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跳出舒適圈】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其實,為什麼一定要跳出舒適圈呢?一定很多人跟我一樣不解,畢竟這是一個「沒事找事做」的節奏,而且可能是抓不到音準的那一拍。
可是,我還是做了這件事!
跳出舒適圈是什麼?
首先,你得知道什麼叫「舒適圈」。網路上關於舒適圈的解釋有很多種,但是對我來說,我的舒適圈就是一個「過得很爽、很舒服的環境」。嗯?哪裡怪怪的?人之所以汲汲營營,不就是為了這個很開心、很自在的生活嗎?
那麼,為何要跳出舒適圈?每個人的理由與企圖心相異,因此,我覺得每個人對於舒適圈的定義,也應該有所不同。
曾經我有一位摯友已在台灣前三大金控集團之一,長待了近12年的歲月,在這不短卻也不是特長的光陰裡,他一共換過5、6個職務,不是職位,是職務!由於金控集團倡導全方位服務,因此身處為第一線的行員,就必須學習不同領域的業務,票據、外匯、出納……等等,都成為該集團行員輪流換職務的項目,因此對於「久任一職」的例子來說,不定期地更換工作職掌,也可以算是極狹隘的「跳脫舒適圈」
馬思洛的需求金字塔
不管你是否知道「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是什麼,無形之中,我們就生活在這個理論金字塔當下,而其需求金字塔分為5層,然而這個金字塔就像打怪一樣,要一層一層的滿足後,過關了才會進到下一層,有人跟我一樣玩遊戲時,若有過關星等的話,就算已經過關了,也要玩到滿星等才肯罷休的嗎?
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
  1. 生理需求:最底層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出生後就莫名地來到這層面了。
  2. 安全需求:這是第二層,通常也是跟最底層綁在一起,畢竟不能安全地滿足生理需求,那麼活著也太戰戰競競了。因此必須做好「人生的風險管理」。
  3. 社交需求:當滿足了底部的兩層後,就來到第三層了,每個人都需要社交,當然可能也有人跟曾經的我一樣,覺得自己應該隱居山林,但社交其實也涵括家庭生活,由於我不能放棄家人,所以我必須找出此層的自我滿足之道。
  4. 尊重需求:這第四層通常在一個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最明顯感受,或是擁有光鮮亮麗頭銜的社會人士上,往往也是。為何如此說?我認為通過社交需求的滿足後,開始會希望被尊重、被重視,此階段的自尊心也最強盛。
  5. 自我實現需求:當來到第五層,意即金字塔的最頂端時,我覺得,這是一個「跳出舒適圈」最棒的契機,因為對某些不爭的事實而言,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機會。比如說:在金控集團下學會所有職務後,也許有一個升職的機會,那麼你能有勇氣離開「被領導」這個舒適圈,更進一步地邁向自我實現的「領導」階層嗎?
不過我先說,並不是當到主管就「肯定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領域,我只是打個比方,比方而已,因為我認為即使來到主管層級,可能還是必須回到「社交需求」層,再慢慢打怪。而且每個人的舒適圈不同,自我實現的狀態也因其而相異。
跳出舒適圈最開心的方式之一叫「耍廢」。
適合的年齡是何時?
曾有人說:「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因此我覺得沒有適合跳出舒適圈的年齡,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加上滿血的「正能量」,就是適合的時機點。
當我過而立之年,放棄眾人口中的鐵飯碗,來到國外求學時,我普遍地不被看好,畢竟年紀有了,工作技能又沒有特別地出眾,想當然爾就會有很多耳語漫延在四周,也不乏有想看我笑話的人。雖然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就是了,我還在路上。
然而,我認為,如果你只是「想,卻不做」,然後滿腹苦水地一直說「我有房貸要付」、「我有家庭要養」、「我覺得我做不到」……等等諸如此類的藉口,那麼其實,只是「想」,也沒有不好,就好好地待在原地找到自己的價值就可以了,至於別人瘋狂的「跳出舒適圈」後的變化,坦言之,也沒什麼好關注的,更不用羨慕,因為只要自己過得很不錯,珍惜當下就是最棒的幸福。
「跳出舒適圈」是情緒綁架嗎?
你上次說要跳出舒適圈是何時?還是根本沒有過?
有個朋友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試圖挑戰他人的野心,把氣氛弄得低迷不已,身邊的人也總是羨慕他的勇氣,爬過一層又一層的高山,離我們愈來愈遠,而我們卻只能「望洋興嘆」,但我覺得大可不必!畢竟,每個人「自我實現」的需求不同。
其實,「跳出舒適圈」並不是人生必然經歷的旅程,僅僅只是一個選項而已;成功跳出者,恭喜、再接再厲;不想跳出者,也很好,繼續人生的旅程吧!跳不出去而失敗者,沒關係,繼續跳,我會為你加油與喝采。至於別人的選擇,就單純的給予祝福就好,不必為對方多做些無謂的假設了,對吧!
我雖不至於是音樂天才,但對於抓準人生的節奏,還是略有研究的,因這是我的人生,我來決定這拍準不準。
avatar-img
5會員
20內容數
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日本的錢有比較好賺嗎?我不知道,因為我還沒開始,不過關於在東京求職這件事,我想跟你分享,如果你也有一個夢但年齡已過而立,卻想在日本展開新的人生,那麼,我們應該很契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I不SA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約莫半年前,適逢農曆新年假期,新冠病毒正隨大量的人口移動從特定地區向世界各地蔓延之際,當時台灣已採取針對特定地區域…
因著學校新學期的上課時間調整之故,我必須重新找打工的工作,加上在我的藍圖裡希望10月能順利開始在東京展開新的正職工作,於是…
剝開臉上的灰,看到的就是赤裸裸也傷痕累累的自己。 繼「可口便當店」的…。
你覺得學語言是為了什麼?學業?工作?夢想?還是跟我一樣很多很多不同的感受? 對我而言,日文是人生舞台的多變角色…
…要來推薦《荒野亂鬥》這款遊戲,畢竟今天我才第一次聽見,所以壓根兒地談不上推薦,我都還沒下載呢!我想談談從這個玩遊戲的孩子身上,我學到…
一個天生勞碌命的人,加上來日前所準備的「一點點」的積蓄幾乎要山窮水盡時,就會開始找出一條讓自己可以活命不用「吃土配泥水」的路…
約莫半年前,適逢農曆新年假期,新冠病毒正隨大量的人口移動從特定地區向世界各地蔓延之際,當時台灣已採取針對特定地區域…
因著學校新學期的上課時間調整之故,我必須重新找打工的工作,加上在我的藍圖裡希望10月能順利開始在東京展開新的正職工作,於是…
剝開臉上的灰,看到的就是赤裸裸也傷痕累累的自己。 繼「可口便當店」的…。
你覺得學語言是為了什麼?學業?工作?夢想?還是跟我一樣很多很多不同的感受? 對我而言,日文是人生舞台的多變角色…
…要來推薦《荒野亂鬥》這款遊戲,畢竟今天我才第一次聽見,所以壓根兒地談不上推薦,我都還沒下載呢!我想談談從這個玩遊戲的孩子身上,我學到…
一個天生勞碌命的人,加上來日前所準備的「一點點」的積蓄幾乎要山窮水盡時,就會開始找出一條讓自己可以活命不用「吃土配泥水」的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常常聽到「跳脫舒適圈」的呼聲。這種呼籲似乎是讓我們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勇敢追求新的挑戰,並認為不斷變換角色和挑戰困難才是成長的象徵。然而,這樣的觀念真的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的嗎?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台南市國中小填報業務的研習活動,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舒適圈」的意義。當天的與會者幾乎都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生活在舒適圈中讓我們感到安全,但真正的成長卻在於勇敢跨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鼓勵讀者挑戰自我,探索未知,從中發現潛力和人生的樂趣。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透過面對困難,我們能吸取寶貴的經驗,逐步拓展視野,讓生活更加精彩。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每個人都應該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活在舒適圈?舒適圈會讓人懈怠、沒有危機意識,因為舒 適圈總有吸引人的地方,讓人很難離開、不想離開。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跳出舒適圈」這個詞,在前幾年很像口號一樣 我也曾經在這裡面一直打轉過 那時候的我一直拼命地 改變東 改變西 好像拼命得要跳脫那個也許本來就不存在的框架 直到後來我才發現 原來我的舒適圈是『一直改變』 所以如果我要跳出舒適圈 那不就等於『什麼都別做』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舒適圈是一個帶有安全感和穩定性的環境,但長時間停留在其中可能導致停滯不前和錯失機會。進步和成就需要走出舒適圈,挑戰自己,追求新的經驗和機會。透過面對恐懼、接受新挑戰、尋找專業發展和持續成長,我們可以擴展自己的能力和經驗。
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常常聽到「跳脫舒適圈」的呼聲。這種呼籲似乎是讓我們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勇敢追求新的挑戰,並認為不斷變換角色和挑戰困難才是成長的象徵。然而,這樣的觀念真的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的嗎?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台南市國中小填報業務的研習活動,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舒適圈」的意義。當天的與會者幾乎都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生活在舒適圈中讓我們感到安全,但真正的成長卻在於勇敢跨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鼓勵讀者挑戰自我,探索未知,從中發現潛力和人生的樂趣。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透過面對困難,我們能吸取寶貴的經驗,逐步拓展視野,讓生活更加精彩。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每個人都應該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活在舒適圈?舒適圈會讓人懈怠、沒有危機意識,因為舒 適圈總有吸引人的地方,讓人很難離開、不想離開。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跳出舒適圈」這個詞,在前幾年很像口號一樣 我也曾經在這裡面一直打轉過 那時候的我一直拼命地 改變東 改變西 好像拼命得要跳脫那個也許本來就不存在的框架 直到後來我才發現 原來我的舒適圈是『一直改變』 所以如果我要跳出舒適圈 那不就等於『什麼都別做』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舒適圈是一個帶有安全感和穩定性的環境,但長時間停留在其中可能導致停滯不前和錯失機會。進步和成就需要走出舒適圈,挑戰自己,追求新的經驗和機會。透過面對恐懼、接受新挑戰、尋找專業發展和持續成長,我們可以擴展自己的能力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