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的改革建議(1):導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個系列要談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不會碰到教改課綱,主要指如何在現行制度上,找到較有可行性的辦法,可以促成教育系統的優化,進而幫助到學生。這些改革辦法,偏向現狀的延伸,以解決短、中期的問題為主,學業部分的較少,偏重的是筆者個人經驗。

反教改的聲浪,過去為何強大?

教育第一線的現實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學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其實在「教育機關」中並不是。因為學生並沒有執行教育政策的能力,受教者是很被動的,尤其在中小學階段,認為學生是主體,一切要依照學生的需求來做,實在很虛偽。
筆者的意思是,會替學生表達需求的是家長,學生大多數都只想要輕鬆度日,會認真學習,犧牲眼前的享樂,換取長遠的未來,這種人少之又少。
現狀就是你任何政策的推動,都需要教師去執行,立意良善但現場不動,結果就是不會改變。若是不管家長意見,也不聽第一線的困擾,以專業之名強推,就會如過去20年一樣,反教改的聲浪如海嘯一般強大。
過去教改著重在教綱上,教育組織架構的問題被隱而不提,支持與反對教改者把戰場放在教學內容的意識形態,這不能說錯,但若執行者大多數都是某種意識形態,今天硬推另一種,實際上也行不通。改革體制,多是表面修正,像是開放大學,現在我們都知道,這比較像是為了學校利益,學生受教權只是附帶的。
教改成敗,絕對不是如聯考神教教徒所言,怪罪到幾個禍首就好,這是獵巫。教改數十年,起頭來自施行九年國教後,政府就有在做十二年國教的預備,不過流於形式,開開會而已。認真要修改教綱以及推十二年國教,是大概20年前的事情,從410大遊行開始,台大教授發起教育改革,但這只是導火線,教育部官員以及各大專院校,早已知道不改不行了。

務實的改變,從組織管理出發

不改不行?是的,由於台灣90年代,工業化的腳步轉向科技業,加上快進入已開發國家,對教育有點了解的,都曉得原本單一價值的考試制度,真的跟不上時代。
但社會多數人還是很難接受多元教學的辦法,更糟糕的是2000年政黨輪替,由台師大與北教大等主導的教改內容,在本土化上出現了意識形態之爭,隨著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強力與總統陳水扁對抗,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常識」與「謠言」,大多在這時候開始被創造出來。
總之,在教育部長潘文忠的指導下,台灣教育改革在這些年總算回歸正軌,因為潘文忠可說是這幾十年來,第一個從小學教師,歷任局長到部長的基層型人物。他非常清楚這些歷史恩怨,也深知不符合現場習慣的改變,都會遭到干擾,若你在2016年後有碰到中小學老師,會發現即便是泛藍立場的,對潘文忠也沒有太惡劣的看法。
那麼,這個務實的改變,起源自哪裡?
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支持聯考年代的教師逐漸退休,目前低於50歲以下的,大多支持改變,30以下的更是強力相挺。第二個是,潘文忠比較會以教師實際工作與生活型態作依據,儘量讓第一線人員做事順暢,阻力就會少。
是的,不是打著替學生著想的招牌,佔據道德高地後強押人去作,而是用組織管理的角度出發,先從執行者的角度去看施行成本與困難,才會修正與提出有實際執行可能的建議。
中小學老師就是教育戰場的前線軍官,沒有一場戰爭是把基層軍官當智障亂用,還可以打贏的。
哪些問題以下分解。

教師面臨的四大問題

台灣教師現在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四個,互相都有關係。
1、行政流程繁複,除教學專案之外,還有各種非教育本科的要求,對行政教師來說非常辛苦,從馬英九後期開始行政職變成畏途,常找菜鳥跟代課老師兼任,經驗很難傳承,換人後常常重來,結果是積不完的案子。
2、家長干預太多,家長照理說對學校是沒有教學干預權,但在民主國家,若家長透過議會與民選首長施壓,教育局長就得要負起第一線的壓力,若他扛不住,校長也不挺,現場教師會被逼著改,再無理也得做樣子,導致行政作業變多。
3、薪資福利感受不平等,教師純論薪資的確算高,但絕大多數的教師沒有業界工作經驗,無從比較好壞,教師圈內的流言又多,造成被剝奪感很強烈,再加上沒有謠言清理的機制,許多教師深信自己的工作遠苦於外界。教師以外的會覺得這工作很爽,但內部都知道,最爽的那批人是所得替代率超過90%的,現在新進去大概40歲以下,多半覺得自己拿不到退休金,而流言最容易流竄的正好就是領最多的這批。
4、缺人,由於法規跟預算的問題,沒辦法缺教師就補正職,只能用代理跟代課補足,有些學校甚至要聘用大量代課教師,不然連基本的教學都做不了。一旦學校用了代課教師進行行政業務,每年換一個就是無法銜接,沒有經驗會出很多問題。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又同時不會干預到國家預算,以及平衡社會的觀感?筆者認為,要一個個去解決,有些需要修法,不然真的是被卡死。從下篇開始,這系列就一個一個去談這些問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最早,筆者的想法跟大家差不多,偏激派的聲量比較大,所以可以獲得較多關注,加上這些年網路時代,激進的議題很容易穿越各種保護層,被拿來討論與加大音量。等到這些年,筆者算被產業界洗臉過很多次,自己也開始去管人之後,慢慢有很多不同的體會。
定期文章會同步發表在medium https://tinyurl.com/t6h3qp4 ================= 先說結論,筆者支持延後開學。政府現在下達這個指令,總是比開學前兩天講來得好。
這裡用儒教,其實已經是在下定義,說明儒家思想過了兩千年到今天,已經變成教條,成為一種宗教,既然是宗教,就不該出現在學校課堂中。筆者為何這樣說?請讀者想想我們小時候所念的儒家思想,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談人倫五常,這些都是在強調一種「階級觀念」。
難道專業是錯誤的?這是很多「專家」聽到筆者這樣說的第一個反應,這不奇怪,畢竟我們現在的社會事事都要求專業,不專業就等於沒有地位、沒有收入、沒有尊嚴。筆者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專業,而是指我們不能受到一種類似「三民主義」那種近乎「神秘」的教條影響(有唸過三民主義的,大概對那種情景記憶猶新)
筆者在這邊要講的是,問題是出在對於權力的掌握,一個學生根本不能夠理解,他的權力是來自於他自己,還是來自於他的父母、學校或是外面的黑道。在他們能夠理解權力本身的限制前,就會無限制的使用下去,直到狀況完全失控。
在研究過上下層四個面向的問題後,可以接著用方向性來作問題的整體修正,這分為兩大方向,一個是教育的地基式,另一個是科技的樑柱式,將教育與科技連成一線,再與四個面向的整合問題作結合,通常可以修正出真正的近程、中程、遠程三段的規劃。但這種分析很重視反證,所以可以說是全面性檢討前四個面向的問題。
最早,筆者的想法跟大家差不多,偏激派的聲量比較大,所以可以獲得較多關注,加上這些年網路時代,激進的議題很容易穿越各種保護層,被拿來討論與加大音量。等到這些年,筆者算被產業界洗臉過很多次,自己也開始去管人之後,慢慢有很多不同的體會。
定期文章會同步發表在medium https://tinyurl.com/t6h3qp4 ================= 先說結論,筆者支持延後開學。政府現在下達這個指令,總是比開學前兩天講來得好。
這裡用儒教,其實已經是在下定義,說明儒家思想過了兩千年到今天,已經變成教條,成為一種宗教,既然是宗教,就不該出現在學校課堂中。筆者為何這樣說?請讀者想想我們小時候所念的儒家思想,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談人倫五常,這些都是在強調一種「階級觀念」。
難道專業是錯誤的?這是很多「專家」聽到筆者這樣說的第一個反應,這不奇怪,畢竟我們現在的社會事事都要求專業,不專業就等於沒有地位、沒有收入、沒有尊嚴。筆者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專業,而是指我們不能受到一種類似「三民主義」那種近乎「神秘」的教條影響(有唸過三民主義的,大概對那種情景記憶猶新)
筆者在這邊要講的是,問題是出在對於權力的掌握,一個學生根本不能夠理解,他的權力是來自於他自己,還是來自於他的父母、學校或是外面的黑道。在他們能夠理解權力本身的限制前,就會無限制的使用下去,直到狀況完全失控。
在研究過上下層四個面向的問題後,可以接著用方向性來作問題的整體修正,這分為兩大方向,一個是教育的地基式,另一個是科技的樑柱式,將教育與科技連成一線,再與四個面向的整合問題作結合,通常可以修正出真正的近程、中程、遠程三段的規劃。但這種分析很重視反證,所以可以說是全面性檢討前四個面向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幾年台灣已有不少熱情的老師,或者更明確的講,是還懷有理想的不死心老師,主動積極的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這也是日本佐藤教授努力了十多年所提出的學習變革,希望能重新找回逃避學習的孩子,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台灣擾擾攘攘了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不管怎麼改,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滿意,因為不僅沒有達到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回顧臺灣的教育改革歷程,從1987年的教育變革開始,一直到1994年的大遊行,再到之後不斷的改革措施,教改歷經多次挫折。現今的臺灣教育,仍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 值得讓人重新思考的是,社會風氣是否需要跟著改變,保守的觀念是否限制了教育的發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幾年台灣已有不少熱情的老師,或者更明確的講,是還懷有理想的不死心老師,主動積極的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這也是日本佐藤教授努力了十多年所提出的學習變革,希望能重新找回逃避學習的孩子,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台灣擾擾攘攘了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不管怎麼改,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滿意,因為不僅沒有達到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回顧臺灣的教育改革歷程,從1987年的教育變革開始,一直到1994年的大遊行,再到之後不斷的改革措施,教改歷經多次挫折。現今的臺灣教育,仍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 值得讓人重新思考的是,社會風氣是否需要跟著改變,保守的觀念是否限制了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