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數位與數據 搭起教學者與學習者的橋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04
編採:錢佳玥 責任編輯:鄭珮辰
讓國高中生可以隨時提問作業中遇到的難題,再由大學生或學校老師進行在線解答,來自香港的Snapask打造了一個專屬學生使用的學習問答平台,從創立至今,累計輔導學生八萬名以上,學生遍佈香港、台灣、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等。但建立學生專屬的問答平台並不是Snapask的終點,平台的事業開發吳秉儒告訴我們,Snapask目前正努力從一個問答平台,發展成為一個可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平台,期待用數據的力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勇敢發問 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很多人重視學習的內容,但其實學習的方法也同樣重要。吳秉儒認為,有價值的知識是無法輕鬆學來的,但可以透過心態的改變、方法的運用,讓孩子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路徑去接觸這些知識。因此,Snapask一直在協助孩子更有效率地學習。平台用一對一線上提問解答的方式,幫助平時在課後不敢發問的孩子勇敢提問,嘗試在解題卡住的當下,就立馬得到解決問題的支援。吳秉儒比喻說這好像是打通學生的「任督二脈」,讓學生能更積極快速地進入到下一關卡。
和市面上其他問答平台不同,Snapask不走論壇式的提問方式,學生提問後,系統在平均17秒內就會委派一位相應領域的導師回覆並引導其解題。在幫助學生成功解答問題後,平台還會告訴學生該題對應的知識點為何,並給出針對性的複習建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解決了難題,還可以快速瞭解自己的知識弱點,進而學習補足。
展覽現場,有不少參觀者正在手機上試用Snapask進行發問。(圖/Snapask)

透過數據分享,創造「多贏」的教學環境

提到教育,就離不開老師、學生、家長這個關係鏈。Snapask在協助學生解題的同時,也考慮到這些學生在教育上的關係人,特別推出了「自主學習」合作夥伴學校的提案。該提案希望與台灣各個國高中學校合作,提供合作學校的每位學生3個月每月20題的免費發問權利。這種作法除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外,還能系統地收集每個學校學生的提問數據,並將其結果分享給學校老師,讓老師更全面掌握自己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學習吸收情況,從而可以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夥伴學校的提案在幫助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協助了學校老師的教學。正如吳秉儒所說:「當有產品可以協助孩子更好地解題之後,就會推動學校思考學校的空間還可以創造出哪些其他的功能,老師的教授方式還可以怎樣改變。」從而創造「多贏」的教學環境,推動教育進步。
Snapask特別為本屆展覽設計互動遊戲,現場來賓可通過Snapask APP對感興趣的冷知識問題進行發問並獲得解答。(圖/錢佳玥)

精益求精,不斷發展

雖然從2015年進入台灣市場至今僅兩年多,但是這次已經是Snapask第二次參與雜學校展覽。相比較去年的展覽,商業發展部的詹燿州認為,今年的展覽設計更加用心地在細節的設定上。攤位上除了有產品的介紹和學生對於產品使用的反饋外,今年的Snapask展區還特別設計了一個「這些冷知識你都知道嗎?」的環節。展板上列出了很多有趣的提問,每個提問旁邊都附有一個QR code,如果參觀者想要知道問題背後的解答,就可以用手機掃描QR code在Snapask平台上發問,不久之後就可以獲得平台老師給出的解答了。透過這樣有趣的形式,讓大家體驗使用Snapask,同時也與參觀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動。
Snapask也致力於精益求精,透過使用者回饋,不斷地改進產品自身的不足。像是針對學生可能利用平台解答抄答案的顧慮,平台就會特別叮囑答題老師不要直接提供解答,要針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循序漸進地引導和講解,讓學生真正明白解題的方法。此外,平台還開通了「挑戰區」功能,讓學生可以針對不同知識點進行課外鞏固練習,遇到不會的題目還可以繼續線上發問。
對於平台接下來的發展,吳秉儒說,希望在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平台之下,還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發問,讓學生掌握發問的能力,這也是學習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人小學兒童環境教育平台從2017年兒童節當天上傳第一隻宣傳影片,到同年七月正式開課,再到十月參展雜學校展覽也僅僅半年的時間。雖然是兒童環境教育平台,但是小人小學做的事情絕不僅是讓孩子體驗大自然這麼簡單,平台創辦人陳子倢表示,她希望可以透過小人小學這種親子共學的教學模式,幫助家長更認識自己的孩子。
技職3.0是台灣第一家關注技職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從2014年12月網站與粉絲團上線距今已成立有三年多的時間。技職3.0創辦人黃偉翔也曾是高職生,因為過去技職教育的消息不常被主流媒體關注,而且一般大眾也對其有很深的偏見。
與LIS 線上教學平台是一個政府立案之公益性社團法人(NPO),成立於2013年7月,今年已經是二度參與雜學校的展覽。平台打碎現有國高中的理化課程內容,以科學史的順序重新排列課綱,並將科學家發現科學原理的過程製作成故事影片在網絡平台播放。
廣達文教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成立至今,基金會一直以林百里董事長提出的「文化均富、科技均享」為最終努力目標。期待在財富無法均分的時代,能夠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同樣的文化資源,也可以讓每個人都輕鬆地接觸科技,享受科技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啟萌教育在2016年3月成立,2017年8月甫創立位在復興北路上的實體學校。關於第一次參與雜學校展覽,創辦人Alice(侯采彤)表示,她是一個從機械系畢業的女生,在就學期間擁有豐富的教具製作、機構設計和出國交換經歷,讓她開始思考自身的專才與「教育」之間的關聯,進而產生了很不一樣的想法。
學苑的創辦者賴岳林(Raymond Lai)曾經是美國矽谷的一位電腦工程師,同時也對教育有熱誠的他發現像微軟、Facebook 這樣大型的電腦科技公司或平台,他們的創辦人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創業並且獲得成功,這說明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在更小的年齡就接觸了程式語言,並且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
小人小學兒童環境教育平台從2017年兒童節當天上傳第一隻宣傳影片,到同年七月正式開課,再到十月參展雜學校展覽也僅僅半年的時間。雖然是兒童環境教育平台,但是小人小學做的事情絕不僅是讓孩子體驗大自然這麼簡單,平台創辦人陳子倢表示,她希望可以透過小人小學這種親子共學的教學模式,幫助家長更認識自己的孩子。
技職3.0是台灣第一家關注技職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從2014年12月網站與粉絲團上線距今已成立有三年多的時間。技職3.0創辦人黃偉翔也曾是高職生,因為過去技職教育的消息不常被主流媒體關注,而且一般大眾也對其有很深的偏見。
與LIS 線上教學平台是一個政府立案之公益性社團法人(NPO),成立於2013年7月,今年已經是二度參與雜學校的展覽。平台打碎現有國高中的理化課程內容,以科學史的順序重新排列課綱,並將科學家發現科學原理的過程製作成故事影片在網絡平台播放。
廣達文教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成立至今,基金會一直以林百里董事長提出的「文化均富、科技均享」為最終努力目標。期待在財富無法均分的時代,能夠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同樣的文化資源,也可以讓每個人都輕鬆地接觸科技,享受科技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啟萌教育在2016年3月成立,2017年8月甫創立位在復興北路上的實體學校。關於第一次參與雜學校展覽,創辦人Alice(侯采彤)表示,她是一個從機械系畢業的女生,在就學期間擁有豐富的教具製作、機構設計和出國交換經歷,讓她開始思考自身的專才與「教育」之間的關聯,進而產生了很不一樣的想法。
學苑的創辦者賴岳林(Raymond Lai)曾經是美國矽谷的一位電腦工程師,同時也對教育有熱誠的他發現像微軟、Facebook 這樣大型的電腦科技公司或平台,他們的創辦人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創業並且獲得成功,這說明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在更小的年齡就接觸了程式語言,並且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課程心得-提問篇:1.提問是為了以終為始,確保目標一致,在適當的時機發揮PQ的共識精神。2.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探索共識及實際工作範例。
課程內容-提問篇:提問的四大目的,三大挑戰,有效提問的關鍵心態(以終為始,PQ-Ping Quotient),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
Thumbnail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這篇文章想討論「關鍵字」的用處與如何讓筆記推促進一步地「探究」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定義108課綱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明確地將學生視為「主動建構知識的探究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https://ghresource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蘇偉銓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並強調「適性揚才」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並提出數位與傳統教育融合的趨勢。文章深入探討「適性揚才」在未來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面對時代變遷所需的教育調整。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課程心得-提問篇:1.提問是為了以終為始,確保目標一致,在適當的時機發揮PQ的共識精神。2.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探索共識及實際工作範例。
課程內容-提問篇:提問的四大目的,三大挑戰,有效提問的關鍵心態(以終為始,PQ-Ping Quotient),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
Thumbnail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這篇文章想討論「關鍵字」的用處與如何讓筆記推促進一步地「探究」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定義108課綱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明確地將學生視為「主動建構知識的探究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https://ghresource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蘇偉銓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並強調「適性揚才」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並提出數位與傳統教育融合的趨勢。文章深入探討「適性揚才」在未來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面對時代變遷所需的教育調整。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