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2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英文會議快狠準一次到位,化解文化差異、語言藩籬

聯想集團曾於紐約召開高階管理會議,當大陸幹部抵達紐約時,卻意外發現無人接機,直覺未受到美國同事的應有尊重。之後,美國幹部前往大陸赴會;大陸同事為盡地主之誼,全程作陪,卻換來對方多所抱怨,表示需要更多私人時間。
面對日漸頻繁的跨國合作,要確保工作順利進行,單有語言能力已經不再足夠。主動了解對方的文化、價值觀、態度與習慣,進而修正自己的行為,以及與人相處互動的方式,也是促進合作的必備功課。

關鍵一:注意文化差異
《做個國際工作人》(The Young Professional's Guide to Making a Successful Life Abroad)作者瑪格莉特.馬陸斯基(Margaret Malewski)將文化內涵區分為 7 項要素,其中 3 項或可做為參與國際會議、進行跨文化溝通前的參考依據。
  1. 個人認同:個人表現 vs. 團體為重 來自歐美國家的工作者較為重視個人貢獻,強調個人的積極主動、決策力與責任。相對來說,亞洲、拉丁美洲的工作者,則群體意識較為濃厚,強調團體合作與人際關係和諧,制訂決策前必須先徵詢他人意見。 面對具個人主義文化背景的同事,即使與團體共識背道而馳,會議中仍應毫不猶疑地表達想法,否則容易被認為缺乏主動性及個人存在感。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