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進步之路的前方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想了想,標題還是這樣下好了,理由後述。身為一個90年代自稱的自由主義份子,現在已經變成別人口中暮氣沉沉、落伍保守的保守派,雖然一般來說我們還是會稱自己是古典自由……算了,不重要,這些標籤只是便於貼到討厭的人身上,然後就可以拒絕討論與溝通。
筆者這邊要提的是,從我們這些老古板的眼中,看到的進步主義、進步價值最後的路會通到哪裡。以及怎樣才能持續走下去,又可以走到多遠處。
大體上,群體跟個人兩種主義(如果真的有這兩種主義的話)的對抗,必須建築在資源量上。

進步派的主張:基於都市化的社會控制

用淺顯易懂的說法,就是群體主義常常發生在較小、非現代化的地方,個人求生很困難,必須藉由家族、友人、鄰里等力量得到安居之地。而個人主義能具體的被應用,發源自城市的興起,也就是個體可以透過都市的資源分配,以及「原子化」的工業社會(原子化這詞近年還蠻紅的),取得可獲得生存的立足點。
我們更可以說,都市化後才有個人主義的土壤,依此建立出各種文化與人權觀。現代左派(近20年的)之所以提倡大政府,並不是崇尚集體主義,其本質是因為2000年後的全球化浪潮,對於都市區域集中資源有利,而要都市化最快的方法,即是透過大政府對國民抽稅,用以支持各項大型建設,以及推行現代化教育,透過學校再製相信個人發展與自由的學生,也經由學校教育培養文化產業最大宗的顧客,我們俗稱的中產階級。
經由大政府加強社會控制,以及層層複雜的稅率,來達到削弱傳統勢力對個人自由的侵害(傳統勢力多半有很多累積的資源)。一方面,中產階級身為技術專家,本就是運作工業化社會的要角,讓技術專家徹底都市化,拋棄傳統家庭的價值,對於鞏固進步的政治勢力極有幫助。另一方面,穩固的制度會要求穩定的政府雇員,透過考試制度吸收大量的中產進入政府,在執行面上則有各項有利於個人主義發展的政策。而實際上,想要現代化、工業化的社會,把每個人原子化的角度本就有利於往這方面操作,但若沒有配合有效率的管理制度,以及可消弭人際關係成本的辦法,這種推廣個人發展就會遇到極限,取得「現狀下的均衡」。
現代左派並非透過綿密的考證,或是大量的統計數據得到這個結論。知名的《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是擅長統計數據這方面的高手,但即使是他,面對現代左派的「感覺」論,也是毫無辦法。筆者把話說清楚點,90年代筆者認識的社會主義者,跟2000年後出現的自由派、左派,根本不是同一批人,行事風格、分析判斷習慣,全部都不一樣。不要說同樣念社會系的是如此,其他政治、經濟、國關等社科相關,也完全不同。
面對現代左派的感覺論,強調個人主義色彩優於其他,個人感覺重於現象,科學研究以滿足政治正確為優先,導致這幾年根本就沒人去看最基本的工業化問題。

工業化社會幾百年來的問題

工業化社會的問題,幾百年來都一樣,簡稱「城市剝削鄉村」,不管哪一種農村,單純的種稻種麥,還是畜牧養殖業,包含中間的包裝、運銷等等,都會產生大量汙染。都市化在各國形成超大型城市,稍微有一點數學概念的人,將一座百萬居民都市所需的日常物資統計一下,皆可算出衛星鄉鎮需要提供多少民生必要物資。
這些鄉村承擔的是大規模生產後的汙染,但利潤卻相對較少,這不是僅由所謂菜蟲等中間商的剝削的結果,比較一下台灣現在透過網路直接對農民購買,以及經由大企業等通路商統一收購的結果,成本完全反應在價格上。這意思是,都市居民數百年來,都在壓低農民的收入來累積自己的資本。
這個剝削鍊大致上,是中產剝削藍領、工人剝削農民,在中間產生利差,被資本家從中攔截,而資本家只要不是由超大型企業,或是國營事業具有政治權力的壟斷,就會彼此削價競爭,利差最後轉換成低價,最終成為薄利多銷的均衡。
城市生活有賴於大量的低廉物資,說白了是透過層層剝削才得以實現。
資訊落差也是剝削的主因,經由網際網路的發達,許多城市居民才赫然發現,鄉村的生活品質、收入、教育水準到底有多落後。台灣之所以這方面問題比較小,純粹是國土較小,而且現在主導社會的中產階級,父母親就是未工業化的年代。這其中有許多的觀念與價值衝突,在台灣也特別明顯,我們很難用一兩種顏色畫分出自由與保守派的居住地,道理很單純,時間還不夠演化出這種分類。
那麼,剝削的回饋在哪?除了都市人不明白產業鍊的複雜外,多數的狀況在於,要壓低衛星鄉鎮的收購成本,你得要跟在地勢力合作,生產成本若要壓低,以不改變生產模式(增加環保標準高的機台)下,只剩下轉移成本這條路。也就是把汙染直接丟給更低的階級,或是讓大自然處理(亂排啦)。
單方面的回饋是不可能成立的,城市得到大量低廉的民生物資,才能累積更多資本,在全球貿易的網絡中獲得大量利潤。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競爭不是只有國內,還有對外,對外貿易若取得不了成績,就會拖垮國內的產業鏈,一路影響到最基層的農業生產。
說清楚一些就是,這是一個金字塔結構,政府跟大部分的中產專家,有意或無意之間,把國際競爭的成本一路轉嫁下去給自己同胞。不轉嫁,就失去國際競爭力,沒有大量訂單,累積不了資本,就無法更新設備,改善國內生產環境,將國家進一步現代化。換句話說這已經是一個不能回頭的遊戲,除非要回到北韓化的社會。
所以,保守價值為何在鄉村根深蒂固,因為你必須要回饋非都市區域的民眾,讓他們生活在有地方自主性,具有傳統文化保護的地方。這種地方的習俗跟習慣常常凌駕於法律,或是在法律執行前就先處罰完畢。若你不允許這種發展,強行裂解討厭的傳統價值,等於是把在地民眾丟到一個不確定的社會,彼此之間沒有互信。
先不提失去互信的鄉鎮區域根本沒辦法只靠法律行事,最直接的影響是什麼?
答案是,沒有了地方幫會跟行會的壓制,為了增加利潤,都市生活成本就會拉高,地方居民將在失序的社會中,遊走法律邊緣來得到他們自認有的利潤。這個過程台灣不是沒有過,許多都市化的邊緣區域,在都市擴張時期成為製造業的基地,農業的崩壞跟轉移,就出現過類似的場景。最後會在形成新的同業組織,以及法律執行的深入,利潤重分配後,達成一個平衡點(其實就是形成新的剝削鍊)。
這種剝削鍊很穩定,所以70-90年代的我們,都不覺得這種漸進式發展有甚麼問題。直到90年代開始,出現了一個不尋常的現象,也就是冷戰結束後,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瞬間軍事壓力與共產浪潮的危機不再,全球化的腳步加速。

全球化對台灣的意外影響

全球化後,剝削鍊變成了本國人剝削外勞、全世界剝削中國勞工與環境,這其實是很容易想像的,若本國勞工都不願意做某些骯髒工作,工廠要繼續營運就得提高成本,包括降低汙染與提高環境標準,以及教育水準提高的勞工薪資。照道理說,產業轉型就是要依照這個壓力來促進,逼迫產業為了提高競爭力,去進行產業轉型,但全球化帶來的副作用就是,越早進入冷戰後對外開放的國家,獲得更低廉的成本,競爭力就會越早提高。
這讓本國的資本家也有理由強迫勞工妥協,對環保組織更不妥協,在某些國家很成功,因為工業化的過程中,傳統地方政治勢力以及支持的群眾夠強大,可以抵抗修法,甚至無視於法律。我們拿台灣當例子就會發現,在全球化與現代化中成功的國家,權力結構會是怎樣,而為何中南美、東歐、西非有類似處境的國家就沒辦法。
90年代開始,李登輝後接著民進黨等本土勢力興起,代表台灣原本的剝削鍊產生矛盾。這套工業剝削農業的基本,是以國民黨的恩庇體制,也就是俗稱的黨國結構,是由外省族群為核心,結合數十年來透過聯姻與教育形成的統治階級,去剝削其他被我們稱為「本土勢力」的階級。
這種分類法想也知道矛盾重重,以血緣來區分則統治階級不夠純,遇到民主開放後,無法簡單的產生革命效果──意即把少數的外省統治階級全數趕出去。用資本雄厚來區分,則中央與地方的政商聯姻關係反而高於血統純度,為了選舉國民黨也必須放權出去,不夠中央集權的後遺症之一,即是今天被中國以商逼政的滲透。
總之,不管你用任何一種向度去區分,台灣都是一個混雜至極的狀態。再加上台灣並不大,都市化的過程幾乎全台都受益,以現狀的區域區分,都會區與衛星城鎮占掉了幾乎七成以上的人口與面積。最直接的效應就是,都市化代表的個人主義興起,將其價值觀反向輸入到邊緣鄉鎮。而大量台商前進中國,產業空洞化的結果,是地方勢力失去對抗都市價值侵入的資本,而台灣身處貿易要道,都市可以從港口中獲得全球輸液,不需要像過去對傳統地方勢力妥協,一樣有資本進攻。
簡單說,就是前進中國,讓台灣產業空洞化的影響,恰巧弱化了台灣理應在民主化過程中,本土保守勢力取得政權的強度。第一個結果就是2008年馬英九以多數選票取回政權,本土勢力的政商聯合無法對抗全球化下的中國磁吸效應。而諷刺的是國民黨以為這就是勝利方程式,繼續加強對中國貿易關係,配合中國以商逼政,持續削弱台灣的本土勢力。
第二個結果,即是國民黨錯估了人民對於國家意識的敏感度,導致太陽花後整個重新洗牌。偏綠的本土勢力資本被削弱,國民黨想要引進的中國資本被截斷,直接顯現在都市化居民的政治意識崛起,而都市化的價值透過近20年的全球化,大量吸收國際都市的左派觀點。照道理,台灣的教育體制應該會抵抗這種外來文化的入侵,但實際上並沒有,甚至得到不少新進教師歡迎。
最大的理由,在於李登輝執政後的本土化教育遭到抵制,這在陳水扁政府達到高峰,而扁政府並沒有打算全面去中國化,教育內容還是由國民黨支持教改的教改派主導。只是馬英九等國民黨外省派系,將之標籤與妖魔化後,全面性、無條件的抵制。
這讓台灣教育也形成真空地帶,傳統的黨國價值被打掉,但新的本土意識沒有建立,教育界高層普遍打安全牌,走向2000年後,受到媒體影響最大,也是都市中產階級最感到舒適的個人路線。
這其實也不是故意的,教育圈內都知道,黨國那套集體意識,面對全球化無能為力,只會訓練一批批聯考高手而已。但在解禁個人發展的箝制時期,正好被全球化後的都市菁英強力影響。而經過10多年的衝撞,在蔡英文政府任內,潘文忠接掌後,開始拉回原先的教改路線,大家都累了,教育界只想回歸正常的途徑。但這也是近幾年有一些進步派人士在批評學校與教育政策的理由。因為原本教改力道只要60分,被馬英九打回-100分,反對黨國的都市菁英支持100分的教改,蔡上台後改回60分,進步派又不滿意。純粹是相對變化,只是面對現代左派的感覺論,實在很難說服。

中國磁吸與現代左派的興起

總之,世界工廠中國的興起,讓經歷數十年達成均衡的90年代崩壞,照理說應該是要教育界與產業界聯手接棒,透過漸進而有效的手段,促成產業轉型。但又正好遇到藍綠政黨對抗,教育界被牽連10年以上,實質已不可能做到。在這個不管政治還是教育、工業習慣等等價值全數真空的階段,就被左派引進的外來價值進駐,這也是近20年大量出現的海歸派造成的影響,而他們多數與台灣實際發展脫節,產生了政治衝突。
這些發展的直接影響,讓全球屬於保守派(不是保守主義)的人被壓制20年,在中國工廠興起的餘波中,平衡全部崩壞。
這就是中國磁吸的真相,中國甘願成為全球產業剝削鍊的底層,以自己勞工跟環境的犧牲當作代價,好滿足全球都市化的低廉資源。而左派為了奪權而推行進步價值,打壓各國國內傳統派系,利益完全一致,形成新興政治勢力。
現代左派取得政權與大量政府資源後,並不是投入到實體建設,而是推行他們認知的基本價值。這跟西方馬克思的發展有關,總之不少現代左派認為資本主義被推翻的時機已到,渾然不覺自己手上的資本,來自剝削他們自認需要被幫助的對象。而推行的各種政策,全都是只有在都市區,需要龐大政府支援下才能成立,這種人類歷史中極難見到的短暫現象,在這20年來被視作理所當然的真理。
而今天透過那個不能說的中國武漢肺炎病毒,全球化急踩煞車。立即出現的現象,只要跟中國越靠近的國家,死傷越慘重,越是依靠中國輸液的全球化都市,被傳染的越嚴重,而這些都會區還沒封城,物流已全數都出問題。現代化都市的脆弱性一覽無遺,沒有衛星城鎮與海外運輸,很快就會成為居住成本狂飆的孤島。
現代大城市是依靠各種產業「正常運作」,瘟疫肆虐下自然大受影響。
現代左派的政治人物,遇到這場危機呼籲的是團結,但就其本質一樣是要其他人犧牲。在美國是要人捐物資救都市,在台灣則是有人想要趁機展現包機情懷。將做法的主詞受詞遮住,結果都是一樣,各位沒看到在這種狀況之前,近幾年保守派開始抬頭?
因為不甘願繼續被剝削,更不甘願政治權力被拿去進行沒有辦法累積資本的價值事業。在中國供應鏈即將消失下,各國都在調整新的結構,有的國家希望把剝削鍊轉移到其他地方,畢竟「希望被剝削」也要賺錢的人,總是會找到理由(而且無一例外,越能剝削的國家越專制)。
為何筆者這些年幾乎是嘲弄現代左派到極點?因為他們不敢罵專制國家啊,你們的生活完全建立在被整體剝削的國度,而反擊力道之弱,只能拿著這些國家也有人發大財的右派理論去說嘴,更慘的則是反過來罵自己國家的敵對派系不夠進步。

現代左派的前方在哪?

結論是,現代左派的前方在哪?再次強調喔,不是廣義的社會主義者,也不是90年代以前的自由主義者,筆者說的是近20年產生的咖啡廳文青左,不去現場看,也看不懂統計與數學,只憑感覺行事的這批人,俗稱「左膠」。
路只有兩條,一條是承認自己的失敗,跟國內保守派妥協,取得新的均衡,但筆者覺得他們寧死都不會走這條路。
另一條則是選擇站在中國那一邊,將中國描述成社會主義的天堂,不挺中國的都是落伍退步的右翼納粹保守主義(其實筆者不知道他們怎麼能發明這麼多新名詞)。但選擇這條路,等於要把自己宣揚的自由與進步價值踐踏在腳下,成為一隻把頭埋在沙裡的鴕鳥。而目前看來不少歐米左派寧可死在共產病毒下,也不肯把頭向右轉1度。
有沒有第三條路?有,但成本會高得嚇人,這也是左膠被稱為膠的理由,無止境的揮霍前人的資產,壓榨剝削其他人的資本,用在個人的享樂,以及無法創造新型生產工具的事業。第三條路若成立,應該會在我們這代人入土前,就看到撐不起這麼高消耗的世界崩壞,重新形成新的國際架構。
而現在看來,世界上包括台灣在內,不想站在中國那邊的左膠是選擇第三條路,堅持一切都會在團結與努力下結束,所有的事物都照舊,權力依然在手上,全世界每個人都會在偉大宣傳下承認進步價值的勝利。
至於這些進步價值到底根植於哪些傳統跟過去?不重要。
到底誰要付這筆帳?反正不是自己。
各國的保守派當然選擇第一條路,連一些較傳統的社會主義者都選這條路,要對中國說NO。
除了台灣整天被China捅刀的以外,外國不少的進步主義者則是選擇第二條相信中國之路,寧可毀掉自己國家的傳承也要幹到底。
你選哪條?共匪很明顯的希望大家選第二條,還是你堅定認為一定有第三第四第五條,只要不是第一就好?
反正總有人付帳,是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專案的撰寫,首先要釐清組織模式,說到底就是時間跟人類管理的限度,一個人不可能同時處理太多問題。當他面對的範圍太大,就只能切割成幾個小部分,指派給下級組織解決。即使他英明神武,每一個都個別下達指令,就會產生時間差,時間損失就會讓整體任務失敗。
過了一星期,筆者覺得一般民眾應該稍微平靜些,沒那麼恐慌,可以稍微來談一下這件事。再說,天天被催稿也很煩,有些事情不能當稿費賺。 
不怕你亂想,反倒怕你不想。開公司,沒想到可能就虧損,真的倒掉,在現代社會要餓死還很難。但戰略計劃處理的是國家與社會,長遠的規劃或是緊急危難的處理,你不肯去想像極端劇本,就得提出期望值夠低的理由,而不是一句「不可能」就算了。
想要讓台灣變好,各行各業的專家就不能當阿宅,更不要覺得自己超專業,聽不懂的都是白癡。專家不想去解釋,就不會有人想去懂。當這行的專業不參與,那麼制定標準的就是外行人,變成外行指導內行,久了這行就完蛋。
在提出願景後,需要做劇本(scenario)的想定,這是戰略計畫中最困難的部分。編劇本需要假設可能發生的狀況,每一個人能想到的未來「情境」,與他的本科之事、社會經驗、人際關聯都有影響。
前幾天,WHO秘書長譚德塞一席「台灣霸凌論」,激怒了很多台灣人,除了個人自主性的反擊外,還有一個募資在紐約時報刊登廣告的計畫。說真的,筆者不是很贊成這樣做,不過既然都做了,那就儘量做到好吧。 
專案的撰寫,首先要釐清組織模式,說到底就是時間跟人類管理的限度,一個人不可能同時處理太多問題。當他面對的範圍太大,就只能切割成幾個小部分,指派給下級組織解決。即使他英明神武,每一個都個別下達指令,就會產生時間差,時間損失就會讓整體任務失敗。
過了一星期,筆者覺得一般民眾應該稍微平靜些,沒那麼恐慌,可以稍微來談一下這件事。再說,天天被催稿也很煩,有些事情不能當稿費賺。 
不怕你亂想,反倒怕你不想。開公司,沒想到可能就虧損,真的倒掉,在現代社會要餓死還很難。但戰略計劃處理的是國家與社會,長遠的規劃或是緊急危難的處理,你不肯去想像極端劇本,就得提出期望值夠低的理由,而不是一句「不可能」就算了。
想要讓台灣變好,各行各業的專家就不能當阿宅,更不要覺得自己超專業,聽不懂的都是白癡。專家不想去解釋,就不會有人想去懂。當這行的專業不參與,那麼制定標準的就是外行人,變成外行指導內行,久了這行就完蛋。
在提出願景後,需要做劇本(scenario)的想定,這是戰略計畫中最困難的部分。編劇本需要假設可能發生的狀況,每一個人能想到的未來「情境」,與他的本科之事、社會經驗、人際關聯都有影響。
前幾天,WHO秘書長譚德塞一席「台灣霸凌論」,激怒了很多台灣人,除了個人自主性的反擊外,還有一個募資在紐約時報刊登廣告的計畫。說真的,筆者不是很贊成這樣做,不過既然都做了,那就儘量做到好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21世紀資本論」作者主張是課徵富人稅,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避免類似法國大革命以及二戰希特勒的崛起(他認為這些革命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貧困造成)。我的思考是,如果最富有的那一群人,擁有了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機器戰警等等力量,不再害怕基層民眾革命的時候,那麼這位法國學者的主張,對那些有錢人就一點說服力
Thumbnail
左翼政黨在西方發生政治重組,進步主義者的論點缺乏證據與邏輯的支持,大大影響到他們在辯論中的勝率。美國的進步主義採取與歐洲不同的策略,通過意識形態綁架控制了學術界,失去中立性加速社會共識的瓦解。
Thumbnail
解放的理想解放(emancipation)的理想一直以來被建立在人類活動不受限於任何限制的前提之上,人類為了追求民主自治而爭取權利、為了在社會中充分的自我發展而追求無限的經濟成長,我們透過技術的穩固發展和政策的制定及實踐加以實現「理想中的解放」,一切可能阻礙實現解放的障礙都遭到摒棄,然而,人類卻遺忘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21世紀資本論」作者主張是課徵富人稅,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避免類似法國大革命以及二戰希特勒的崛起(他認為這些革命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貧困造成)。我的思考是,如果最富有的那一群人,擁有了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機器戰警等等力量,不再害怕基層民眾革命的時候,那麼這位法國學者的主張,對那些有錢人就一點說服力
Thumbnail
左翼政黨在西方發生政治重組,進步主義者的論點缺乏證據與邏輯的支持,大大影響到他們在辯論中的勝率。美國的進步主義採取與歐洲不同的策略,通過意識形態綁架控制了學術界,失去中立性加速社會共識的瓦解。
Thumbnail
解放的理想解放(emancipation)的理想一直以來被建立在人類活動不受限於任何限制的前提之上,人類為了追求民主自治而爭取權利、為了在社會中充分的自我發展而追求無限的經濟成長,我們透過技術的穩固發展和政策的制定及實踐加以實現「理想中的解放」,一切可能阻礙實現解放的障礙都遭到摒棄,然而,人類卻遺忘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