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咽乾是火氣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著季節進入深秋,有些人出現囗乾舌燥的症狀,以為是火氣大,自行服用黃連等苦寒藥或是喝青草茶降火 ,結果症狀沒有消除,反而因為過度寒涼反而導致腸胃不適。
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指出,近來氣候由熱轉涼,空氣中的溼度也開始降低,許多人開始覺得口乾舌燥、喉嚨痛,甚至心情也會跟著焦慮煩燥、睡不安穩,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秋燥」。
秋天之氣與人體的肺在五行屬性皆為金,同氣相求,黃盟珠醫師提到,中醫所說的「肺」,除了肺臟之外還包含皮膚、毛髮、鼻腔、咽喉、氣管等;燥邪影響肺臟,耗損身體水分,而出現口乾、唇乾、鼻乾、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例如出現類似感冒
的咳嗽現象,但通常只是乾咳且感到囗乾舌燥,不會頭痛、喉嚨痛、流鼻涕,就有可能是秋燥引起。
黃盟珠表示,秋天吃些平潤的食物較好。例如梨、百合、玉竹、沙參、石斛、荸薺、枸杞等,可以潤心肺、養胃陰。帶有膠質或是質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潤的效用,例如銀耳、海帶、山藥、蓮藕、菇類、海參、海蜇皮等。另外,含有油脂的堅果類,例如芝麻、杏仁、煮熟的花生等,也可以達到滋潤、潤腸消便秘的功效。多喝水很重要,喝水的方法也要注意。喝水時最好一小囗一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太大口,否則身體無法有效吸收。
黃盟珠提醒,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蜂蜜可以潤燥、清熱,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滋潤肌膚的功效,與水調和喝下,既可補充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許多乾燥症狀,還能抗衰老,是秋季養生的簡單良方。不過,由於蜂蜜內可能含有某些厭氧菌,嬰幼兒、腸胃道過於敏感、或是吃甜食容易泛胃酸的人應避免食用。最後黃盟珠醫師提醒,炸烤、辛辣等燥熱的食物應儘量避免,以免耗傷津液、加重秋燥症狀。
中醫的養生觀和四季運行之道緊密相繫,黃盟珠建議,秋天應該早睡早起、增加睡眠
時間,以斂陰養氣。起居有度,再做一些聚氣、內斂的運動,能夠有效鍛鍊體魄。秋季注重收斂精、氣、神,因此,適合秋天的運動模式,應該具備緩慢、放鬆、柔緩圓形、動靜協調等特質,例如氣功、太極、瑜伽、散步、慢跑等。運動時最好不帶任何思緒,讓身體自然運作,身心靈才能真正結合,有效養生。運動時心情的放鬆,可以帶動身體的放鬆,讓氣血運行順暢、經絡暢通,提升五臟六腑的功能。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85內容數
中藥養生百百種,想要知道專業人員提供的養生方法嗎?? 追蹤這個專題,您將會獲得醫師與專業醫療人員提供的建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資承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過年期間的感冒也常合併腸胃道症狀,飲食過量後,損傷脾胃的運化機能,使得原本要從脾胃生成的正氣,不能順暢送到肌表來防衛人體、讓人容易感冒。這類感冒除了上呼吸道症狀外,還會出現頭頸部僵硬疼痛、頭暈、背部怕冷、胸悶壓迫感等,以及胃口變差、噁心感、排便不成形或解便不暢等腸胃道症狀。
近來青少年因為腰酸、尾椎痛而尋求治療的個案與日俱增。書田診所物理治療師蔡佩玲表示,這些孩子經常以不正確的姿勢,長時間仰坐在椅子上,使得大腿一前、後肌肉縮短,骨盆後傾、腰臀部肌肉過度緊繃而造成不適。
立冬之後,氣候寒冷、陰氣盛極,萬物歛藏,人體陽氣也屬於內收階段,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所以冬季養生關鍵在於「藏」,宜臥晚起,去寒就溫。中醫師提醒,冬季天氣寒冷,心腦血管疾病進入高發期,除了要注意保暖,也要少食寒性食物並適度的進補,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復發。
什麼是「頸頭症候群」?頸部是各種不同感覺輸入到腦部的重要橋樑,也是腦部輸出訊息至身體各部位必經途徑,因此,頸部疾患會導致頭痛及五官症狀,也與肩痛、肘痛、軀幹疼痛有關聯,更會干擾手眼協調、身體平衡姿勢控制、動作表現等,導致頭部控制不良與繼發性前庭覺和視覺失能,耳鳴、暈眩、噁心想吐等症狀就會發生。
鼻涕為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平時可使鼻黏膜保持溼潤,量多時則易影響呼吸,也易使人無法集中注意力。鼻涕不應用力的吸入鼻腔內,以免蓄積在鼻竇或進入中耳,引起發炎,應儘可能將其擤出。擤鼻涕時需注意力道,輕按單側鼻孔,以口吸氣鼻孔吐氣,擤出未按住一側的鼻涕為佳。
過年期間的感冒也常合併腸胃道症狀,飲食過量後,損傷脾胃的運化機能,使得原本要從脾胃生成的正氣,不能順暢送到肌表來防衛人體、讓人容易感冒。這類感冒除了上呼吸道症狀外,還會出現頭頸部僵硬疼痛、頭暈、背部怕冷、胸悶壓迫感等,以及胃口變差、噁心感、排便不成形或解便不暢等腸胃道症狀。
近來青少年因為腰酸、尾椎痛而尋求治療的個案與日俱增。書田診所物理治療師蔡佩玲表示,這些孩子經常以不正確的姿勢,長時間仰坐在椅子上,使得大腿一前、後肌肉縮短,骨盆後傾、腰臀部肌肉過度緊繃而造成不適。
立冬之後,氣候寒冷、陰氣盛極,萬物歛藏,人體陽氣也屬於內收階段,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所以冬季養生關鍵在於「藏」,宜臥晚起,去寒就溫。中醫師提醒,冬季天氣寒冷,心腦血管疾病進入高發期,除了要注意保暖,也要少食寒性食物並適度的進補,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復發。
什麼是「頸頭症候群」?頸部是各種不同感覺輸入到腦部的重要橋樑,也是腦部輸出訊息至身體各部位必經途徑,因此,頸部疾患會導致頭痛及五官症狀,也與肩痛、肘痛、軀幹疼痛有關聯,更會干擾手眼協調、身體平衡姿勢控制、動作表現等,導致頭部控制不良與繼發性前庭覺和視覺失能,耳鳴、暈眩、噁心想吐等症狀就會發生。
鼻涕為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平時可使鼻黏膜保持溼潤,量多時則易影響呼吸,也易使人無法集中注意力。鼻涕不應用力的吸入鼻腔內,以免蓄積在鼻竇或進入中耳,引起發炎,應儘可能將其擤出。擤鼻涕時需注意力道,輕按單側鼻孔,以口吸氣鼻孔吐氣,擤出未按住一側的鼻涕為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序入秋,白天還是常有炙熱高溫,夜晚微涼的時間慢慢增加,早晚溫差變得更加明顯,空氣中的溼悶感降低了,出現了乾燥訊號,開始有了秋天的味道。 空間中的溼度開始下降,我們的肌膚感到乾癢不適,喉嚨會發癢乾咳,鼻腔、嘴唇及口內也會因為水分不足而感覺乾燥,容易口乾舌燥。乾燥的狀況也連帶影響到消化道,讓排便乾結
Thumbnail
接近冬至,大家關心的都是如何補冬,但有許多丹粉反應最近老是有口乾舌燥,舌尖泛紅但舌苔白膩,痰多黏稠的狀態。 ❇這有可能是因為今年的夏季炎熱之氣過盛,冷氣吹多了,暑濕熱留存體內,到了秋季天氣仍然悶熱,肺氣該降卻沒辦法順利收斂,兩季之熱傷了身體津液,顯現出乾燥的體感,所以即使入冬,卻還有著燥熱上火之感
常見症狀中醫怎麼想:【 咳嗽沒什麼痰】 1. 燥邪犯肺 • 症狀:乾咳、少痰,甚至喉癢、口乾。 • 建議:潤肺滋陰,例如梨、百合;少碰辛辣、油膩。冷氣開久了別直接對著吹喔! 2. 肺陰虛 • 症狀:咳嗽無痰、乾燥、聲音沙啞,午後特別明顯。 • 建議:喝點杏仁露或川貝梨湯;還有,少熬夜
Thumbnail
入秋養生攻略 在香港潮濕天氣,秋燥都好明顯,呼吸道過敏&皮膚過敏嘅朋友仔 一唔覺意就會咳嗽、感冒&過敏 中醫師表示「從處暑開始到秋天結束,都好適合進補養生,所以大加可以趁秋天時節吃!吃!!吃!!進補養生,為冬天做好準備」 建議現在立即收藏本post秋天養生指南⬇️ #雪梨:性涼味甘澀。具有清
Thumbnail
秋天在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自然界的陽氣由外散轉向內收,也是人體氣血向內收藏的季節,秋天五行屬金,對應的臟腑為肺。秋天是夏冬過渡的時節,天氣由熱轉涼,氣候上有燥、濕、寒等特性。 秋季養生的方法主要是養肺。肺主氣、司呼吸,大致可從飲食、運動、穴道、作息養生著手,從而輕鬆告別秋季種種症狀!
Thumbnail
台灣地區的秋季保養重點( 台灣限定 )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中醫食療 補陽補氣:秋天是陽氣漸漸衰退的時候,可以進食補陽補氣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乾薑、蘿蔔等。 滋陰涼血:選擇一些滋陰涼血的食材,如蘆筍、冬瓜、藕、蓮子等,以調和體內陽氣。 減少辛辣食物:避免過多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和
霜降,氣候正值秋冬交替之時,也是萬物儲備冬天糧食的季節,濕氣重體質虛的人正是好好滋補的時侯,中醫建議此時可以開始每天ㄧ杯「枸杞薑茶」,驅寒保暖排除濕邪;體質燥熱者用嫩薑,體質虛者適合用老薑,最好再配合腰背及伸展俯仰相關運動有助增補腎氣。 「秋收、冬藏」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有想打的架冒的險衝動的
Thumbnail
白露是秋季的標誌,隨著天氣變涼,適宜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成為調理身心的關鍵。此時,選擇「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藥、蓮藕等可潤肺補養,搭配飲水和運動,能夠有效對抗秋燥。保持規律作息與心情放鬆,讓我們在這個豐收的季節中,享受健康與心靈的平衡。
Thumbnail
立秋節氣養生應特別關注「護肺潤燥」,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季節變化。適合立秋食用的食材包括銀耳、蓮藕、竹筍、芝麻、蜂蜜、水梨等。此外,生活習慣上也應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持室內濕度和減壓放鬆。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患者口燥咽乾的情況已經兩三天了,少陰屬腎水,胃腑的實熱不停的消耗腎水與腸胃津液,造成口燥咽乾、大便燥實在腸子裡面,這是傳經入腑,從少陰證轉成陽明證的現象,這是好現象,用「大承氣湯」把宿便攻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咽乾口燥,代表腸胃裡面津液還有、舌苔白、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序入秋,白天還是常有炙熱高溫,夜晚微涼的時間慢慢增加,早晚溫差變得更加明顯,空氣中的溼悶感降低了,出現了乾燥訊號,開始有了秋天的味道。 空間中的溼度開始下降,我們的肌膚感到乾癢不適,喉嚨會發癢乾咳,鼻腔、嘴唇及口內也會因為水分不足而感覺乾燥,容易口乾舌燥。乾燥的狀況也連帶影響到消化道,讓排便乾結
Thumbnail
接近冬至,大家關心的都是如何補冬,但有許多丹粉反應最近老是有口乾舌燥,舌尖泛紅但舌苔白膩,痰多黏稠的狀態。 ❇這有可能是因為今年的夏季炎熱之氣過盛,冷氣吹多了,暑濕熱留存體內,到了秋季天氣仍然悶熱,肺氣該降卻沒辦法順利收斂,兩季之熱傷了身體津液,顯現出乾燥的體感,所以即使入冬,卻還有著燥熱上火之感
常見症狀中醫怎麼想:【 咳嗽沒什麼痰】 1. 燥邪犯肺 • 症狀:乾咳、少痰,甚至喉癢、口乾。 • 建議:潤肺滋陰,例如梨、百合;少碰辛辣、油膩。冷氣開久了別直接對著吹喔! 2. 肺陰虛 • 症狀:咳嗽無痰、乾燥、聲音沙啞,午後特別明顯。 • 建議:喝點杏仁露或川貝梨湯;還有,少熬夜
Thumbnail
入秋養生攻略 在香港潮濕天氣,秋燥都好明顯,呼吸道過敏&皮膚過敏嘅朋友仔 一唔覺意就會咳嗽、感冒&過敏 中醫師表示「從處暑開始到秋天結束,都好適合進補養生,所以大加可以趁秋天時節吃!吃!!吃!!進補養生,為冬天做好準備」 建議現在立即收藏本post秋天養生指南⬇️ #雪梨:性涼味甘澀。具有清
Thumbnail
秋天在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自然界的陽氣由外散轉向內收,也是人體氣血向內收藏的季節,秋天五行屬金,對應的臟腑為肺。秋天是夏冬過渡的時節,天氣由熱轉涼,氣候上有燥、濕、寒等特性。 秋季養生的方法主要是養肺。肺主氣、司呼吸,大致可從飲食、運動、穴道、作息養生著手,從而輕鬆告別秋季種種症狀!
Thumbnail
台灣地區的秋季保養重點( 台灣限定 )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中醫食療 補陽補氣:秋天是陽氣漸漸衰退的時候,可以進食補陽補氣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乾薑、蘿蔔等。 滋陰涼血:選擇一些滋陰涼血的食材,如蘆筍、冬瓜、藕、蓮子等,以調和體內陽氣。 減少辛辣食物:避免過多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和
霜降,氣候正值秋冬交替之時,也是萬物儲備冬天糧食的季節,濕氣重體質虛的人正是好好滋補的時侯,中醫建議此時可以開始每天ㄧ杯「枸杞薑茶」,驅寒保暖排除濕邪;體質燥熱者用嫩薑,體質虛者適合用老薑,最好再配合腰背及伸展俯仰相關運動有助增補腎氣。 「秋收、冬藏」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有想打的架冒的險衝動的
Thumbnail
白露是秋季的標誌,隨著天氣變涼,適宜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成為調理身心的關鍵。此時,選擇「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藥、蓮藕等可潤肺補養,搭配飲水和運動,能夠有效對抗秋燥。保持規律作息與心情放鬆,讓我們在這個豐收的季節中,享受健康與心靈的平衡。
Thumbnail
立秋節氣養生應特別關注「護肺潤燥」,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季節變化。適合立秋食用的食材包括銀耳、蓮藕、竹筍、芝麻、蜂蜜、水梨等。此外,生活習慣上也應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持室內濕度和減壓放鬆。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患者口燥咽乾的情況已經兩三天了,少陰屬腎水,胃腑的實熱不停的消耗腎水與腸胃津液,造成口燥咽乾、大便燥實在腸子裡面,這是傳經入腑,從少陰證轉成陽明證的現象,這是好現象,用「大承氣湯」把宿便攻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咽乾口燥,代表腸胃裡面津液還有、舌苔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