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過之後|金雅緣《媽媽 不只是媽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是由韓國作家金雅緣所著作,寫給媽媽們的心理勵志書。
其實,勵志類型的書籍不常是我的選項,只是有次書店亂晃時,意外看到這書名,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翻開試試,沒想到它竟成為接住我的一本書。
自序標題寫著「成為母親後,遇見最真實的自己」,作者娓娓道來成為母親之後,所遇到的各種難題,身為職業母親的作者金雅緣,面臨工作與育兒兩頭燒,常在忙完一整天之後,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
「我今天有把孩子顧好嗎?」
「我今天上班有認真嗎?」
連如此簡單的問題,她都無法自信的回答,她雖然很喜歡「媽媽」這個角色,卻不喜歡自己當媽媽時的樣子。所以開始重新思考媽媽這個角色以及工作對她的意義,拋開世俗的「好媽媽定義」,以及「成功人士標準」,因此遇見真實的自己,活出了她想要的生活。
記得,第一次觀看這本書時的我,其實已經低潮一陣子了。表面看來平靜,生活也按著既有的秩序走著,但我內心卻常滿載各種負面情緒,感覺焦慮,老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那時是全職主婦的第七年,老大開始上小學,老二幼兒園中班,我白天的時間變多了,以為即將迎來睽違已久的個人自由,沒想到卻是另一場心靈的煎熬。
本書〈當心情低落時〉的這篇中,作者引用韓國知名的精神科醫師尹鴻鈞書裡的調查:
「有些工作長時間下來會造成自尊心低落,其中一項工作是職業媽媽。因為職業媽媽表面上光鮮亮麗,但她們心裡面還是放不下孩子,把心力集中在工作時,又會被罪惡感包圍。回到家還得繼續做家事,在身心俱疲的狀況下,不容易對自己的工作和處境感受到存在的價值。
緊接著下一個職業受災戶就是全職媽媽。雖然社會上總是說家庭主婦一邊帶孩子一邊做家事,地位跟外出工作的男性一樣重要,但等到真的當了家庭主婦,馬上就會感受到社會歧視的眼光。」
這時我才明白,自己沒來由的焦慮與不安是來自於什麼。也明白為什麼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不相干的人問起「白天小孩上學後,你都做些什麼?」,就讓我覺得心煩意亂。一度我還以為,或許我放下家庭主婦的身分重歸職場,就能解決這個煩人的問題,也能拋開自己的低價值感。而由於此書,才讓我明白就算我重返職場,仍然會面臨到相同的價值感問題。
找到了負向情緒的源頭後,我決定慢慢由內探索自己,並開始尋找自己人生的目標。也漸漸明白,「工作」跟「家庭」對一個母親而言,可以不是二擇一的難題,它們可以同時存在我們的人生之中,只要在心態上先進行好微調。
在〈終究是「我」的人生〉這篇章裡,作者提到精神分析學家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的研究,認為一個人會經歷兩種階段的成年期。
「第一階段是12-40歲,這個時期會把自己定位成是誰的兒子女兒,誰的爸爸媽媽、哪間公司哪個部門的主管。這個時期內心深層的自我感不夠強大,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把自我價值依附在他人身上,透過這樣的方式建立自我感。換句話說,這樣的自我並非真我,是假我,而假我,是一連串選擇的產物。 第二階段的成年期,是重新找回自我定位和蛻變成長的機會,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這時的你,會想拿掉那些外在的角色以及定位,重新檢視自己。」
作者說她在成為母親之後,剛好來到這樣的轉捩點。我也是。我在每個情緒糟糕的當下,總是不斷地反問自己:「我到底怎麼了?我真的很愛孩子,也很想陪伴孩子,我在不滿意自己什麼?」我在這裡找到了解答,也因此出發開始尋找屬於我自己生活的意義與目標。
因為這本書,我發現自己所面對的困境,也有人在相同的路上,讓我有了陪伴。雖然作者金雅緣是以職業媽媽的身分書寫,但我覺得身為全職媽媽,也同樣被她安慰著。她在自序裡面提到,當她跟友人提到她想寫一篇跟媽媽有關的心理勵志書時,友人問她:「寫這種書,不是要等成功再來寫會比較有說服力嗎?」她聽完後反問:「所謂的成功是什麼?」她繼續說著:「至少我很滿意現在的自己,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時不再感到空虛寂寞。」
至今,我仍把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最顯眼的位置。一旦感覺沮喪,我便拿起它翻閱,像一個朋友時時在那邊等待一般。我實在很感謝作者,沒有因為友人用世俗的成功定義她,讓她因而打消書寫這本書的念頭。而我也能因此從這本書當中找到勇氣跟力量,它是接住我的一本書,誠心分享給跟我一樣面臨困境的媽媽們,讓我們一起加油。
❤️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給我小愛心讓我知道哦。
《媽媽 不只是媽媽》圖片來源:小毛小姐
avatar-img
289會員
98內容數
發牢騷而已,都是些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毛小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總以為,藉著一次次的下潛,我可以令劣根缺氧,用鹽分阻饒它成長;我總以為藉著下潛,我的生命會因只剩專注呼吸,而重回純粹;我懷抱種種癡夢,卻終究發現自己跟著自己下潛,海平面之下,海平面之上。
你們不需要別人來教你們勇敢,但你們可以在她的作品裡找到你們的生命,以及你們的掙扎,這就是文學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
從一個化工系畢業,冷凍工廠的殺魚工,搖身變成故事革命線上課程的李洛克,著有《寫作革命》、《故事行銷》的暢銷作家李洛克。他說,他靠的便是個人品牌的經營.......
在社群媒體各式網路平台崛起的今日,人人都能站上自媒體經營的舞台,然而自媒體如何成功經營,不是只有一時的「爆紅」,更要綿延的「長紅」......
宛如一場異次元的閱讀航行,駕著伊絲塔以文字羅織好的翅膀,得以隨她瞬間移動,成為突破時間框架與空間藩籬的時空旅人。
我總以為,藉著一次次的下潛,我可以令劣根缺氧,用鹽分阻饒它成長;我總以為藉著下潛,我的生命會因只剩專注呼吸,而重回純粹;我懷抱種種癡夢,卻終究發現自己跟著自己下潛,海平面之下,海平面之上。
你們不需要別人來教你們勇敢,但你們可以在她的作品裡找到你們的生命,以及你們的掙扎,這就是文學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
從一個化工系畢業,冷凍工廠的殺魚工,搖身變成故事革命線上課程的李洛克,著有《寫作革命》、《故事行銷》的暢銷作家李洛克。他說,他靠的便是個人品牌的經營.......
在社群媒體各式網路平台崛起的今日,人人都能站上自媒體經營的舞台,然而自媒體如何成功經營,不是只有一時的「爆紅」,更要綿延的「長紅」......
宛如一場異次元的閱讀航行,駕著伊絲塔以文字羅織好的翅膀,得以隨她瞬間移動,成為突破時間框架與空間藩籬的時空旅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 本篇分享韓劇《愛過之後來臨的》觀後感。此外,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是一本療癒自我、也是一本人際關係自救指南。如果你有被周遭複雜的關係:親子、伴侶、朋友、工作夥伴、社群連結搞到筋疲力盡過,曾沉浸在悲傷、憤怒,或是對說出真話、拒絕別人感到內疚過,讀這本會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包括自我照顧, 家庭角色和應對親子困境的指南。作者張楊是心理諮詢師和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建議放下理想,讓自己成為家庭C E O。
Thumbnail
我們人生的問題大多是從關係來的。諸如與父母的關係、伴侶的關係、孩子的關係,還有與朋友、同事的關係,種種疑難雜症的問題,是我們每日煩憂、苦惱來源。 關係,在人生裡至關重要。我們在關係裡哭、在關係裡笑、在關係裡憤怒、哀傷、焦慮、不安,也在關係裡患得患失、左右為難。《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的作者英
Thumbnail
透過《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瞭解如何將角色從「保母」變成「CEO」,讓家庭照顧者學習如何鬆一口氣與善待自己,並為您分享如何在工作、夢想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2019年開始當媽媽到現在,中間陸續有去兼課,也會接case,還曾經做過三個月的網路寫手之類的工作。有時人家問我在做什麼的,我嫌解釋很麻煩,就會說自己是全職媽媽。其實我也沒說錯,小孩的確是我在帶;大寶去上學沒多久後二寶出生,我就這樣當全職媽媽快五年了。有時說自己是全職媽媽,那種心情很微妙:明明知道這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裡仁第四)。 黨,類別。人的過錯,有不同類別。有大錯有小錯;有原則性過錯和一般過錯;有主觀性錯誤,壞心辦壞事;有客觀性錯誤,好心辦壞事或無心之錯。等等。   此話可有兩種解釋。一說,人的過錯,各種各樣。通過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 本篇分享韓劇《愛過之後來臨的》觀後感。此外,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是一本療癒自我、也是一本人際關係自救指南。如果你有被周遭複雜的關係:親子、伴侶、朋友、工作夥伴、社群連結搞到筋疲力盡過,曾沉浸在悲傷、憤怒,或是對說出真話、拒絕別人感到內疚過,讀這本會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包括自我照顧, 家庭角色和應對親子困境的指南。作者張楊是心理諮詢師和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建議放下理想,讓自己成為家庭C E O。
Thumbnail
我們人生的問題大多是從關係來的。諸如與父母的關係、伴侶的關係、孩子的關係,還有與朋友、同事的關係,種種疑難雜症的問題,是我們每日煩憂、苦惱來源。 關係,在人生裡至關重要。我們在關係裡哭、在關係裡笑、在關係裡憤怒、哀傷、焦慮、不安,也在關係裡患得患失、左右為難。《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的作者英
Thumbnail
透過《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瞭解如何將角色從「保母」變成「CEO」,讓家庭照顧者學習如何鬆一口氣與善待自己,並為您分享如何在工作、夢想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2019年開始當媽媽到現在,中間陸續有去兼課,也會接case,還曾經做過三個月的網路寫手之類的工作。有時人家問我在做什麼的,我嫌解釋很麻煩,就會說自己是全職媽媽。其實我也沒說錯,小孩的確是我在帶;大寶去上學沒多久後二寶出生,我就這樣當全職媽媽快五年了。有時說自己是全職媽媽,那種心情很微妙:明明知道這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裡仁第四)。 黨,類別。人的過錯,有不同類別。有大錯有小錯;有原則性過錯和一般過錯;有主觀性錯誤,壞心辦壞事;有客觀性錯誤,好心辦壞事或無心之錯。等等。   此話可有兩種解釋。一說,人的過錯,各種各樣。通過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