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需要友人的支持嗎? I 作品與作者的連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做完感覺怪怪的,完整圖放自己家
對於創作者來說,親友絕對是最強力的支持者,不管是文字、藝術、甚至是做直銷,最先找的目標往往都是身邊的人,不只是實際上的距離,單純而無條件的贊同,就是對創作新手最大的支持了。
前不久看到的一支影片開啟我一個想法(文章不直接討論影片內容),這些來自親友的回饋真的是有價值的嗎?

友情讚助

不管是哪種創作者,在真正成熟以前,最需要的就是錢了......對沒錯。
除了錢,別人的肯定與回饋是最能支持創作者持續的因素,能靠熱情孤身一人的勇者,也是少有吧,在資訊飽和的時代,苦心創作也不見得找到懂得欣賞的伯樂,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縱奇才,能產出一時轟動的作品,也只有身邊的親友能夠給予最直接的鼓舞,既然這樣,作品的觀眾都是身邊親友也是很合理的事。
等等,所以你創作圖的就只是別人讚美來滿足虛榮心?

自我展示

想想你創作的初衷,不管是為名、為利、還是為了改變世界,說到底總是有一些想要表現自我的慾望吧,長期累積在心底的想法化為能量,唯有通過創作得以展現,越是純粹的創作,越會充滿個人的性格。
回頭看看一開始的影片,影片的案例不算少見,但也是很極端的狀況,我們或許不用擔心在網路發表的生活日記,或是隨筆插畫引火上身,搞到警察上門,但是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暴露,欸......?
另一方面,我們的創作總是希望能得到回饋,幾句的評語會是刺激下一次創作的動力,來自觀賞者的回饋是不可或缺的。
相對於陌生人的直接評價,親友的回饋,更多是源自認識你這個人,也許你的作品真的很好,但疊在先認識了你這個基礎上,他的感想會是「哇!,原來你會做這樣的事」,而不是直接評價作品本身。

自明性

換個角度來想想,在評價創作時,我們應該無視作者?
「作者已死」、「讓作品來說話」,在藝術哲學是中都被大量討論的議題,有支持需要了解作者的意圖主義,也有單純關注作品本身的反意圖主義,這邊不用深入這麼多,想想看在欣賞作品時,吸引你的會是作品本身的美感?還是作者傳達出的意圖?
意圖主義把評價作品視為與作者的對話,我們要正確理解作者的想法,不能單純只看作品本身,也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生平,從而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真義,反意圖主義則是注重審美的最大化,忽視作者真實想傳達的意涵。
你覺得呢?如果你也是個創作者,你會希望觀眾關注的是作品本身,還是你這個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103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當需要別人幫助時,一開始就把你的意圖交代清楚,這應該是很簡單的事吧,是這樣嗎? 這種不管在日常生活中,或是有時候會在網路上看見,看似只需要簡單回應的問題,但對於自身狀況毫無描述,或只有偷懶到極點的形容,讓接收到訊息的我們不知該做何反應。
安靜,被這麼形容的我們......  在人群中,說話像是忘了取消靜音,發言總是被人忽略,似乎這種話少、不引人注目就是我們的風格,是嗎? 
你有做過MBTI的測驗嗎?有沒有覺得結果模稜兩可? MBTI的基礎奠基在心理分析家卡爾·榮格的理論上,如內傾、外傾、理性、非理性的差異,這篇就來看看榮格如何區分人的性格。
有跟人吵過架嗎?   也許是因為政治立場的差異,還是走過路過肩膀擦過,或只是加不加香菜的分別,很多時候爭執到後來總會忘記為何而吵,只在心裡留下執念,一切都是對方的問題,純粹是在進行意氣之爭,也許等到鬧得太大,等到有人報警,或是管理員火大踢人,紛爭才能停止。
我們會希望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呢?有領導力、做事幹練果決、善於理解別人、顏值高,每個社群都有不同的標準,沒多少人會希望別人記住的是自己的軟弱、內向、暴力、甚或是殘缺、隱疾等負面特質。 在上一篇中,我用了高夫曼的理論,稍稍說明了"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行為,這次再進一步,談談"不正常"的部分。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當需要別人幫助時,一開始就把你的意圖交代清楚,這應該是很簡單的事吧,是這樣嗎? 這種不管在日常生活中,或是有時候會在網路上看見,看似只需要簡單回應的問題,但對於自身狀況毫無描述,或只有偷懶到極點的形容,讓接收到訊息的我們不知該做何反應。
安靜,被這麼形容的我們......  在人群中,說話像是忘了取消靜音,發言總是被人忽略,似乎這種話少、不引人注目就是我們的風格,是嗎? 
你有做過MBTI的測驗嗎?有沒有覺得結果模稜兩可? MBTI的基礎奠基在心理分析家卡爾·榮格的理論上,如內傾、外傾、理性、非理性的差異,這篇就來看看榮格如何區分人的性格。
有跟人吵過架嗎?   也許是因為政治立場的差異,還是走過路過肩膀擦過,或只是加不加香菜的分別,很多時候爭執到後來總會忘記為何而吵,只在心裡留下執念,一切都是對方的問題,純粹是在進行意氣之爭,也許等到鬧得太大,等到有人報警,或是管理員火大踢人,紛爭才能停止。
我們會希望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呢?有領導力、做事幹練果決、善於理解別人、顏值高,每個社群都有不同的標準,沒多少人會希望別人記住的是自己的軟弱、內向、暴力、甚或是殘缺、隱疾等負面特質。 在上一篇中,我用了高夫曼的理論,稍稍說明了"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行為,這次再進一步,談談"不正常"的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粉絲支持內容創作者的動機與心態,深度分析Gank平臺如何透過本地化支付系統幫助創作者獲得收入。文章還詳述了粉絲在創業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包括他們如何與創作者建立更緊密的連結,並促進創作者跨越國際市場,最終讓支持變得更具意義。
Thumbnail
如果你還在寫作路上摸索,或者對於團體班感到畏懼,你何不自己組一個三到四人的寫作支持團體。為什麼我覺得最好能有寫作支持團體呢?就像前面說的,創作者除了實際遭遇的創作低潮之外,還有各種內在焦慮與不安。儘管創作是自己的事,但如果偶爾能跟朋友分享,你會得到實際的收穫與情感的支持。
Thumbnail
我想藉此篇文章向你們表達我最深切的謝意。自從我開始寫作以來,你們一直是我最堅定的支持者,陪伴我度過了許多寫作的旅程。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讓我能夠持續創作並分享我的想法和故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深深感受到了你們對我的連結和回饋。你們的評論、分享和喜歡都是我努力的證明,讓我知
  對創作者來說,新手期到中手期,幾乎不太會有「讀者意見」,比較多的意見來自同好或親朋,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這些人懂你,知道怎麼跟你說優缺點;壞的部分是,就是因為懂你,無法精準看出作品潛藏的毛病--因為在同一個生活圈,有所共鳴的部分不一定在能在觸及圈外的朋友。
  但和群眾募資略有不同的是,支持者更大程度上不是要去「購買」那些回饋,而更像是互相幫助、互相送禮,形成了一種以作品為核心打造的社群。而無論是財務上或者思想上的回饋,支持者的行為也為之後的內容提供了養料。作為使得這些作品得以以更好與更穩定的方式呈現出來的贊助者,支持者也同時成了作者。
Thumbnail
我想,每一個詩人都是孤獨的,畢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契合自己的靈魂。 作為一個讀詩的人,我很清楚那種,藉由詩這種載體,兩個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人,此時的心卻是如此靠近。 作為寫詩的人,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都在尋求那樣的體驗。 我們絕不能宣告說:「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只要做自己,為自己而寫就好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那個人一定是因為有求於妳,所以才會送妳東西吧?」 「那個人一定是因為知道妳可以幫他推薦,所以才會送妳書吧?」 其實類似以上的話語,我時常聽到周遭的親朋好友告訴我。 但我多半會告訴他們:「我認為別人對我表達友善,都是出自於不求回報,而不是因為我有利用價值。」 雖然對別人有
Thumbnail
創作者需要服務什麼 創作者需要服務什麼?創作者最簡單的需求就是發表文章、分享文章,最多再獲得一些財務上的反饋。基本上,創作者的服務大多數是免費的,或是一手價錢一組交貨的交易,談不上什麼服務。 對閱讀者有負責任的態度 其實,這是錯誤的。創作者既然願意把文章分享出去,就應該對閱讀者有負責任的態度。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粉絲支持內容創作者的動機與心態,深度分析Gank平臺如何透過本地化支付系統幫助創作者獲得收入。文章還詳述了粉絲在創業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包括他們如何與創作者建立更緊密的連結,並促進創作者跨越國際市場,最終讓支持變得更具意義。
Thumbnail
如果你還在寫作路上摸索,或者對於團體班感到畏懼,你何不自己組一個三到四人的寫作支持團體。為什麼我覺得最好能有寫作支持團體呢?就像前面說的,創作者除了實際遭遇的創作低潮之外,還有各種內在焦慮與不安。儘管創作是自己的事,但如果偶爾能跟朋友分享,你會得到實際的收穫與情感的支持。
Thumbnail
我想藉此篇文章向你們表達我最深切的謝意。自從我開始寫作以來,你們一直是我最堅定的支持者,陪伴我度過了許多寫作的旅程。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讓我能夠持續創作並分享我的想法和故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深深感受到了你們對我的連結和回饋。你們的評論、分享和喜歡都是我努力的證明,讓我知
  對創作者來說,新手期到中手期,幾乎不太會有「讀者意見」,比較多的意見來自同好或親朋,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這些人懂你,知道怎麼跟你說優缺點;壞的部分是,就是因為懂你,無法精準看出作品潛藏的毛病--因為在同一個生活圈,有所共鳴的部分不一定在能在觸及圈外的朋友。
  但和群眾募資略有不同的是,支持者更大程度上不是要去「購買」那些回饋,而更像是互相幫助、互相送禮,形成了一種以作品為核心打造的社群。而無論是財務上或者思想上的回饋,支持者的行為也為之後的內容提供了養料。作為使得這些作品得以以更好與更穩定的方式呈現出來的贊助者,支持者也同時成了作者。
Thumbnail
我想,每一個詩人都是孤獨的,畢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契合自己的靈魂。 作為一個讀詩的人,我很清楚那種,藉由詩這種載體,兩個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人,此時的心卻是如此靠近。 作為寫詩的人,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都在尋求那樣的體驗。 我們絕不能宣告說:「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只要做自己,為自己而寫就好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那個人一定是因為有求於妳,所以才會送妳東西吧?」 「那個人一定是因為知道妳可以幫他推薦,所以才會送妳書吧?」 其實類似以上的話語,我時常聽到周遭的親朋好友告訴我。 但我多半會告訴他們:「我認為別人對我表達友善,都是出自於不求回報,而不是因為我有利用價值。」 雖然對別人有
Thumbnail
創作者需要服務什麼 創作者需要服務什麼?創作者最簡單的需求就是發表文章、分享文章,最多再獲得一些財務上的反饋。基本上,創作者的服務大多數是免費的,或是一手價錢一組交貨的交易,談不上什麼服務。 對閱讀者有負責任的態度 其實,這是錯誤的。創作者既然願意把文章分享出去,就應該對閱讀者有負責任的態度。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