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教育體制的改革建議(4):薪資福利與缺人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教育體制的改革建議(4):薪資福利與缺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家長干預有點嚴重但沒想像的嚴重,關鍵在城鄉區域,白領中產其實最兇。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恐龍家長,動不動就要上媒體公審,但這問題可大可小,教師會被上級單位干預教學,主要是校長跟主任不挺。

第一篇提過的教師四大問題,這篇會一次談第三「薪資福利感受不平等」及第四「缺人」,後續的文章再談教育制度的演變,如何受到少子化和經濟因素影響,以及對於補習教育的迷思和素養教育的建議


  • 薪資福利感受不平等:教師純論薪資的確算高,但絕大多數教師沒有業界工作經驗,無從比較好壞,流言又多,造成被剝奪感很強烈,再加上沒有謠言清理機制,許多教師深信自己遠苦於外界。教師以外的會覺得這工作很爽,但最爽的那批人是所得替代率超過90%的,現在新進去大概40歲以下,多半覺得自己拿不到退休金,而流言最容易流竄的正好就是領最多的這批。

不同世代一體承受罵名

目前教師薪資福利,主要有薪資與子女就學等其他補助,與外界的平均值比,算相當優渥。但也正因如此,同樣剛畢業的新進教師起薪,與未來福利、穩定性、發展性,遠超過產業界平均值的現在,才會引發諸多議論。最麻煩的是,近二十年來進入校園的老師,已經遠不如屆退跟已退的學長姊待遇好,但卻要一體承受罵名,這最讓現役教師無法接受。

但筆者的想法,以及一些大學長姊的看法,是該改就要改,不要什麼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只是怎樣去更動,怎樣動刀符合公平原則。而且,直接動手就可以,不需要開公聽會,因為教師算廣義政府雇員,擔心影響教師生計,就改成其他實物支付或是實物補貼即可。事實也證明會來開會抗議的,絕大多數都是既得利益者,現職在學校內支持年改的,根本無法參與,這種公聽會有等於無。(後續內容為訂閱限定)


  • 說白了就是沒人力。由於法規跟預算的問題,沒辦法缺教師就補正職,只能用代理跟代課補足,有些學校甚至要聘用大量代課教師,不然連基本的教學都做不了。一旦學校用了代課教師進行行政業務,每年換一個就是無法銜接,沒有經驗會出很多問題。

這是最根本的原因,缺人。

代理代課老師的聘用現況

學校很缺人,法規限制跟退休金問題,使得每個縣市對於招聘代理教師有不同程度的規範。現在規定是,代理教師一年一聘,有教師證的才能直接延任一年,這設計是為了已經考取教師資格,但還沒徵選上的流浪教師。

實際的狀況是,多次考不上,家裡又有經濟壓力的,早就放棄當老師,轉去業界了。家境還可以,或是親友有在學校內的,才可能長期找代理職,還能保證錄取。不過隨著近年教職越來越缺,這近乎內定的狀況變少。真要以學生受教為主體,就該努力留下這些教學能力好,只是家境不允許的人,不然只會變成表面公平,實則背景較好的人才有機會。

現況,代理教師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能力參差不齊,不見得有教師證的就會教,許多在補教業兼差多年,苦等教職的老手更會。另一個是學校鐘點不見得可以請代理,鐘點太少的狀況下去找代課,會來的都是退休老師跟兼差的,品質更不穩定。

其實就是出在待遇不好,代理教師的年資無法累計,除非你擁有教師證,然後教甄考上,才會把代理年資算進去。也就是說,只要你沒有教師證,就算在該區代理十年,每年薪水還是跟新進教師一樣,永無變化。這已經不是不合理可以解釋,要避免教師缺額太滿阻礙流動,就該保障代理教師的權益,現狀的制度,只表示代理與鐘點代課的設計,是為了保護有教師證的流浪教師,而且保障的只是未來可能徵選上的承諾,不是當下給予的獎勵。

不提升待遇及保障,只會降低品質

簡單說,現行制度並沒有考慮學生受教權,也沒有廣泛的從學校行政需求出發,只是承襲過去的習慣,久了僵化到不能改變。(後續內容為訂閱限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7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0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台灣教師面臨的四大問題,首先是「行政流程繁複」。除教學專案之外,還有各種非教育本科的要求,行政職變成畏途,常找菜鳥跟代課老師兼任,經驗很難傳承,換人後常常重來,結果是積不完的案子。這真的超多超複雜,但不解決,任何良善的改革都會被耗損光。
這個系列要談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不會碰到教改課綱,主要指如何在現行制度上,找到較有可行性的辦法,可以促成教育系統的優化,進而幫助到學生。這些改革辦法,偏向現狀的延伸,以解決短、中期的問題為主,學業部分的較少,偏重的是筆者個人經驗。 
最早,筆者的想法跟大家差不多,偏激派的聲量比較大,所以可以獲得較多關注,加上這些年網路時代,激進的議題很容易穿越各種保護層,被拿來討論與加大音量。等到這些年,筆者算被產業界洗臉過很多次,自己也開始去管人之後,慢慢有很多不同的體會。
定期文章會同步發表在medium https://tinyurl.com/t6h3qp4 ================= 先說結論,筆者支持延後開學。政府現在下達這個指令,總是比開學前兩天講來得好。
難道專業是錯誤的?這是很多「專家」聽到筆者這樣說的第一個反應,這不奇怪,畢竟我們現在的社會事事都要求專業,不專業就等於沒有地位、沒有收入、沒有尊嚴。筆者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專業,而是指我們不能受到一種類似「三民主義」那種近乎「神秘」的教條影響(有唸過三民主義的,大概對那種情景記憶猶新)
這裡用儒教,其實已經是在下定義,說明儒家思想過了兩千年到今天,已經變成教條,成為一種宗教,既然是宗教,就不該出現在學校課堂中。筆者為何這樣說?請讀者想想我們小時候所念的儒家思想,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談人倫五常,這些都是在強調一種「階級觀念」。
台灣教師面臨的四大問題,首先是「行政流程繁複」。除教學專案之外,還有各種非教育本科的要求,行政職變成畏途,常找菜鳥跟代課老師兼任,經驗很難傳承,換人後常常重來,結果是積不完的案子。這真的超多超複雜,但不解決,任何良善的改革都會被耗損光。
這個系列要談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不會碰到教改課綱,主要指如何在現行制度上,找到較有可行性的辦法,可以促成教育系統的優化,進而幫助到學生。這些改革辦法,偏向現狀的延伸,以解決短、中期的問題為主,學業部分的較少,偏重的是筆者個人經驗。 
最早,筆者的想法跟大家差不多,偏激派的聲量比較大,所以可以獲得較多關注,加上這些年網路時代,激進的議題很容易穿越各種保護層,被拿來討論與加大音量。等到這些年,筆者算被產業界洗臉過很多次,自己也開始去管人之後,慢慢有很多不同的體會。
定期文章會同步發表在medium https://tinyurl.com/t6h3qp4 ================= 先說結論,筆者支持延後開學。政府現在下達這個指令,總是比開學前兩天講來得好。
難道專業是錯誤的?這是很多「專家」聽到筆者這樣說的第一個反應,這不奇怪,畢竟我們現在的社會事事都要求專業,不專業就等於沒有地位、沒有收入、沒有尊嚴。筆者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專業,而是指我們不能受到一種類似「三民主義」那種近乎「神秘」的教條影響(有唸過三民主義的,大概對那種情景記憶猶新)
這裡用儒教,其實已經是在下定義,說明儒家思想過了兩千年到今天,已經變成教條,成為一種宗教,既然是宗教,就不該出現在學校課堂中。筆者為何這樣說?請讀者想想我們小時候所念的儒家思想,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談人倫五常,這些都是在強調一種「階級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