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接受自己成為討厭的大人

過了四十歲後,獨處時越來越喜歡回顧過去與自省。如果把自己的人生每個階段用名詞來說明,二十歲是摸索,三十歲是追求,四十歲是放下。
我是一個怯弱、悲觀又自卑的人。因為明白自己性格上的問題,曾經在長大的過程中我非常努力去調整自己,不斷嘗試去讓自己改變、突破。找了很多教導社交溝通的書或是激勵人心的成功人士傳記來讀,老實說,我並不喜歡讀那些類似的書,不過我覺得自己如果不改變,很可能無法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或者必須被動接受改變,反而更痛苦。
我想沒有人喜歡說虛偽的話吧?但,出社會後,在職場上不得不開始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討好老闆、伺候客戶,升上主管,還要學習怎樣帶領團隊,有時用吼,有時用哄,內心難免糾結,到底要堅持自己,還是要迎合環境。
年輕時會想自己不要變成那種無趣又可悲的大人。不過,後來才發現,一旦進入了社會,我們都會被各種力量挾持著做了很多隨波逐流的事,比方說眾人的期待、肩上的責任。那時的我開始厭惡自己也感到迷惘,強迫自己改變去符合社會的需求與期待,換來的那一些成績究竟值得嗎?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Hi 我是阿飛,在這裡你會閱讀到我專屬方格子平台的文章,也有首度嘗試的獨家音頻節目跟你聊人生的大小事,希望你會喜歡。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