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足核心系統-足弓不垮下來的秘密(下)

    大家早安,看完足核心系統前兩篇後,大家對於足部的結構與穩定性有沒有一些概念呀?其實身體的很多不同部位都可以用這樣的想法來拆解。
    例如肩頸穩定:學習把頭-頸-胸椎擺在在自然的排列(被動系統);讓頸部的肌肉群有力量來維持穩定(主動系統)。
    例如腰椎穩定(一般說的核心穩定):學習將骨盆-腰椎-胸椎擺在自然排列;徵召腹腔骨盆腔的核心肌群以維持穩定(主動系統)。
    大家有些概念記在心裡,未來學習任何動作會用來用有感。今天來談神經系統,我們提到說是感測器的概念。舉個例子來說,今天當我請你閉上眼睛,然後抬手到水平你做得到嗎?應該不太難吧!但你沒看著呀~你怎麼知道是水平?那是因為我們肩關節囊、肌肉肌腱等,裡面存在著豐富的感測器。
    足部的肌肉肌腱、韌帶、足底筋膜存在豐富的感覺受器(圖片來源)

    赤足訓練
    這幾年很紅的赤足訓練其實最大的好處跟理論基礎就在此,研究發現,透過四個月的赤足走路與跑步,腳的大小會減少。什麼概念呢?我們原始足部是立體的,大部分的人都有正常足弓(先天扁平足者除外),但後天穿鞋、過度保護的結果,讓我們的腳逐漸弱化了,也慢慢變大了。所幸這件事其實是可逆的,透過訓練,腳變強壯,會越來越恢復原形。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看BBC拍攝的一支影片:腳掌長了?人類40年間急速進化之謎
    除了肌肉刺激外,赤足也提供大腦很大的刺激,足部其實有超級豐富的感覺神經,但赤足踩部的每個當下,都會有許多訊號傳回大腦,而我們大部分時間穿鞋穿襪,很大程度的過濾掉這些感覺訊息。所以如果你的工作或生活環境如果是安全的,不妨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會機會去赤足踩踩地,無論是從大腦、肌肉或骨骼的角度來看,都是很棒的。

    赤足vs鞋墊vs鞋子
    看到這裡,細心的朋友會有點納悶,阿不是說低足弓的人要穿穩定的鞋子,而且最好有鞋墊支撐,骨頭才不會歪阿~怎麼現在又變成說要赤足了?
    大方向的概念是這樣的,好的鞋子與鞋墊,幫助我們的是日常生活上的支撐,以我自己為例,我是很塌的扁平足,而且又有先天結構性的問題(附生舟狀骨),平常工作多數是站著或走來走去,所以我是整天穿穩定的鞋子配鞋墊的。我只要不這樣做,大概站一天我的腳就痛起來了,在持續多一點,我的腳就會痛到不太能走路。
    但我平常會每天花1-2小時赤足,配合前面的縮足運動與一些腳部肌肉的鍛鍊,在每一部赤足都去感受足弓與地面的互動,用這樣的方式來強化自己的腳。
    所以是不是能赤足訓練其實是看每個人的狀態。如果你沒有扁平足或足痛問題,多多讓自己赤腳得到刺激是好事。但如果你的腳的狀態不太好,那穩定的鞋墊與鞋子幫你支撐足部排列是需要的,別忘了腳一歪可是全身都歪呢!

    如何開始赤足訓練呢?
    只有一句話:循序漸進、搭配運動。
    現在人的腳其實是很弱的(特別是不愛運動的朋友們),因此循序漸進比較不會造成傷害,例如赤足跑步,剛開始跑個5分鐘就差不多了,足部強化了,再慢慢增加強度。
    假日去踩草地或沙灘,利用與平常不同的材質與地面狀態,會讓我們腳的赤機更豐富。
    小孩子呢?超級鼓勵盡可能帶小孩子去跑跑跳跳,讓小孩子在自然過程中發育健全的肌肉素質。
    平常必須穿鞋的時候呢?還是鼓勵大家選雙好鞋來支撐基礎結構,當然如果你本身就是練家子(有刻意進行足型足部訓練,那真的就不再此限)。
    人體是很靈活的,你選擇如何對待,其實沒有絕對正確答案。但寫下這些文字,是希望大家對自己對身體更有概念,知道如何去選擇與對待。
    好啦~今天分享到這,我們下次見。

    #專題介紹:每天三分鐘,建立一個小習慣,找回使用身體的自主權
    我是一名愛碎念的物理治療師,自費物理治療的經驗讓我累積與患者身體相處的豐富經驗,希望這些碎念,能幫助到您與您的家人。作者現服務於安和物理治療所作者文章列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