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的改革建議(1):導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個系列要談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不會碰到教改課綱,主要指如何在現行制度上,找到較有可行性的辦法,可以促成教育系統的優化,進而幫助到學生。這些改革辦法,偏向現狀的延伸,以解決短、中期的問題為主,學業部分的較少,偏重的是筆者個人經驗。

raw-image

反教改的聲浪,過去為何強大?

教育第一線的現實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學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其實在「教育機關」中並不是。因為學生並沒有執行教育政策的能力,受教者是很被動的,尤其在中小學階段,認為學生是主體,一切要依照學生的需求來做,實在很虛偽。

筆者的意思是,會替學生表達需求的是家長,學生大多數都只想要輕鬆度日,會認真學習,犧牲眼前的享樂,換取長遠的未來,這種人少之又少。

現狀就是你任何政策的推動,都需要教師去執行,立意良善但現場不動,結果就是不會改變。若是不管家長意見,也不聽第一線的困擾,以專業之名強推,就會如過去20年一樣,反教改的聲浪如海嘯一般強大。

過去教改著重在教綱上,教育組織架構的問題被隱而不提,支持與反對教改者把戰場放在教學內容的意識形態,這不能說錯,但若執行者大多數都是某種意識形態,今天硬推另一種,實際上也行不通。改革體制,多是表面修正,像是開放大學,現在我們都知道,這比較像是為了學校利益,學生受教權只是附帶的。

教改成敗,絕對不是如聯考神教教徒所言,怪罪到幾個禍首就好,這是獵巫。教改數十年,起頭來自施行九年國教後,政府就有在做十二年國教的預備,不過流於形式,開開會而已。認真要修改教綱以及推十二年國教,是大概20年前的事情,從410大遊行開始,台大教授發起教育改革,但這只是導火線,教育部官員以及各大專院校,早已知道不改不行了。

務實的改變,從組織管理出發

不改不行?是的,由於台灣90年代,工業化的腳步轉向科技業,加上快進入已開發國家,對教育有點了解的,都曉得原本單一價值的考試制度,真的跟不上時代。

但社會多數人還是很難接受多元教學的辦法,更糟糕的是2000年政黨輪替,由台師大與北教大等主導的教改內容,在本土化上出現了意識形態之爭,隨著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強力與總統陳水扁對抗,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常識」與「謠言」,大多在這時候開始被創造出來。

總之,在教育部長潘文忠的指導下,台灣教育改革在這些年總算回歸正軌,因為潘文忠可說是這幾十年來,第一個從小學教師,歷任局長到部長的基層型人物。他非常清楚這些歷史恩怨,也深知不符合現場習慣的改變,都會遭到干擾,若你在2016年後有碰到中小學老師,會發現即便是泛藍立場的,對潘文忠也沒有太惡劣的看法。

那麼,這個務實的改變,起源自哪裡?

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支持聯考年代的教師逐漸退休,目前低於50歲以下的,大多支持改變,30以下的更是強力相挺。第二個是,潘文忠比較會以教師實際工作與生活型態作依據,儘量讓第一線人員做事順暢,阻力就會少。

是的,不是打著替學生著想的招牌,佔據道德高地後強押人去作,而是用組織管理的角度出發,先從執行者的角度去看施行成本與困難,才會修正與提出有實際執行可能的建議。

中小學老師就是教育戰場的前線軍官,沒有一場戰爭是把基層軍官當智障亂用,還可以打贏的。

哪些問題以下分解。

哪些問題以下分解。

教師面臨的四大問題

台灣教師現在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四個,互相都有關係。

1、行政流程繁複,除教學專案之外,還有各種非教育本科的要求,對行政教師來說非常辛苦,從馬英九後期開始行政職變成畏途,常找菜鳥跟代課老師兼任,經驗很難傳承,換人後常常重來,結果是積不完的案子。

2、家長干預太多,家長照理說對學校是沒有教學干預權,但在民主國家,若家長透過議會與民選首長施壓,教育局長就得要負起第一線的壓力,若他扛不住,校長也不挺,現場教師會被逼著改,再無理也得做樣子,導致行政作業變多。

3、薪資福利感受不平等,教師純論薪資的確算高,但絕大多數的教師沒有業界工作經驗,無從比較好壞,教師圈內的流言又多,造成被剝奪感很強烈,再加上沒有謠言清理的機制,許多教師深信自己的工作遠苦於外界。教師以外的會覺得這工作很爽,但內部都知道,最爽的那批人是所得替代率超過90%的,現在新進去大概40歲以下,多半覺得自己拿不到退休金,而流言最容易流竄的正好就是領最多的這批。

4、缺人,由於法規跟預算的問題,沒辦法缺教師就補正職,只能用代理跟代課補足,有些學校甚至要聘用大量代課教師,不然連基本的教學都做不了。一旦學校用了代課教師進行行政業務,每年換一個就是無法銜接,沒有經驗會出很多問題。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又同時不會干預到國家預算,以及平衡社會的觀感?筆者認為,要一個個去解決,有些需要修法,不然真的是被卡死。從下篇開始,這系列就一個一個去談這些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2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Thumbnail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Thumbnail
最近兒福聯盟發布「學生過勞又迷惘 怎麼逃離課業壓力鍋 ?!」之2023年臺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記者會。引起網路社群的喧然大波,今天我想要藉由我自己長期關注教育的背景來探討這件事情大家的輿論意見。 「學生過勞又迷惘 怎麼逃離課
Thumbnail
最近兒福聯盟發布「學生過勞又迷惘 怎麼逃離課業壓力鍋 ?!」之2023年臺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記者會。引起網路社群的喧然大波,今天我想要藉由我自己長期關注教育的背景來探討這件事情大家的輿論意見。 「學生過勞又迷惘 怎麼逃離課
Thumbnail
三年前在一間全台最大的老牌補習班任教,108課綱推出對補習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補習班需要重新編寫教材,研究新教學方法。補習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關乎學生的去留。儘管教改是為了改變升學主義,但要完全消除補習班的影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改革是正確的方向,但要擺脫儒家文化的束縛還需要一到兩個世代的努力。
Thumbnail
三年前在一間全台最大的老牌補習班任教,108課綱推出對補習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補習班需要重新編寫教材,研究新教學方法。補習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關乎學生的去留。儘管教改是為了改變升學主義,但要完全消除補習班的影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改革是正確的方向,但要擺脫儒家文化的束縛還需要一到兩個世代的努力。
Thumbnail
在來賓回饋的環節,我們邀請到國教院、教育部高教司、國教署與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推動專案辦公室等委員,來對我們的觀察報告所提出的問題給予回饋。
Thumbnail
在來賓回饋的環節,我們邀請到國教院、教育部高教司、國教署與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推動專案辦公室等委員,來對我們的觀察報告所提出的問題給予回饋。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2022年)有三位108課綱第一屆高中生自發性地撰寫61頁課綱觀察報告書,引起教育界的迴響。而在今年擴編團隊成員,邀請高中高職生與大專生組成了EdYouth團隊,我們在4月22日舉辦2023年第二次的課綱觀察發布會。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2022年)有三位108課綱第一屆高中生自發性地撰寫61頁課綱觀察報告書,引起教育界的迴響。而在今年擴編團隊成員,邀請高中高職生與大專生組成了EdYouth團隊,我們在4月22日舉辦2023年第二次的課綱觀察發布會。
Thumbnail
教育的環境需要大幅度的轉變與升級,政府的角色需要從長而深遠的「環境創造」著手。即使 108 課綱在三年前已推行到各個校園,它有比較前瞻與大膽的目標與定位,然而各縣市政府推行與執行方式仍舊依照以往的基本模式。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此羅列幾個我看到的現場問題,供思考:
Thumbnail
教育的環境需要大幅度的轉變與升級,政府的角色需要從長而深遠的「環境創造」著手。即使 108 課綱在三年前已推行到各個校園,它有比較前瞻與大膽的目標與定位,然而各縣市政府推行與執行方式仍舊依照以往的基本模式。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此羅列幾個我看到的現場問題,供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