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良因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part1

良因法師—台灣南投淨律學佛院
監學法師慈悲!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今天開始,我們來一起研究《修習止觀坐禪法要》這門課程。
蕅益大師說:(佛法貴在親證)。就是說我們學了那麼多教理之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們學了之後要去實踐。實踐我們所學的道理來調伏我們的煩惱,這個是最珍貴的事情。就像我們上半個學期,學了天臺的《教觀綱宗》,學了那麼多的教法,這麼多修行的理論,我們都知道了。那這麼多修行的理論知道之後,再來怎麼樣將這些修行的理論,會歸到我們的身心當中去,變成我們內心的一個部分呢?這個很重要。
我們知道理論只是正見,建立正知見,但是正見並不代表就有正念。正見只是說對於修行的理論你知道了,而且還只是說一個粗分的知道。但是,如果沒有透過實修產生正念的話,第一個,你所瞭解的永遠只是粗分的瞭解;第二個呢,你所知道的道理沒有辦法運用在調伏煩惱、安定身心之上,對你來說這些道理就只是純理論。
所以佛法貴在親證,這個親證是很重要的。親證,我們過去所學的(藏通別圓)這些教觀的法門,因此之故,我們在學完《教觀綱宗》之後,我們接著要來學《小止觀》,這個就是引導我們如何親證我們所學的方法。相信各位過去也聽了很多的經論,或者自己看、或者聽法師開示,聽了很多的經論。但是很多人會覺得說經論道理知道是知道,但是總是覺得跟自己的心就隔了那麼一層。這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沒有拿來實踐,而這個實踐的善巧方便,必須要學習。就像教理你要學習,而這個修行止觀,實修的善巧方便也是一樣,要學習的,它有它一套很精密的理論。那這個就是我們學習《小止觀》,希望親證我們所學的目標。
當你能夠親證所學的時候,佛法才能夠住世。因為佛法住世主要的依據就是(教)、(證)這二量、這兩種法。(教法住世)跟(證法住世)。教法住世就是說,有人能夠深入地去學習經論裡面所闡釋的道理,這是教法;那另外一個就是證法,就是再來,學習之後,能夠親證他所學的這個理論。有教、證二法的住世,佛法才能住世。我們既然發菩提心,使佛法住世是我們每個佛教徒,一個發菩提心佛教徒的職責,所以不管就著自利、就著利他來說,學習止觀的法門都是很重要的。
我們先來解釋這個標題: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標題
這個經題就是: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我們可以把(止觀)跟(坐禪)這兩個分開來說。其實修止觀就是坐禪,坐禪就是修止觀。可以說這個坐禪是名相,這個名相底下所詮的意義就是坐禪,就是止觀。就是說什麼是坐禪呢?就是修止觀。
所以各位,有的人會覺得說這個坐禪或者禪宗的這個禪法,覺得說好像跟止觀沒關係,好像止觀只有天臺才在說,其實不是的。所有的法門都不離開止觀,包括我們淨土法門也是一樣,都不離開止觀的範圍。所以坐禪它是個名字,那這個名字下面所詮的意義就是修止觀,我們可以這樣子大判。所以也就是說這個課程要引導我們怎麼樣去修止觀的方法。

我們首先來解釋(止觀)這兩個字的意思。從這個意義當中,我們同時也是瞭解這個止觀的操作方法、一個基本的原則。
先看到第一個這個(止),止的基本定義: 以善緣心,心一境性,諸三摩地,悉皆攝為奢摩他品。
—《菩提道次第略論》—
這個道理我先跟各位解說一下。
這每個字都很重要:第一個(善緣心)。善緣心就是說你在修止的時候,也就是俗稱(修定),修定的時候必須要有個所緣境,這個(緣心)就是說必須要有一個所緣境,為心所緣。就像我們念佛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曉得念佛的所緣境在哪裡,事實上念佛的所緣境就是你心中佛號的聲音。嘴巴念的聲音,耳朵聽進去,這個只是一個助緣,最要緊的就是心中佛號的聲音。像印光大師說 心念、口誦、耳聽,就是說你嘴巴念耳朵聽回去,是幫助(心)這個佛號聲音的這個影像。
修止的話,必須要有一個所緣境。然後你在這個所緣境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這個時候才有辦法得到定。也就是反過來說,為什麼我們沒有定?因為我們的心是渙散的。東想西想,不管忙的時候,不管閑的時候,都是東想西想,妄想一大堆,所以我們沒有定。所以我們現在反過來訓練我們的心。就像馴獸師訓練猴子一樣,猴子本來上上下下跳來跳去的,馴獸師就訓練它,讓它能夠安定下來。所以要安定下來必須要有一個所緣境,而且這個所緣境必須是善的,叫(善緣心),善的所緣境。
像有的人說,他打麻將可以一打打好幾個小時,這個叫專注嗎?當然不是,因為這個不是個好的所緣境。因為所謂善的所緣境、好的所緣境就是說,當你的心安住在這個所緣境的時候——我先講(所緣境)這三個字的意思:(所)就是所以的所,(緣)就是攀緣的緣,(境)就是境界的境。你所緣的境界,你所攀緣的境界。所謂善的所緣境就是說,當你的心安住在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越來越放鬆、越來越專注。
各位有沒有聽說誰打麻將打到入定的?不可能的事情!或者有的人他說我看電視、看電影,可以看一天、一看一個晚上,這個叫做定嗎?這個不是。因為這樣子的所緣境它是渙散的,第一個;第二個,這樣子的所緣境會帶動你內心的貪嗔癡,不管打麻將也好、看電影看電視也好,會帶動你內心的貪嗔癡,那這個都會影響內心的寂靜。這個都不是真正的定。
真正的定必須是好的所緣境。像觀佛號,心中佛號;或者呼吸;或者看佛像;甚至不止是事相,甚至是理。就像《廣論》裡面所說(隨所定解,十二分教,五蘊等義),隨著你所生起定解的五蘊等等的意義。比如說你觀察(色、受、想、行、識)的任何一個法,然後安住在這個境界當中,那這個我們到後面會慢慢介紹。總之就是說這些好的所緣境,你心安住在上面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能夠放鬆。甚至久而久之你會產生輕安樂,那一定是像佛號、或者呼吸、或者佛像、或者是安住在比如說空性的理等等的,這個叫(善緣心)
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我們就是要知道我們的所緣境就是佛號,心中的佛號,這要很清楚。為什麼強調是心中的佛號呢?因為我們花了一輩子努力地念佛是為了臨終的那一關——臨終的正念。臨終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嘴巴是念不出聲音的,大部分都是心中的佛號,然後旁邊的人助念,在旁邊推,推動你心中的佛號。當然,佛號之餘再來還要有信願的心,信願行,當然佛號是個媒介。所以你在臨終的時候,那時候內心很虛弱,念力很弱的時候,你佛號還要能夠不斷地、不斷地綿綿密密地生起。那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你在平常,在現在的時候,身心狀況很好的時候,你就不斷不斷地去操作這件事情。不管在坐中、在動中,不斷不斷地操作,讓你心中的佛號綿綿密密地在心中安住。所以心中的佛號是我們念佛的所緣境。這個就是(善緣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