成倚生關係。儒家價值為「家國同構」或「家國一體」的「大一統」集權專制提供支撐,「大一統」集權專制又成為儒家價值的堅固堡壘。
「大一統」還具有不可遏制的擴張性。一旦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導致與同邊地區的聯繫比較密切後,中央權力便會不惜一切代價要將周邊地區納入到「大一統」的結構中。因為「大一統」中央權力無法與周邊地區平等相處,這是其最基本的家長制支配與服從關係所決定的。要麼征服周邊地區,要麼被周邊地區所征服,就是不能平等相處。
「黨政一體」既可以看成是党的權力向政府延伸,也可以看成是党的權力向政府權力的轉移。現在靠各式委員會治國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不正常。將來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重新回歸到党淩駕於政府之上。如果重新走向孤立或領導人的作風不同都可能出現回歸;二是党的權力消融於政府的權力之中,國家主席一職擁有實際的權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的基因,因為生存而需要學會辨識的物件,成了信念。 信念就是生存系統。 人類意識只對生存有關的東西產生解釋,並排除任何不助生存的東西,過濾任何不助生存與威脅的訊號並歸類為無意義。 這樣他們放眼望去都是有助生存且可以理解的物件。 這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矩陣或環境或世界觀或人類物質世界。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學作為人類撇除生存問題,尋求精神滿足的行為。文學將人為中心,探索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是人類行為觀察室的衍生地。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Thumbnail
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在人類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化的構成要素,還影響著人類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包括其符號象徵意義、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的塑造影響,以及對經濟生活和文化創作的重要性。對於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什麼是人類學?為何需要人類學?人類學如何實踐?古典人類學研究一直想用過去來解釋現在,其預設了有一整體的結構(文化),使其能夠在不同的世紀、相隔遙遠的地方,以同一種聲音呼應對話。而人類學家能夠藉由研究人類的文化,找到與自己特殊思考方式之間的一種結構上的共通之處。 「人類學研究的是不同人群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人的基因,因為生存而需要學會辨識的物件,成了信念。 信念就是生存系統。 人類意識只對生存有關的東西產生解釋,並排除任何不助生存的東西,過濾任何不助生存與威脅的訊號並歸類為無意義。 這樣他們放眼望去都是有助生存且可以理解的物件。 這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矩陣或環境或世界觀或人類物質世界。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學作為人類撇除生存問題,尋求精神滿足的行為。文學將人為中心,探索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是人類行為觀察室的衍生地。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Thumbnail
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在人類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化的構成要素,還影響著人類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包括其符號象徵意義、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的塑造影響,以及對經濟生活和文化創作的重要性。對於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什麼是人類學?為何需要人類學?人類學如何實踐?古典人類學研究一直想用過去來解釋現在,其預設了有一整體的結構(文化),使其能夠在不同的世紀、相隔遙遠的地方,以同一種聲音呼應對話。而人類學家能夠藉由研究人類的文化,找到與自己特殊思考方式之間的一種結構上的共通之處。 「人類學研究的是不同人群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