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與專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篇不是寫給初學者的工具文,純粹是我想聊聊心得,所以,冥想的類別、方法和其他好處在網路上已經有非常多資源可找,我就不介紹了。

進入正題

在長期練習之後,我有個體會,那就是人真的無法在整個冥想過程中從一而終地專心。很弔詭吧?可以培養專注能力的冥想其實很難從頭專心到尾。

以我選擇的「注意呼吸」的冥想方式──數息觀來說,身體機能正常當然就會自動呼吸,但是注意力其實蠻容易從這件事跑掉的,就像心裡有個孩子被告知要留在原地等待,然而沒一會兒工夫這小子就蹦蹦跳跳去追蝴蝶了。

教學普遍都會告訴我們:沒關係的,分心了就試著「去發現」、「去察覺」自己分心了,然後讓注意力重新回到呼吸上。

所以呢,我在初學冥想的時候,是如圖一這樣,以為過程必定要堅守在關注呼吸的道路上。
圖一:注意力的路徑始終如一,不偏不倚。
實際上在我10~15分鐘冥想過程,我的思緒是如圖二。
圖二:標準的胡思亂想
哈哈哈哈哈,這路徑說是追蝴蝶真不要臉,根本是無頭蒼蠅亂亂飛呀!

所以要練習的是,每次只要走歪路了能做到及早發現,再優雅迅速地回到呼吸上,就可以讓路徑變成圖三。
圖三:想歪了能盡快發現並拉回來
我仍然無法不偏離呼吸這條主幹道,但可以在跑太遠耽擱太久之前回歸正軌,於是乎,長期冥想培養成習慣後,對於專注這檔事真正產生助益的並不是有辦法自始至終釘在預設目標上,而是「及早發現自己分心」的能力變強了。

話雖如此,這項能力要運用在生活中還有待鍛鍊,譬如說有人事物讓我惱火時,有可能無法及時自我覺察,或是覺察到了但不願從怒火(抑或其他情緒)中離開,回到當下最該關注的事務上。

所以說想活用還得繼續修練呢~
avatar-img
3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鉑鱗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我覺察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必修技能! 最後一堂健身教練課結束後約莫兩三週,我發現一件弔詭的事。
第一步很重要,但可以無關緊要。   在做出一個決定之後,包含第一項行動在內的前幾動,要越小越簡單越廢越無壓力越好。
自我覺察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必修技能! 最後一堂健身教練課結束後約莫兩三週,我發現一件弔詭的事。
第一步很重要,但可以無關緊要。   在做出一個決定之後,包含第一項行動在內的前幾動,要越小越簡單越廢越無壓力越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原文 布乖云: 每天可以有二個小時的冥想時間.通常代表的在其他部份要很有工作的效率. 二個小時能完全定住.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是很難的.一開始的時候一定會是雜念滿天飛. 你知道你要靜下來.可是做不到.這時就要多專注在呼吸上,你要知道這個對大多數人都是如此.所以你要一開始接受這個現象,因為
Thumbnail
正念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心態,專注於眼前的經驗,不帶批判地接納感受。 相對於冥想,正念不需要特定的時間或空間,但冥想是一種正式的練習。 兩者結合有助於減輕壓力、提高專注力,並改善情緒穩定性。本文探討正念和冥想的區別,並提供實踐建議,幫助讀者輕鬆開始他們的正念旅程。
很多人以為冥想就是靜坐、深呼吸,但對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生活早已讓我們沒空搞那些儀式。其實,覺察每一個念頭,了解背後的動機,就是最適合你的冥想方式。 ▌什麼是覺察式冥想? 當你開始煩躁時,停下來問自己: • 「我現在在想什麼?」 • 「這個念頭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種方式簡
Thumbnail
在經歷了留職停薪和再次辭職的波折後,本文分享了作者如何通過冥想找到內心的平靜。面對生活的各種變遷與挑戰,作者反思了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求空閒時光的必要性。透過各種冥想方式,作者實現了情緒的覺察與放下執著,並重新掌握了生活的主導權,建議讀者實踐冥想以改善心靈狀態。
Thumbnail
了解五種主要腦波及其對靈性覺醒和情緒穩定的影響。探索如何通過冥想、呼吸技巧、運動和營養補充等方法提升 Gamma 波,增強認知力和靈性成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對身心靈與自我探索的熱情,並介紹了Dr. Joe Dispenza的步行冥想活動。透過參與Walk for the World,作者體驗到冥想帶來的平靜與能量,並鼓勵讀者共同行動,改變自己與世界。文章也推薦了相關書籍,深入理解冥想與科學的連結。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都因為壓力、焦慮或其他原因而難以入眠。睡眠品質不佳不僅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表現,還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長期影響。在追求良好睡眠品質的過程中,靜坐冥想和助眠技巧被廣泛地提倡和應用。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靜坐冥想與助眠技巧改善睡眠品質,帶來身心的平靜與放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原文 布乖云: 每天可以有二個小時的冥想時間.通常代表的在其他部份要很有工作的效率. 二個小時能完全定住.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是很難的.一開始的時候一定會是雜念滿天飛. 你知道你要靜下來.可是做不到.這時就要多專注在呼吸上,你要知道這個對大多數人都是如此.所以你要一開始接受這個現象,因為
Thumbnail
正念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心態,專注於眼前的經驗,不帶批判地接納感受。 相對於冥想,正念不需要特定的時間或空間,但冥想是一種正式的練習。 兩者結合有助於減輕壓力、提高專注力,並改善情緒穩定性。本文探討正念和冥想的區別,並提供實踐建議,幫助讀者輕鬆開始他們的正念旅程。
很多人以為冥想就是靜坐、深呼吸,但對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生活早已讓我們沒空搞那些儀式。其實,覺察每一個念頭,了解背後的動機,就是最適合你的冥想方式。 ▌什麼是覺察式冥想? 當你開始煩躁時,停下來問自己: • 「我現在在想什麼?」 • 「這個念頭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種方式簡
Thumbnail
在經歷了留職停薪和再次辭職的波折後,本文分享了作者如何通過冥想找到內心的平靜。面對生活的各種變遷與挑戰,作者反思了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求空閒時光的必要性。透過各種冥想方式,作者實現了情緒的覺察與放下執著,並重新掌握了生活的主導權,建議讀者實踐冥想以改善心靈狀態。
Thumbnail
了解五種主要腦波及其對靈性覺醒和情緒穩定的影響。探索如何通過冥想、呼吸技巧、運動和營養補充等方法提升 Gamma 波,增強認知力和靈性成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對身心靈與自我探索的熱情,並介紹了Dr. Joe Dispenza的步行冥想活動。透過參與Walk for the World,作者體驗到冥想帶來的平靜與能量,並鼓勵讀者共同行動,改變自己與世界。文章也推薦了相關書籍,深入理解冥想與科學的連結。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都因為壓力、焦慮或其他原因而難以入眠。睡眠品質不佳不僅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表現,還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長期影響。在追求良好睡眠品質的過程中,靜坐冥想和助眠技巧被廣泛地提倡和應用。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靜坐冥想與助眠技巧改善睡眠品質,帶來身心的平靜與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