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來世上沒有獨立思考?原來讓我們獨特的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發現,我的想法會排隊,不把排在前面的先解決掉,後面的就不願意出來,究竟卡在我腦袋裡的是什麼呢?
這陣子我看了好幾本有關於思考偏誤、行為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如:《不當決策》、《思考外包的陷阱》、《心態致勝》、《影響力》等等,書中講述了許多人性偏誤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緒、決策,剛開始看,我覺得獨立思考好重要,免得被他人影響而不自知,但看到後面,我突然疑惑什麼叫做獨立思考?
光從字面上來看,我認為是:「有自己的一套思考方式、並產生擁有自己的獨特觀點。」,然而什麼叫做獨特觀點?人類從小到大都是由外界資訊餵養長大,每個人想法不同並非獨立思考,而是因為每個人接收到的資訊不同,交錯成為獨一無二的資訊容器,其產生出的「想法」究竟是自己的思想,還是只是外界的「綜合濃縮資訊」?
好比說我前期剛開始看思想類的書,認為獨立思考好重要,這樣的想法是來自於書本,是轉移他人想法到自己腦袋中,並非我自己產生,仔細思考之後,發現我們大多數都是這樣接收他人想法,經由各種人性偏誤的影響,到後來還會以為是自己的想法,我不禁想著,這世界上真的有所謂的「獨立思考」嗎?
我認為思想大致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本能性思考,一種是反直覺的、也就是理性思考,本能性思考充滿著各種偏誤(確認偏誤、倖存者偏誤、光環效應、社會認同原理...等等),與之相反的,就是盡可能在避開偏誤、暗示等狀況下進行的理性思考,人類的本能可以促使自己在世界上活下去,而理性思考可以讓自己活得好,那這跟獨立思考有什麼關係?
老實說,沒有關係,只是因為我從這兩種思考類型裡面,都找不到可以獨立進行的方式,不管是本能或是反直覺的理性,我們幾乎都是外來資訊的接收者,畢竟沒有一個人類從一出生就告訴爸媽:「嘿,我知道很多你不知道的事。」
成甲在《精準學習》提到:「世界上20%的知識比80%的知識更有用。」,我自己解讀是因為在人類的共識之外,絕大部分的人是無力提出全新概念的,比較能做到的,是原有概念用新語言重新包裝,或是在原有基礎上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感覺就像是新的一般(就像我現在在做的)。
也就是說,世界上並沒有「獨立思考」,基本上我們每個人的想法都是構築在他人的思想上,互相交織並產生反應。

觀察人們有哪些想法行為

人的每個想法可看做一個個的原子,觀察人們與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邏輯思維,看各個原子是如何交錯堆疊,這個階段會找與自己相近的,下意識排斥與自己相悖的原子。

組裝是將想法轉換成行為

就像是積木一樣,不同的想法原子會組裝出不同行為樣貌的分子化合物,在有自主意識之前,我們就已接受到外界刺激組裝出第一批的行為化合物,且活著的每一天都會不斷接收到各種想法原子,包含你現在也是。
進到我們的腦中的想法原子,有的理性、有的本能,端看撫育我們成長的環境充斥著什麼原子,而這些都是不知不覺中進行,卻不見得是你想要的,這也是為什麼覺察很重要,當我們無法辨認自己有什麼想法原子,也就無法分解排除不要的原子。

批判是為了去蕪存菁

因此我們需要使用黃金圈理論的「Why、How、What」,拆解外界的想法原子與行為化合物,為什麼他要這樣做?為什麼誰不那樣做?找出背後的涵義,才能挑出適合且需要的想法原子留存於我們的腦中。
每個人都有這三部分能力,不過能力值的分佈可能不大一樣,大部分人善於觀察、有些善於組裝、少數善於批判,不過還有一個是最重要的元素,卻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那就是—

重新組裝出獨特的創意

想法原子經過批判的去蕪存菁之後,若經過重新組裝,就有可能組裝出全新分子與化合物,這就是新創、創意的來源。
接收者、學習者通常走到批判就停止了,唯有創造者、創新教學者才會進展到重新組裝的階段,有些人以為只要組裝就可以有成就,看到別人賣傘會賺、就跟著賣傘,時間一拉長,少了批判的人就容易從商業中掉隊,但即使有了批判、卻沒有重新組裝、也無法拉出護城河,走出自己獨特的路,我想這也能解釋為何即便是資訊高度流通的現代,人們展現出的成就差距仍如此之大。

呼,寫完有種暢快感,因為寫文的同時也在爬梳自己的腦袋,把卡在腦中凌亂的思路給重整了一番,剛認知到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獨立思考時,不禁有點茫然,原因之一是我一直認為閱讀有益於培養獨立思考,一下子這個認知「砰」的一聲崩塌了,讓我重新思考著:「閱讀與思考的用意到底是什麼?」
現在整理完我也就理解了,閱讀是為了增加想法原子的資料庫,而思考是為了增進批判能力,進而使我們走到重新組裝的階段,為自己的人生多開一些選項,這也是為何許多老師們倡導不只要閱讀輸入、更要試著輸出的原因之一。
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獨特,獨特的是在於批判及重新組裝,因此昨天開了「閱讀塗鴉實驗室」粉專,期待與大家一起批判與組裝出獨特的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沛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青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荷爾蒙常常影響青少年的大腦運作,因而做出各種令大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看著孩子長高長壯,就以為他的心智會隨著體型全方位成長,但掌管理性的前額葉沒那麼快發展完成,情緒一來便無法抵擋...
不得不說,這書名取的真是太好了!畢竟這是每個人心中的願望,這是一本專為投資理財小白所設計的書,講得十分淺顯易懂,非常適合社會新鮮人、或是越級打怪基礎不扎實的人(就是我)。
不知不覺,這本書讓我沉迷了,它雖然被歸類在商管書,但講的卻是人性在在的謬誤,這是一本可以讓你學著操弄人心、也可以學著避免謬誤的書,它就是「不當決策」。
拖延症發作該怎麼辦?不怕,一個大絕招瞬間KO它! 也和大家分享後續知識圖像化的規劃內容哦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是一本易懂、但不好上手的書,老實說,甚至讓我一度想逃避,為什麼?因為它讓我必須誠實面對、認真思考心中想要的親子關係。
我們人生就像是艘巨大的輪船,有的人一輩子都停泊在原地,有些人很努力添加燃料、可是齒輪運轉了幾圈就掉了、無法前進,有些人加了燃料、齒輪運轉流暢,卻在正順利的時候更換齒輪,導致整艘輪船沉沒,該怎麼樣才能順利前進,我想《飛輪效應》會是一本解方。
青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荷爾蒙常常影響青少年的大腦運作,因而做出各種令大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看著孩子長高長壯,就以為他的心智會隨著體型全方位成長,但掌管理性的前額葉沒那麼快發展完成,情緒一來便無法抵擋...
不得不說,這書名取的真是太好了!畢竟這是每個人心中的願望,這是一本專為投資理財小白所設計的書,講得十分淺顯易懂,非常適合社會新鮮人、或是越級打怪基礎不扎實的人(就是我)。
不知不覺,這本書讓我沉迷了,它雖然被歸類在商管書,但講的卻是人性在在的謬誤,這是一本可以讓你學著操弄人心、也可以學著避免謬誤的書,它就是「不當決策」。
拖延症發作該怎麼辦?不怕,一個大絕招瞬間KO它! 也和大家分享後續知識圖像化的規劃內容哦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是一本易懂、但不好上手的書,老實說,甚至讓我一度想逃避,為什麼?因為它讓我必須誠實面對、認真思考心中想要的親子關係。
我們人生就像是艘巨大的輪船,有的人一輩子都停泊在原地,有些人很努力添加燃料、可是齒輪運轉了幾圈就掉了、無法前進,有些人加了燃料、齒輪運轉流暢,卻在正順利的時候更換齒輪,導致整艘輪船沉沒,該怎麼樣才能順利前進,我想《飛輪效應》會是一本解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獨立思考應該是指運用自身的學識去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評價,面對全新的資訊、知識,不是直接記憶、接納它們,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容易形成教條式思維,有框架的思維會使思考經常受到約束。調用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去思考、對比、分析,從中獲取有用的知識並修正、改進自己或形成自己的觀點、評價。 心理學裡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觀念,也就是對於所觀看到的人、事、物,在於心中所產生的意念想法。 但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人、事、物,卻會產生不完全相同或是差異性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及自身的能力、興趣、身份地位、立場, 這些都會影響人的觀念養成方向。 因為人都有私心,所以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Thumbnail
人們相信的東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畢竟,抽象就是這樣過生活的。它生活著,它是人類的方式。抽象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使我們相信與真理無關的各種東西。哦,瞭解你在設計中的權勢是如此美好。這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你的權勢將在遠處嗅到一個想法。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最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在不知道有地方可去的情況下離開流動。
獨立思考應該是指運用自身的學識去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評價,面對全新的資訊、知識,不是直接記憶、接納它們,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容易形成教條式思維,有框架的思維會使思考經常受到約束。調用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去思考、對比、分析,從中獲取有用的知識並修正、改進自己或形成自己的觀點、評價。 心理學裡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觀念,也就是對於所觀看到的人、事、物,在於心中所產生的意念想法。 但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人、事、物,卻會產生不完全相同或是差異性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及自身的能力、興趣、身份地位、立場, 這些都會影響人的觀念養成方向。 因為人都有私心,所以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Thumbnail
人們相信的東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畢竟,抽象就是這樣過生活的。它生活著,它是人類的方式。抽象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使我們相信與真理無關的各種東西。哦,瞭解你在設計中的權勢是如此美好。這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你的權勢將在遠處嗅到一個想法。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最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在不知道有地方可去的情況下離開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