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07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Beastars 狼熊終戰 與 基督教聖週

本週是基督教的〈受難週〉,受難週是描述耶穌基督從進耶路撒冷到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過程。而本週亦是教會節期裡的「聖週」,從週日的棕樹枝主日(慶祝耶穌進城)到週四的抹油和最後的晚餐、週五凌晨被捕、審問到釘在十字架上的受難日,直到週日慶祝耶穌復活的復活節。
Black Jesus,Ronald Harrison,1962
Black Jesus,Ronald Harrison,1962
論到受難週的核心,「受苦」跟隨耶穌的關鍵,祂從未應允跟隨他的人一路順遂。相反的,真正跟隨耶穌基督的人,是跟祂一樣,為了他人的罪孽而受苦的。即使從個人的自我實踐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一種為了他人的「犧牲」,而是一種基於「愛」的自我實踐歷程,當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就能明白基於「愛」的自我實踐,對付上代價的人來說,內在/外在的痛苦,都只是因為先預見了所得的果(盼望),所以在面對這些痛苦時,卻也已經喜樂了。
近期由於Beastars動畫第二季的播出,不少朋友都與我聊到這部近期的經典作品,特別是Beastar動畫第二季結束於食殺篇,狼與熊的最終決戰,狼熊戰裡最好看的點是「鹿突然出現,讓狼吃了他受詛咒的腳」的這件事。在讀漫畫的時候,就覺得真的非常有意思。所以也想在受難週反省一番,並趁清明連假,進行一波久違的書寫。以下內容有雷,請慎入。
(一)猶大與伊布奇
鹿在加入最後決戰之前,所經歷的莫過於「猶大的背叛」。在擔任獅子幫老大的這段時間,鹿的精神確實改變了獅子組。動畫經典的ED「優しい彗星」中唱道:「只要擁有必須守護的事物,就能夠變得如此的強大呢」無疑地,是鹿對獅子組強烈的精神改造。
(推薦神OP YOASOBI「優しい彗星,另外一首「怪物」我也很愛)
當最信賴的獅子伊布奇,決定按照獅子幫的原則——殺了叛逃的鹿,究竟在此刻,伊布奇想守護的是什麼呢?是他深愛的鹿、是他深愛的獅子幫,也是他自己的「黑幫道德原則」,所以他想選擇的是讓鹿殺了他,他的正義變得到了整全。
有一種對猶大的看法亦是如此,猶大「賣」耶穌並不只是「賣」,是基於猶大自己的政治理念,那些關於猶太人復國、軍事的彌賽亞來臨的理念「當耶穌被逼到絕境的時候,他會一呼百應吧?」「當耶穌被逼著要反抗的時候,他會以他的群眾號召力,將羅馬人趕出這塊,屬跟隨上帝的人居住的土地吧?」 ”當我展現出食肉動物的本能,鹿會殺了我吧?這樣我們都能自由了,而我也不願意在沒有他的獅子組待下去了。”
加略人猶大的故事,陳映真,1988 本文取自曠野雜誌
猶大和伊步奇實在太相似了。他們看似出賣了那些他們所愛之人,卻只是為了他們所愛之人賦予他們的理念(即使都經由他們自己的詮釋而變形)而自我實踐。他們所學到的是全然的自我實踐,是投入自我的全部,用他們的思考和行動,試圖換得一個他們所能知道的兩全(其實不只兩全)的辦法。「而這也是他們愛著對方的積極行動」
當然,這個世界總是事與願違,兩者最終無法企及所望之人的高度。猶大催生了史上最有名的殉道者,伊布奇則被那個同為自己所愛的菲力槍殺(優しい彗星裡面從菲力的臉延伸到槍管的鏡頭,實在太美)而菲力也是按照約定的精神,按照伊布奇的願望與期待,讓鹿的手上最終並不流淌所愛之人的血,而是在懷中擁抱著逝去的精神跟隨者。帶著與伊布奇的記憶,繼續走下去。
(二)受詛咒的腳
當鹿趕到決鬥的現場,看到只吃素的狼被痛毆,近乎要輸掉這場戰鬥,鹿決定將那隻受詛咒的腳貢獻出來,讓狼吃了肉之後,擁有更強大的力量。這隻腳是鹿幼年在黑市的印記,是草食動物殘弱、被食用的象徵,這也是為何他的設定必須展現出堅強、強大的形象,目的是為了保護那內在弱小、殘破的自己,而這也引申出他常試圖保護其他弱小動物的心態,他比同年紀的人更清楚「強與弱」、「食與被食」的關係。
當弱者/被食者獻上自己的身體,不論是為了追求另外一種正義,抑或只是希望好友(X)真CP(O)狼能活下來,都重新顛倒了主客關係。當弱者獻上自己的心臟或身體時(我不會寫巨人評論的ouo除非結局超越我的期待)讓筆者重新想起來基督教的重要儀式——聖餐,而這是聖週四最後晚餐時的重要儀式、紀念和象徵。
教會若一塊圓桌,陳義仁,長老教會新聖詩360首插圖
基督教徒在禮拜中的重要儀式——聖餐,是基於耶穌在晚餐飯後舉起餅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的」隨後舉起杯說「這是我的血,為你們所流的」「你們日後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餅和杯、身體與血供養了新的生命,使其換然一新,帶著依憑所食者的血肉與記憶產生的力量,繼續向前,這也是為何好的聖餐禮拜,總是讓人擁有繼續向前,抑或是讓低潮的我們重燃力量的原因。
當狼吃了鹿的腳,他們成為真正的Beastars,誠如我的一位好友所說:「正如馬+巨蜥才是真正的Beastar一樣,狼+鹿才是真正的Beastars」當狼吃下去之後,血與肉混合進了血與肉,狼有份於鹿,鹿有份於狼,他們跨越了食與被食的暴力關係。而是最終為了彼此的正義,成為了一體,只有在這種道德的精神下,「被食」才如此的道德,「食」才如此的非暴力。我稱之為「食」與「被食」的愛。
聖餐抑是如此,前陣子參與了一個神奇的「聖餐儀式討論會」。對我來說,聖餐有另外一個很可怕原罪的提醒,保羅說:「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事實上,活在現代全球資本主義的世界,豈是抵制新疆血汗棉花就能算我們自己為義?聖餐的吃喝提醒我們,每當我們進行「吃」這個最基本的動作,產生那些食用對象的生命和相應的勞動價值是多尊貴的恩典?
聖餐提醒的是「食」的倫理學,是從 「食」到生活的「原罪」,因為我們無人能擺脫這個體系,以及其罪惡,但重要的是從感受他人痛苦的「食」之動作中,明白何謂「恩典」而得以如狼一般,誠心的「食」並將「被食者」的夙願,攜之向前。這是從「原罪」的意識,到明白「恩典」進而產生乘載「被食者」意識「新行動」的過程。這也是狼在劇情中吃「蟲」時所明白的真理。
(三)絕不讓它浪費
當狼下定決心吃鹿的腳,他這麼說了: 狼:「因為我想吃路易前輩,所以才吃的,就當是這麼回事吧?」 鹿:「你能接受就行」 狼:「我發誓絕不讓它白費」
不得不佩服動畫組這個鏡頭的經典還原
當「被食者」拿到主位之後造成的主客易位,「食者」所能做的,就是如何積極回應這樣的新關係,為了拿回自己的主位,亦是回應鹿的行動,狼真正面對了他「食」的慾望。狼不再因為恐懼「食」的慾望而「不食」,正如所說,突破慾望的唯一方法,只有真實的面對慾望,而也只有如此,才能掌控自己的慾望,使慾望在其所應產生力量之處,發揮的適得其所。
佛洛依德曾提出這樣的概念「那些壓抑不了,流溢出來的原慾,使我們建造了社會、藝術等...人類的一切文明」在我們如此揮霍那些「慾望的殘餘」仍能建立如此的世界,若我們能「慾望」更大的事,少一點小鼻子小眼睛,又能建造多美麗的世界呢?當狼如此回應,最終兩者互為主體,成為真正的「關係」——我意旨充滿愛的真正的關係,而這卻是透過說明自己的慾望而成就的。
「恩典」與「愛」並不是空無的字眼。前者源於「痛苦」,後者源於「慾望」,正如上面所論述的,他們有著實質的「內容」,是對生活/生命的切實反省、經驗與感知,是將感受延伸向自己之外,是回到完整的宇宙觀中,觀看處於其中的自己的一種方式。
沒有比「不要浪費」更積極的行動了。「不要浪費」是所剩下唯一道德的行動,也是面對「恩典」唯一所能懷抱的態度,當馬丁路德說出:「大膽的犯罪吧!!」所說的是在該揮霍的時候,盡情的揮霍吧,只有珍惜的盡情揮霍,才是對「不要浪費」最高的敬意。畢竟「不要浪費」是從「他者的痛苦」與「慾望」中淬鍊出來的唯一行動倫理,是基督徒從耶穌的死亡中,所需要抱持的唯一態度。
「不要浪費」的態度是回應「愛」「恩典」的唯一方式。也是聖週從「受苦」「釘十字架」「死」「埋葬」「落陰府」「復活」的重要意義,每一步的默想、思考和反省都如此之重要,當耶穌用他的生命使得這段過程都有了意義,我們也只能「不要浪費」其中所有的一切,努力去經驗、感受和反省這一切,「不要浪費」使這一切讓我們的生命有了嶄新的意義。
(四)染上「血」與「肉碎」的吻
熊:「真有人吃了肉,還能露出這麼清澈的眼眸嗎?食肉和食草之間真正的友誼!?」
當狼帶著染上「血」與「肉碎」的吻,重新出現在熊的面前,剛享用過「聖餐」的狼,帶著鹿所賜與的力量,重新出現在象徵「食」與「被食」間不可分割關係的熊的眼前。一種嶄新的關係,熊嘗試過卻失敗的關係,不只作為一種猜想和可能性,而是真真實實的烙印在熊的眼前,身為敵人的熊,卻也同時是關係的見證者。正如不少殉道者的資料,都來自當時的獄卒或行刑者,也唯有他們能明白、看見這關係有多真實。
拳頭一拳一拳的砸在熊與狼的身上,「痛苦」「血」「肉」「罪性」狼一拳一拳砸出了熊最終的理解。最終不是誰獲得了勝利,是在兩位Beastar的關係之中,熊看見了那跨越「食」與「被食」友誼的純粹可能,這也象徵了即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仍舊有「食」與「被食」的剝削、壓迫、奴役與各種痛苦,卻仍有真正關係——愛的可能。
即使吻上依舊沾染著鹿的「血」與「肉碎」,鹿依然持著斷腿在旁作為狼熊戰的見證者,作為不可分割之友誼的另外一半,鹿的出現讓熊放下了決鬥的念頭。作為友誼的見證者,熊已經被這段關係所感染,從狼吻上鹿的「血」與「肉碎」,與眼前活生生——對他來說復活(沒有死)的鹿,他憶起了自己體內的「血」與「肉碎」,明白了自己的慾望並不能成為開脫罪行的理由,最終明白了一切,放下了揮舞的拳頭。
夜,Elie Wiesel,集中營倖存者之見證
沒有比這段故事更清楚地講述「見證」的力量,「見證」如何影響熊,也如何影響我們,更應該是信仰者的行動中,唯一的必要。耶穌基督的「復活」從來都無可證明其真假,但唯有透過他的「見證者」們,才能明白何謂「福音」,明白何謂「聖週」,明白「受苦」「死」和「復活」。也唯有此才能讓那些「願意觀看的人」看見「真理」,並願意參與在新的關係群體之中。
「見證」是女性主義實踐、後殖民主義實踐,以及所有被壓迫者或政治受難者事件的唯一行動倫理。「見證」意謂著互動過後的行動,而「見證者」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訴說同樣的故事。如同未來的熊或基督徒們,不斷地用生命述說狼與鹿或耶穌基督在他們記憶之中,如何活出愛的關係。
「見證」與「純粹地述說」代表「只讓那些願意看見的人看見」也就是那些追求「真理」之人,這注定了他們「少數」的身份。我想,在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此時此刻,就讓我們先從願意去看、去追求真理開始吧。畢竟:
“食肉動物的獠牙施加的咒詛,只能由食肉動物的獠牙解咒”
我想。鹿揭示了軟弱、無力的【基督】透過自己的軟弱,成為救贖世界的彌賽亞。 我們【狼】【熊】所犯下的罪行,有【鹿】基督與我們一同承擔。 我們所做的「見證」,能榮耀一點點的耶穌基督。
願復活之日,諸位皆能成為唇上留有「血」與「肉碎」的「見證者」。
彩虹環繞的聖餐,王貞文,2014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