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那麼的底該怎麼把人力變成資產?雖然不是每家公司都有教育訓練制度,但不管如何,希望員工釣到魚,至少也該魚竿吧?
我的第一份工作其實是業務助理,後來有機會被拔擢為業務人員,當時也沒有人教我怎麼做業務,主管只是把我當作客戶,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把商品介紹一次,然後就要我自己去找客戶了,怎麼找?怎麼約?怎麼談?被拒絕了又怎麼處理?主管總說:「做久了就會!」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就會覺得工作的熱情全然被消滅。
第二份業務工作,我才真正遇到教我如何做業務的主管。他教會我很多業務的最基本功,然後他教我怎麼去建立自己的業務團隊,怎麼選擇成員、訓練成員,進而成為一個讓別人願意跟隨的領導者。面試再詳細也只是短暫的互動,也得要經過天天相處互動,才能真正評估這個人是否真的可以共事。
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很多事物都要重新學習,工作作業流程、工作項目的執行,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但不管是透過公司完善的教育訓練制度也好,或者是指派資深員工教導,要讓員工為公司釣魚前,公司總得要給釣竿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說人才是公司資產,那麼怎麼可以沒有任何的教育訓練呢?
適當的教育訓練可以讓人力變人才,才可以讓人才成為有價值的資產。公司想要有什麼樣的員工,透過教育訓練就是最好的形塑工具,不管是要共識凝聚或是優化工作流程,教育訓練不是死板板的課程或是宣示口號,而是一場精心的安排。而且透過教育訓練,可以更深入觀察員工,我帶新人時,會特別設計一些狀況讓他們去處理,透過他們處理的方式,觀察他們的工作模式,投入多少心力在工作上,其實都看得出來。
A具有豐富的業務經驗,但跨入不同產業,其實也說不準是否能夠表現出色,A詢問的問題隨著進入公司天數而增加,他問:「這商品的特色?」「通常客戶都夠買多少?」「客戶最常問的商品問題?」「購買這個商品的客戶大多是怎樣的工作?」「有哪些人跟我們的商品一樣?」他的一連串問題從商品衍生出來的,都顯示出他正在計劃如何創造業績,甚至為期一週的教育訓練,他提問關於升遷,顯然他有相當的企圖心,果然他很快的創造出高業績,也成為我帶過的成員中最快破格晉升的業務。
提問越多關於工作本身的問題的同仁,越容易進入工作狀態。
再忙也要跟你的員工說說未來,讓員工有參與感的未來,才是共同的願景。公司的遊戲規則越清楚明白,才能讓員工和公司一起前進共好,否則良性競爭很容易流於互相中傷。
就像結婚一樣,從來就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人的事,要去提親時,總是要讓對方覺得託付給對的人,同樣的,員工也需要知道,除了薪水之外,在公司還能得到怎樣的未來。
我遇上的第二個業務主管,當時我們只有四個人的團隊時,他會時不時跟我們開會時說,總有一天,我們要自己跳出去成立一個營業處,然後他就會具體的說要怎樣的辦公室,要怎樣營運。其實這是他的夢想,但對我們來說,彷彿跟著這個主管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至少會有機會賺更多的錢,而他的夢想也成為整個團隊的目標。
後來我們真的成為獨立營業處,我始終都記得他會帶我們一起去看辦公室,雖然最後決定的是他,但我們參與其中彷彿又看到另一個更寬廣的未來,我一直都記得,當我們搬入新的辦公室時,大家有種自己夢想實現的感覺,身為領導者,如果不能讓跟隨者知道會到什麼地方去,那麼為什麼要跟隨呢?
有次朋友L忍不住抱怨公司的種種,另一個友人J問:「那你有想離職嗎?」L搖搖頭說:「雖然公司福利不是最好,也沒太多的升遷管道,但公司的人很好,雖然有時候難免有點爭執,但不像我以前待的公司,大家都會勾心鬥角。」L說完,大家很有默契的互看點頭。
制度就像是一種遊戲規則,不管員工有多少,規則越是清楚透明,就越能引來良性競爭,反而讓員工能夠各展所長,共同成長。
L說起以前待過的公司,她說從高層就開始破壞遊戲規則,自己人會互相搶客戶,甚至捏造對方壞話,常常讓客戶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同一家公司,不同的人推薦同個方案,但說出來的卻截然不同,幾次下來,有的客戶覺得公司很沒有信任感,反而選擇競爭對手商品,曾經內部同仁跟高階主管反應另一同仁惡意搶客戶,此風不可長,沒想到換來高階主管自鳴得意的時:「有競爭才有成長!」
競爭的確能讓彼此學習成長,也不失為另一種教育訓練的方式,但前提是遵守遊戲規則,才有可能創造共好,否則就容易流於互相中傷。
相愛容易相處難,要讓每個人都能變成有價值的公司資產,就要讓員工願意跟隨,才能再並肩而行的路上,互相提攜成長,公司沒有好員工無法茁壯,好員工沒遇上好公司,也無法發揮才能。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要把人力變資產
#有了資產能讓公司走得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