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職場轉變,讓工作這件事有點不一樣的看法。以前我們會看公司的抬頭去評估你現在的狀態,名聲越響亮、職務層級越高,就代表有著不錯的成就。但現在許多人轉變成去搜尋名子、背景、網路可見度、資訊聲量等內容,用這樣的模式去判斷個人的品牌能見度有多高,你所服務的公司已經不見得是最重要的。
專業能力的層級、有效產值的輸出、個人聲量以及商業變現能力,是現在許多專業領域評估一個員工或合作對象的主要依據。
如果你擁有特定領域的專業,例如行銷、企劃、資訊、會計、研發、金融、業務人員等等,這都是很好經營個人品牌的基礎,在個人的私領域社群平台,不定期的分享工作上的內容與成果,將你的專業成就在網路上堆積,時間久了就會成為你可被搜尋的資訊,也是其他不認識你的人最重要的評估依據。
有些人對於在社群媒體上提及工作,會顯得不好意思、難為情,甚至覺得丟臉,其實這些心理因素都很正常,我也曾經歷過這個階段,只因為我們對自己的信心還不足夠,覺得不夠有資格去說嘴,深怕其他人覺得你憑甚麼。
不管是誰,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你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其實你後面有更多想踏入這個領域的新手,你的經驗就是其他人很好的學習機會,不用擔心自己能力的層級,只要持續做出成績、持續累積你的可見度,個人品牌形象就會很自然的產生。
有些工作的內容,擁有一定的專業能力,但大多數人並不把這些能力當成專業,僅視為一種常態性工作。例如行政、客服、助理、物流、門市人員等等,看似低專業的工作內容,都可以將每一次的專案經驗轉換成文字紀錄,並非需要高度專業的工作才可以作為個人品牌的基礎。
只要持續性的、正向的去分享每一個工作的內容與經驗,都可以成為陌生人認識你最好的媒介,而這些代替你讓人熟悉的內容,就是成立個人品牌最好的武器,不要小看每一個內容的產出,個人品牌的價值往往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當然,收入也很有機會因此提升。
雖然起步是辛苦的,當你持續做得越久,後續的滾雪球效應就會越大。商業品牌與個人品牌一樣,沒有一蹴可幾的事情,都需要不斷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