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另外一個30日挑戰-Day9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日期:7/10
  • 閱讀時間:7:05 - 7:20
  • 寫作時間:7:20 - 7:48
  • 製圖時間:7:48 - 7:56
  •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腦中的放大鏡
有一次國中時,父親某次的訓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因為那是我第一次感受最大衝擊的一次。雖然訓話的事由我已經不記得,但是印象中父親要送我到外縣市唸書,而當時的我其實非常依賴家庭給我的安全感,在父親說出重話之後。
我站不穩往後退了兩步,也許在別人眼中看來,就只是往後退兩步,但其實當下我腦袋正感受到天旋地轉般的暈眩,我覺得那一刻似乎被剝奪人生最大的安全感,好像從此無依無靠一樣。然而換到大學時期的我,卻巴不得能夠離家越遠越好,甚至想選到外縣市的學校,能夠擺脫家裡的束縛。
情緒放大我們的感受
常常別人給的建議回饋,經過我們當下的情緒,感受可能就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發,甚至會像我一樣,在那一刻感受到「絕望」。我們的腦袋會不自覺得把感受「放大好幾倍」,甚至覺得可能一輩子都會受到影響。然而我們回顧過去許多的難關,時至今日來看,是不是常常會覺得當初的自己怎麼這麼蠢,為了小事情而勞心勞力。
如何避免腦中的放大鏡
  • 認知自己的當下反應:當我們收到一份回饋建議的時候,是否曾經觀察過自己當下的「情緒反應」或是「習慣思維」,其實我們對於回饋建議的接收,也會有種「慣性反應模式」,先發覺自己的慣性反應模式,就越容易跳脫當下的反應
  • 預想最糟的情況:這也是許多人常用的方法,當我們預想最糟的情況,心裡自然就會有所準備,當真實的情況發生的時候,往往都不會是最糟的情況,所以我們自然就比較能夠接受
  • 改變視角 - 讓自己成為旁觀者: 要跳脫當下的情緒,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當作旁觀者的角度,來詢自己的對於這個事件的想法。在「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這本書當中,提供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方式「呼喚自己的名字」,「某某(自己的名字),你覺得對方的回饋建議真正想說的是什麼?」。 應用這個方法很簡單就可以讓自己從情緒跳脫出來,成為旁觀者的角色來看待事情。
  • 改變視角-從未來回顧過去:「當下」對我們的情緒是感受最深的時刻, 然而過了十天、十個月或是十年之後呢?當下的事情在人生當中就會變得微不足道, 「從未來回顧過去」這也是能夠讓我們擺脫當下情緒的好方法。

關於這個「謝謝你的指教」當中「拆解扭曲之物」篇章, 更詳細的方法,可以參考「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這本書,裡面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讓我們可以去控制腦袋中常常會喋喋不休讓我們「加深情緒的小對話」
其實我之前也很常出現這樣的「腦中小對話」, 就會讓自己處於害怕的狀態下裹足不前,我也開始漸漸養成習慣,使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並且給予自己更為客觀的思維以及建議。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明天必須要早起出門辦事情,擔心沒辦法可以在早上寫作完畢,就在晚上直接超前部署把明天的挑戰先做完XD 日期:7/8 閱讀時間:19:30 - 20:00 製圖時間:20:00 - 20:20 閱讀書籍:提案一次就過的技術 本篇的寫作方式,採用圖解 我把本書第一章的內容,直接轉
    日期:7/8 閱讀時間:7:00 - 7:20 製圖時間:7:20 - 7:35 寫作時間:7:35 - 8:0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每個人的情緒狀態不同 情緒也是在面對回饋反應時的重要因素,本篇會先談談每個人的面對事情的情緒狀態。 相信我們一定會覺得身邊有一些人天
    日期:7/7 閱讀時間:7:00 - 7:25 寫作時間:7:25 - 8:1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往後退開始看系統 你認為一個問題的產生,是來自於單一原因,還是複數原因而組成呢? 就像在工作上,某位同事出包了,原因到底是同事真的沒注意、因為同事最近家裡事情較為操勞或是
    日期:7/6 閱讀時間:6:50 - 7:15 寫作時間:7:15 - 7:58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切換對話軌道 是否曾經聽過以下類似的對話呢? A:回家後,感覺家裡很亂,可以整理一下嗎? B:我工作一整天很累了,難道就一定要今天做嗎?(心裡可能會想:你怎麼都不體諒我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但事實上,我們往往很容易搞混別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陷入雞同鴨講的回饋狀態之下
    日期:7/5 閱讀時間:6:50 - 7:10 寫作時間:7:15 - 7:52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真相觸發機制-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我們認為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兩者是一樣的嗎?,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一樣的。當別人回饋的時候是用「別人眼中的自己」來論述,但是碰到「我
    因為明天必須要早起出門辦事情,擔心沒辦法可以在早上寫作完畢,就在晚上直接超前部署把明天的挑戰先做完XD 日期:7/8 閱讀時間:19:30 - 20:00 製圖時間:20:00 - 20:20 閱讀書籍:提案一次就過的技術 本篇的寫作方式,採用圖解 我把本書第一章的內容,直接轉
    日期:7/8 閱讀時間:7:00 - 7:20 製圖時間:7:20 - 7:35 寫作時間:7:35 - 8:0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每個人的情緒狀態不同 情緒也是在面對回饋反應時的重要因素,本篇會先談談每個人的面對事情的情緒狀態。 相信我們一定會覺得身邊有一些人天
    日期:7/7 閱讀時間:7:00 - 7:25 寫作時間:7:25 - 8:1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往後退開始看系統 你認為一個問題的產生,是來自於單一原因,還是複數原因而組成呢? 就像在工作上,某位同事出包了,原因到底是同事真的沒注意、因為同事最近家裡事情較為操勞或是
    日期:7/6 閱讀時間:6:50 - 7:15 寫作時間:7:15 - 7:58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切換對話軌道 是否曾經聽過以下類似的對話呢? A:回家後,感覺家裡很亂,可以整理一下嗎? B:我工作一整天很累了,難道就一定要今天做嗎?(心裡可能會想:你怎麼都不體諒我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但事實上,我們往往很容易搞混別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陷入雞同鴨講的回饋狀態之下
    日期:7/5 閱讀時間:6:50 - 7:10 寫作時間:7:15 - 7:52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真相觸發機制-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我們認為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兩者是一樣的嗎?,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一樣的。當別人回饋的時候是用「別人眼中的自己」來論述,但是碰到「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自我覺察的能力對於人生目標的想法及態度有重要影響,而寫日記是促進自我反思的方式之一,有助於改變固有的思維及行為模式。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最近,在生活中碰上了過去發生過的相似場景,觸發了以前的陰影回憶,在那個當下焦慮感竄滿全身,同時也冒出了很複雜的情緒 「注意!注意!為了保護自己,趕緊做出回應唷!」 身體心理基於保護機制,催促著我趕緊做出決定,不論是趕緊以言語與對方進行理論(戰),或是低聲下氣的與對方拜託(討好)......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內在,以搞定自己,達到關係中的平衡。裏面分享了三個心法,包括將注意力放回內在、改變口頭禪以及保持好奇的方式,來幫助讀者搞定自己。透過自我覺察,讓情緒不輕易受外境影響,尋迴心靈的安定,並停止關係中的內耗與對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自我覺察的能力對於人生目標的想法及態度有重要影響,而寫日記是促進自我反思的方式之一,有助於改變固有的思維及行為模式。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最近,在生活中碰上了過去發生過的相似場景,觸發了以前的陰影回憶,在那個當下焦慮感竄滿全身,同時也冒出了很複雜的情緒 「注意!注意!為了保護自己,趕緊做出回應唷!」 身體心理基於保護機制,催促著我趕緊做出決定,不論是趕緊以言語與對方進行理論(戰),或是低聲下氣的與對方拜託(討好)......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內在,以搞定自己,達到關係中的平衡。裏面分享了三個心法,包括將注意力放回內在、改變口頭禪以及保持好奇的方式,來幫助讀者搞定自己。透過自我覺察,讓情緒不輕易受外境影響,尋迴心靈的安定,並停止關係中的內耗與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