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我還活著|生活雜談

步入社會工作後,學習對自己付更多責任,金錢就是其中一個。
你需要去計算一個月的基本開銷、為自己安排一些不怎麼花錢的休閒娛樂,再加上希望攥下的存款、預計投入的投資金額,然後回推至:「所以我一個月需要賺多少錢?」
在學習如何成為一位稱職的大人時,那些小心翼翼的盤算,反饋出更多的珍惜,也因為過於謹慎而顯得焦慮。珍惜生命中每個相遇,也焦慮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
擔任社會新鮮人的這一年裡頭,每天醒來的清晨,不像學生時代總想著早餐要吃什麼,而是:「我還活著」。
這到底是詛咒還是開悟。我只知道,時間長了,它逐漸成為一種壓力,堆積在心裡。不是很刻意的想起,它就是在醒來的那瞬間,這個念頭會從心臟竄到有意識的大腦,作為每天的開端。
從小到大,我都會糾結在「要做一個有用的人」這個思緒裡頭,因為今天我能好好的去上學、上班、我能吃飽喝足、我能有一段空閒的時間坐在電腦前打下這些話分享給大家,或者是我能去餐廳享受別人的服務,都是因為「我很幸運」。我用不著煩惱下一餐、為了讓弟弟受教育而輟學去工作、我也不用在童年時期拿著比身高還高的步槍。我能成為我自己,我能擁有在未來每個片刻的抉擇權,都是宇宙中所有的相遇與連繫造就的,也是全體社會的共同努力,每個人各司其職,一起維持社會的秩序與進步。
於是乎,每天我都會很焦慮的問問自己:「你今天為社會貢獻了什麼?」
人在忙碌時,身心靈是最容易被掏空的,因為忙碌佔據了思考的時間與空間,無意識的處理接踵而來的煩雜事項,眼裡僅有一個要點:「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時間處理完」。
於是乎,我們會忽略掉太多細節,本該早睡早起卻通宵熬夜、本該餵食自己卻寧願捱餓省時間、本該每週探望阿公阿嬤卻總想著下次一定這種爛藉口。
國小第一次月考終於結束了,忙到焦頭爛額的日子希望只是經驗不足的過渡期,接下來的日子要努力過生活,而不是努力過活了,畢竟,能好好活著已經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了。

後記

今天和同事們一起吃午餐,回程在車上閒聊到近況,我說我每天醒來第一個念頭是:「我還活著」,同事便問我平時面對事情的心態是不是會多想,且雖然都準備好了卻依然會焦慮,想想發現確實如此。
一整天下來我不斷的回想、放大「我還活著」這件事,不斷的覺察、反思究竟是哪裡出問題了,目前依然沒有結論,只覺得今天一定得寫一篇文章記錄一下,因為太「ㄚˋ雜」了。寫作作為情緒宣洩的出口,確實平復許多,也希望自己能儘快發現其中的蹊蹺。
ps. 上網先找個文章,看看是否有人有跟我一樣的小劇場,連結點來點去,只看到一篇與「大乘佛教」有關的文章,看來是時候該修道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