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躺椅下的愛】從兩個必須的絕望,到兩個必需的希望──精神病院的精神分析工作手記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是諮商心理師,哈理斯Harris。今天我想談談我少為人知的一面,就是我實習的三年,一直都在療養院體系的大醫院裡,跟重度精神病患或低功能的精神官能症病人工作。乃至現在的工作,也是在療養院和精神護理之家穿梭,跟那些往往被社會遺忘的人工作。
跟重度精神病患工作,其實就是一種生活,人生的修煉。早上準時八點,我們的醫療團隊便要開晨會。報告完該報告的,一伙人便跟著醫師(也是我的老闆)去巡房。巡房期間,大部份病患都像小學生看到和藹可親的老師到來時所表現的樣子,開開心心的,除非有甚麼嚴重的事非說不可,要不都是回應:「不錯,還好,謝謝照顧」。
當醫師不在的時候,比如我單獨找他們聊天,或是在團體治療中處理他們共同生活的情緒時,便會直面那些緘默的陰暗面:失落、無助、無力、絕望、想自由、想家……許多事情需要時間,我也在慢慢把這裡每個角落看清楚,把病人的名字牢牢記住,因此,病人也需要時間去面對他們的失落。
今天醫師便跟我說,病人來到療養院,有兩個必須經歷的絕望......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一篇Ch.6裡,我試圖以精神分析的角度,說明女性之間的友情特性,去思考、去實證或駁斥許多過去對女性友誼的印象:小心眼、忌妒與競爭味濃?!以及更重要的是,了解背後的心理因素為何。 總括來說,男性和女性的友情表現、色彩和性質也許不同,但在本質上依然是一樣的。可以說,都是對敵意的懸置,讓負面感受撤退到潛
我們談過「文人相輕」為何是「自古而然」,因為這是一種情感上使然的人性。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文人(領域類同的人們)之間,不論是在成就、特性、外貌、還是最無聊的某件事上,都總是在比武般爭個你輸我贏。 透過心理學的層層剖析後,我們知道相輕的局面不一定沒救。如果愛情有一種邏輯,而使得我們...
年輕時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不論是誰欠了誰,誰辜負或傷害了誰,我們都只想無謂去說對不起。 「西蒙」得老朋友告知,他許多年前的初戀,也是多年沒有聯絡的第一任妻子,因心肌梗塞而猝死了,葬禮時間是某一天的早上十一時,「你要回來參加嗎?」 西蒙回憶起當年剛滿二十歲的她,「伊娃」,實在是位動人的纖纖玉女....
在Ch.2~4,我以精神分析的心理學角度,一共指出了愛情和友情的四個明顯差異。當然,我以切身的校園及職場例子說明,去為讀者區分種種細膩間的異同。 其中一點是,愛情,是對嫉羨、忌妒、貪婪的反向操作;友情,則是對競爭與比勁之情的情感回彈
在Ch.2和3裡,我們以潛意識的情感邏輯角度,仔細地檢視了三個友情與愛情的差異。用直白的話來說,兩者異差可以於(1)理想化、(2)高低及(3)唯獨性 中作出各種比對與區分。 今天來看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妒忌。好朋友之間也會有妒忌之情嗎?如果我們捫心自問,這是一定的。其中一種證據是所謂的「不打不相識」,
在精神分析的詮釋下,《湯姆》展示了兒童「潛意識思考」及「性慾」的文學樣貌,以及他面對某個重要他人的挫折時,其實是需要透過內心多麼複雜的歷程、幻想、夢、旅程,才能想通、接受、安頓這份情感,為自己的處境找到意義:成長。
上一篇Ch.6裡,我試圖以精神分析的角度,說明女性之間的友情特性,去思考、去實證或駁斥許多過去對女性友誼的印象:小心眼、忌妒與競爭味濃?!以及更重要的是,了解背後的心理因素為何。 總括來說,男性和女性的友情表現、色彩和性質也許不同,但在本質上依然是一樣的。可以說,都是對敵意的懸置,讓負面感受撤退到潛
我們談過「文人相輕」為何是「自古而然」,因為這是一種情感上使然的人性。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文人(領域類同的人們)之間,不論是在成就、特性、外貌、還是最無聊的某件事上,都總是在比武般爭個你輸我贏。 透過心理學的層層剖析後,我們知道相輕的局面不一定沒救。如果愛情有一種邏輯,而使得我們...
年輕時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不論是誰欠了誰,誰辜負或傷害了誰,我們都只想無謂去說對不起。 「西蒙」得老朋友告知,他許多年前的初戀,也是多年沒有聯絡的第一任妻子,因心肌梗塞而猝死了,葬禮時間是某一天的早上十一時,「你要回來參加嗎?」 西蒙回憶起當年剛滿二十歲的她,「伊娃」,實在是位動人的纖纖玉女....
在Ch.2~4,我以精神分析的心理學角度,一共指出了愛情和友情的四個明顯差異。當然,我以切身的校園及職場例子說明,去為讀者區分種種細膩間的異同。 其中一點是,愛情,是對嫉羨、忌妒、貪婪的反向操作;友情,則是對競爭與比勁之情的情感回彈
在Ch.2和3裡,我們以潛意識的情感邏輯角度,仔細地檢視了三個友情與愛情的差異。用直白的話來說,兩者異差可以於(1)理想化、(2)高低及(3)唯獨性 中作出各種比對與區分。 今天來看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妒忌。好朋友之間也會有妒忌之情嗎?如果我們捫心自問,這是一定的。其中一種證據是所謂的「不打不相識」,
在精神分析的詮釋下,《湯姆》展示了兒童「潛意識思考」及「性慾」的文學樣貌,以及他面對某個重要他人的挫折時,其實是需要透過內心多麼複雜的歷程、幻想、夢、旅程,才能想通、接受、安頓這份情感,為自己的處境找到意義: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當初心理系畢業不走諮商,是因為不想接觸精神病患,結果開始接手員工關係的業務後,竟然回到了心理系的本業。
Thumbnail
以後的幾個星期,珍開始了她在精神護理病房的治療,第一個星期她並不太合作,整天閉著眼睛,想把自己與世界隔絕,但耳朵還是讓她離不開現實。珍聽到總有一把熟悉的女生聲音在陪伴她,她也聽到父母來過探望自己,還有一兩個陌生的男人聲音,他們說什麼,珍沒有放在心裡,她只想獨自一人。
Thumbnail
在照顧精神疾病家人的路上,很多家屬都會考慮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但是,該如何決定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如何尋找和選擇康復之家?入住前要做什麼準備?諸多來電中,我們聽見了家屬焦慮。因此,我們與接線志工們一起整理彼此的經驗知識,書寫成兩篇文章,期待提供讀者一些參考方向。
Thumbnail
小蓮一邊在護理辦公室翻閱新接收的病人個案病歷,一邊輕輕嘆氣說了一句:「怎麼又是望子成龍的家長累事?」她想起了剛剛才出院的一個華裔青年,本來是醫科學生,他因為承受不了功課和家人的壓力,屢次想自尋了結生命,所以被送到精神專科部門治療。經過一連串的心理輔導、抗抑鬱藥物和小組互動的療癒過程,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Thumbnail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
Thumbnail
或許,在這裡談一個來自破碎家庭(或說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切題的。這樣的孩子無意識地花時間找尋他的父母。把這樣的孩子帶回家愛他是眾所周知的不足。發生的事情是,一陣子以後,被收養的孩子得到希望,開始測試他發現的環境,以證明他的監護人能否客觀地恨。他似乎唯有在被恨過之後才能相信自己被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當初心理系畢業不走諮商,是因為不想接觸精神病患,結果開始接手員工關係的業務後,竟然回到了心理系的本業。
Thumbnail
以後的幾個星期,珍開始了她在精神護理病房的治療,第一個星期她並不太合作,整天閉著眼睛,想把自己與世界隔絕,但耳朵還是讓她離不開現實。珍聽到總有一把熟悉的女生聲音在陪伴她,她也聽到父母來過探望自己,還有一兩個陌生的男人聲音,他們說什麼,珍沒有放在心裡,她只想獨自一人。
Thumbnail
在照顧精神疾病家人的路上,很多家屬都會考慮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但是,該如何決定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如何尋找和選擇康復之家?入住前要做什麼準備?諸多來電中,我們聽見了家屬焦慮。因此,我們與接線志工們一起整理彼此的經驗知識,書寫成兩篇文章,期待提供讀者一些參考方向。
Thumbnail
小蓮一邊在護理辦公室翻閱新接收的病人個案病歷,一邊輕輕嘆氣說了一句:「怎麼又是望子成龍的家長累事?」她想起了剛剛才出院的一個華裔青年,本來是醫科學生,他因為承受不了功課和家人的壓力,屢次想自尋了結生命,所以被送到精神專科部門治療。經過一連串的心理輔導、抗抑鬱藥物和小組互動的療癒過程,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Thumbnail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
Thumbnail
或許,在這裡談一個來自破碎家庭(或說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切題的。這樣的孩子無意識地花時間找尋他的父母。把這樣的孩子帶回家愛他是眾所周知的不足。發生的事情是,一陣子以後,被收養的孩子得到希望,開始測試他發現的環境,以證明他的監護人能否客觀地恨。他似乎唯有在被恨過之後才能相信自己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