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是多話好動又內向的人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平常話很多的人跟你說:「我很內向」或「我是非典型內向」時,你會不會直接回他「你扯屁啊,你話那麼多又常跑來跑去,怎麼會是內向的人?」
不過,「話多」真的不代表「外向」喔。幾十年前,曾有學者想訂出「內向人格疾患」的診斷標準,但最後沒被學術界接受。不過為了做研究方便,還是需要一些內向者的「核心症狀」,才不會造成大家做研究收的個案差異很大。
本圖取自unplash圖庫
內向的人,約占全體人類的25%。「多話」、「好動」、「活動力強」,並不能用來排除「內向」。由於腦科學的進步,現在討論內向性格時,會把焦點放在腦內多巴胺與乙醯膽鹼的作用機制。「內向」不是疾病,不會有「診斷標準」,每個人對「什麼是『內向』」都可以有自己的主張,但現在多數主要論述者漸漸有個共識:
「內向者的核心症狀,是『社交會累』」。
「社交會累」,來自於多巴胺跟乙醯膽鹼的作用機轉。這並不是說內向的人缺多巴胺,而是在於跟多巴胺有關的神經迴路,無法在接受到外界刺激時(如跟有好感的異性、或有可能共謀利益的同業交換Line)持續提供蓬勃的活力,然後讓喜歡安靜、聚焦的乙醯膽鹼的神經迴路佔了上風。
雖然「內向」跟「害羞」的人有很大重疊,但「內向」不等於「害羞」。再者,現代社會把外向人格當成「標準」,教育體系、企業文化鼓勵學生、員工要主動表現、勇敢說話、多交朋友廣結善緣。社會文化裡有個理想化的外向人格的模範,「內向」常被認為是缺點、劣勢、是需要改善的地方。現實生活裡,外向的人也的確比較顯眼、容易得到重視、會更快廣結人緣。所以,生性內向的人,有可能從小就提醒自己(或被要求),要掩蓋內向的本質,要多與人接觸,要嘗試打入人群。
一個多話又好動的人,要怎麼確認自己的內向特質?一個有趣的標準是:「同一天的第二場社交活動」。內向的人對重要的社交場合可以先做準備,先想好會遇到誰、可以講什麼,在腦海先備好劇本與範本。一些社交場合的應對模式,可能早就演練過許多次,已經很熟練,所以在社交場合裡看來有模有樣。但跟渾然天生的外向者比起來,內向者在社交時是耗腦力的,撐一場還可以,如果同一天有第二場,原本應該好好休息的卻不能休息,這時大腦疲憊,思緒開始紊亂,就比較容易出狀況。
內向者跟外向者另一個基本差異是,如果沒有事先練過,內向者對於不熟的人隨意聊天(small talk)的能力通常是比較差的。那些話很多但實際內向的人,如果把他們丟到酒吧或PUB搭訕,通常很快就被打槍。「多話的內向者」談話的內容通常有明確的主題性,如果是在一群有共同目標、興趣、利益的朋友圈裡,他們就如魚得水,可以興高采烈的一直講。如果在外遇到三兩好 友,他可以滔滔不絕一直聊。但如果突然闖進一群陌生人的聚會而沒有事先準備,他可能就會先觀察在場人員、先讓其他人說話,再伺機決定適合自己切入的話題。
覺察自己是個「多話的內向者」有什麼幫助?你可以認知自己「社交會累」,這是寫在你大腦裡面,難以改變的特質。你要去適應,不要盲目挑戰。比起有許多陌生人的社交場合,安排人數不多、有熟人在場、可以盡興聊天的聚餐,對擴展人脈會更有幫助。不管什麼形式的社交場合,最好一天只安排一場,活動結束後要好好休息,讓自己能安靜獨處或與家人相處。
如果你不得不一天參加兩場社交活動怎麼辦?如果這些場合都很重要,那就事先針對第二場好好準備,讓你可以「自動化反應」,減少大腦的負擔。另外一招是組成「內向、外向雙人組」。有些常兩人同時出現的好友組合,一個內向,一個外向。有時一對夫妻、伴侶,正好一個內向、一個外向。這樣的組合可以互補大腦特質,也可以輪流表現,讓大腦適度休息。
「內向」是個有許多優點的特質,「多話好動的內向者」若經過適度的社會化,通常也會是值得信賴的朋友、夥伴與伴侶喔。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協助你或你的朋友、伴侶的自我覺察。
◎按讚、分享都是鼓勵!也可訂閱「陳豐偉編譯社」,鼓勵陳豐偉寫作寫到七十歲!《你的訂閱,是我的多巴胺:讓台灣人進入「人類心智與大腦功能」的世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497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柯文哲市長展露出來的「亞斯特質」,讓更多台灣人開始了解什麼是「亞斯伯格症」,這倒不是壞事。隨著柯市長在政壇上引發的紛爭越來越多,有許多人以他有/沒有亞斯伯格症來為他辯護、或攻擊他。這些散落在媒體與網路社群的討論,或多或少又會影響旁觀者對亞斯伯格症的理解。 柯文哲有「亞斯伯格症」嗎?這問題重要嗎?
在一個有545個英國人的樣本裡,有「外向個性」的人,即可預測他(她)一輩子的性伴侶數目,有很高機率會遠多於內向的人。外向的男人容易外遇,外向的女人容易離開原本的伴侶另結新歡。這些都有利於基因散佈。但相對的,外向的個性容易發生意外、導致住院、遇到疾病,外向的女性的小孩較容易遭遇家庭變故。 外向的
女作家成英姝前些日子在《鏡週刊》的專訪裡說她有「亞斯伯格症」。專訪裡提到的「不善融入群體、不太跟同學往來、一般婚喪喜慶一概不參加」、「對家人感情淡漠,但頗有責任感」,很有亞斯特質的既視感。 成英姝有她優越的才能與條件,但多數亞斯女孩的人生沒有那麼順利,很容易因為班級與職場的排擠、欺凌而凋零。
因為創辦「維基解密」網站,洩漏許多政治機密的阿桑奇(Julia Assange),目前羈押在英國,進行是否引渡到美國的聽證。英國NHS的神經精神醫學專家Dr Quinton Deeley說,阿桑奇很清楚是亞斯伯格症患者,而且他患有憂鬱症,如果被引渡,會有很高的自殺風險。
告訴長期陷入憂鬱症的親友「你的大腦發炎了所以你一直好不了」,有時是個同理,至少不是個指責。因為個人體質、以及過往遭受到的挫折、壓力,加上人類基因遺傳的免疫反應,導致大腦陷入混亂,這時不是告訴病人「你不要想就好」、「你不要這麼做就好」,就能改善問題。
時不時的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拖延症頭、以及難以言喻的無力感,加上偶爾出現但可能會製造災難的衝動行為,常會影響個案原本能力的正常發揮,帶來憂鬱、焦慮、煩躁、失眠。但個案本人、親友往往沒有察覺,過動症狀可能是最核心最源頭的問題。
柯文哲市長展露出來的「亞斯特質」,讓更多台灣人開始了解什麼是「亞斯伯格症」,這倒不是壞事。隨著柯市長在政壇上引發的紛爭越來越多,有許多人以他有/沒有亞斯伯格症來為他辯護、或攻擊他。這些散落在媒體與網路社群的討論,或多或少又會影響旁觀者對亞斯伯格症的理解。 柯文哲有「亞斯伯格症」嗎?這問題重要嗎?
在一個有545個英國人的樣本裡,有「外向個性」的人,即可預測他(她)一輩子的性伴侶數目,有很高機率會遠多於內向的人。外向的男人容易外遇,外向的女人容易離開原本的伴侶另結新歡。這些都有利於基因散佈。但相對的,外向的個性容易發生意外、導致住院、遇到疾病,外向的女性的小孩較容易遭遇家庭變故。 外向的
女作家成英姝前些日子在《鏡週刊》的專訪裡說她有「亞斯伯格症」。專訪裡提到的「不善融入群體、不太跟同學往來、一般婚喪喜慶一概不參加」、「對家人感情淡漠,但頗有責任感」,很有亞斯特質的既視感。 成英姝有她優越的才能與條件,但多數亞斯女孩的人生沒有那麼順利,很容易因為班級與職場的排擠、欺凌而凋零。
因為創辦「維基解密」網站,洩漏許多政治機密的阿桑奇(Julia Assange),目前羈押在英國,進行是否引渡到美國的聽證。英國NHS的神經精神醫學專家Dr Quinton Deeley說,阿桑奇很清楚是亞斯伯格症患者,而且他患有憂鬱症,如果被引渡,會有很高的自殺風險。
告訴長期陷入憂鬱症的親友「你的大腦發炎了所以你一直好不了」,有時是個同理,至少不是個指責。因為個人體質、以及過往遭受到的挫折、壓力,加上人類基因遺傳的免疫反應,導致大腦陷入混亂,這時不是告訴病人「你不要想就好」、「你不要這麼做就好」,就能改善問題。
時不時的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拖延症頭、以及難以言喻的無力感,加上偶爾出現但可能會製造災難的衝動行為,常會影響個案原本能力的正常發揮,帶來憂鬱、焦慮、煩躁、失眠。但個案本人、親友往往沒有察覺,過動症狀可能是最核心最源頭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我覺得加入別人話題很像加入多人跳繩的感覺,好難」那天我和他說著。 MBTI測出來INFJ,I(內向者)指數高達80幾趴。和自己相處游刃有餘,再來最喜歡的是兩個人交談,舒服無負擔。一旦進入團體多人交談時,便容易感覺到自己不對勁,如何沈浸於團體的一部分,常感到障礙,從小大到都沒什麼改善...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Thumbnail
今天偶然發現美國《科學人》一篇關於多巴胺姑娘₯十年前的好玩研究[1],完成文中測驗的A.H.居然是一個矛盾的人,這可能跌破許多好友的眼鏡,求學期間曾是啦啦隊隊長的A.H.居然不是外向者,的確矛盾!? 因此,趕緊查詢相關理論是否已經被推翻,結果是多巴胺在人格中的作用,相關理論研究還是屹立不搖。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我覺得加入別人話題很像加入多人跳繩的感覺,好難」那天我和他說著。 MBTI測出來INFJ,I(內向者)指數高達80幾趴。和自己相處游刃有餘,再來最喜歡的是兩個人交談,舒服無負擔。一旦進入團體多人交談時,便容易感覺到自己不對勁,如何沈浸於團體的一部分,常感到障礙,從小大到都沒什麼改善...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Thumbnail
今天偶然發現美國《科學人》一篇關於多巴胺姑娘₯十年前的好玩研究[1],完成文中測驗的A.H.居然是一個矛盾的人,這可能跌破許多好友的眼鏡,求學期間曾是啦啦隊隊長的A.H.居然不是外向者,的確矛盾!? 因此,趕緊查詢相關理論是否已經被推翻,結果是多巴胺在人格中的作用,相關理論研究還是屹立不搖。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