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另外一個30日挑戰-Day2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日期:7/3
  • 閱讀時間:7:05 - 7:30
  •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但事實上,我們往往很容易搞混別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陷入雞同鴨講的回饋狀態之下。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孩子考試得到80分,滿心期待拿著考卷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然而父母看到之後卻回饋「這麼簡單的題目,竟然只考80分」,對於孩子來說會不會變成一種打擊呢?
沒錯!其實我們很常搞混該回饋對方什麼,甚至我們自己接收到回饋的時候,也不知道對方的回饋真正表達什麼。所以首先要先了解回饋還有分成三種不同的內容
  • 欣賞:表達肯定、鼓勵、認可、看見
  • 指導:協助對方增進知識、強化技能
  • 評量:以某套標準給予評分,協調雙方期望、奠定基礎
如同上面考卷的例子,孩子滿心期待的是可以得到「欣賞」,但是父母給的是「評價」。其中產生「交錯性溝通」,也就是「給予的回饋,並非當事人所想要的回饋方式」。比如說,有些同事抱持「指導」的心態來詢問某件事是否哪裡可以改進,但是只給對方「欣賞回饋」稱讚對方已經做得不錯,已經足夠了。
如何避免交錯性溝通
也許我們可以透過對方的「神情」「肢體語言」等等判斷對方尋求的回饋是屬於哪一種。然而最好的方式依然是「開誠布公」,直接說出這次「對話目的」讓對方直接明瞭。
如果希望對方給予「指導」「評量」應該是不難開口,但如果是給予「欣賞」似乎顯得有點矯情。其實換個問法就會變簡單了,可以換成這樣說
  • 這次的某某事件,有沒有什麼部分,你覺得表現不錯的地方,你的鼓勵可以讓我更有動力
  • 這次的某某事件,真的耗費不少心力,有沒有哪些部分你覺得特別不錯,可以下次繼續採用
換個說法,其實對方就能比較明確抓到該回饋的事項。但是也許對方仍然沒有抓到我們想聽到的回饋。就可以在後續補充,請對方也給予我們想得到的回饋,比如可以這麼說:
  • 謝謝你剛剛給予我的指導,能否也給予些激勵的回饋,讓我更多些信心呢?
  • 謝謝你給我的評量回饋,讓我知道還有改進之處,那有沒有哪些部分是你覺得做得不錯的地方
我們身處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一件事的過程一定有「好」「壞」,無論兩者比例是否呈現懸殊,都可以從「好」看到欣賞,從「壞」給予指導,最後從比例給予「評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期:7/5 閱讀時間:6:50 - 7:10 寫作時間:7:15 - 7:52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真相觸發機制-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我們認為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兩者是一樣的嗎?,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一樣的。當別人回饋的時候是用「別人眼中的自己」來論述,但是碰到「我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寫作時間:7:35 - 8:05 製圖時間:8:05 - 8:1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除了目前日更之外(雖然偶爾會偷懶XD,變成隔日更),寫了一段時間之後,只要當天事情不多,日更挑戰的難度似乎逐漸下降。昨晚突發奇想,我是不是能夠給自己一個挑戰「每日閱讀15-20分鐘,把閱讀的重點整理成文章,在30分鐘內寫完300-500字左右」,那麼就來開始挑戰30天吧! 日期:7/2
    滿意現在的人生嗎? 你的人生活到現在,如果以「滿意度」給自己打個分數從1-100分,會給自己多少的評分呢? 也許很高也可能很低,但我聽過許多人對這道問題的答案,就是在及格邊緣,也就是60分附近左右是最高的比例,連我自己也會給自己也是差不多60-65分而已。 在「如何過個不後悔的人生」文中提到,安寧
    前幾篇提到關於風險的「頻率」「損失」,因為風險的「不確定性」讓我們難以預估,所以對於風險的控管重點會放在「損失」。但是損失的東西可能非常多元化,我們就先來談談「可量化」的損失,比如說時間、金錢這兩項。 《損失會有感受差異的原因》 我們先以最常用的金錢損失作為舉例。你覺得損失5萬跟50萬哪一個損失比
    也許你身邊也曾經聽過有人抱怨過,就是某個身邊的親朋好友,「突然」對某件事情很有興趣,於是積極投入各項資源以及心力,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可能遇到挫折或是不順利的情況,遭受許多打擊之後,就黯然退場。退場之後,就會悻悻然地說「早知道」會這樣,「當初」不該投入許多的資源以及心力,最後還要退場,簡直賠了夫人又
    日期:7/5 閱讀時間:6:50 - 7:10 寫作時間:7:15 - 7:52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真相觸發機制-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我們認為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兩者是一樣的嗎?,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一樣的。當別人回饋的時候是用「別人眼中的自己」來論述,但是碰到「我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寫作時間:7:35 - 8:05 製圖時間:8:05 - 8:1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除了目前日更之外(雖然偶爾會偷懶XD,變成隔日更),寫了一段時間之後,只要當天事情不多,日更挑戰的難度似乎逐漸下降。昨晚突發奇想,我是不是能夠給自己一個挑戰「每日閱讀15-20分鐘,把閱讀的重點整理成文章,在30分鐘內寫完300-500字左右」,那麼就來開始挑戰30天吧! 日期:7/2
    滿意現在的人生嗎? 你的人生活到現在,如果以「滿意度」給自己打個分數從1-100分,會給自己多少的評分呢? 也許很高也可能很低,但我聽過許多人對這道問題的答案,就是在及格邊緣,也就是60分附近左右是最高的比例,連我自己也會給自己也是差不多60-65分而已。 在「如何過個不後悔的人生」文中提到,安寧
    前幾篇提到關於風險的「頻率」「損失」,因為風險的「不確定性」讓我們難以預估,所以對於風險的控管重點會放在「損失」。但是損失的東西可能非常多元化,我們就先來談談「可量化」的損失,比如說時間、金錢這兩項。 《損失會有感受差異的原因》 我們先以最常用的金錢損失作為舉例。你覺得損失5萬跟50萬哪一個損失比
    也許你身邊也曾經聽過有人抱怨過,就是某個身邊的親朋好友,「突然」對某件事情很有興趣,於是積極投入各項資源以及心力,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可能遇到挫折或是不順利的情況,遭受許多打擊之後,就黯然退場。退場之後,就會悻悻然地說「早知道」會這樣,「當初」不該投入許多的資源以及心力,最後還要退場,簡直賠了夫人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在職場中,善意批評是一門藝術。透過故事敘述,我們學習到如何選擇時機和場所、使用積極的語言、給予具體而可行的建議、保持友善和建設性的語氣,並給予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善意批評不僅是職場中的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更好地給予和接受批評,共同成長,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企業內部的回饋制度運作情況,指出缺乏日常的回饋將導致同仁無法清楚知道自身哪裡需要改善,進而影響績效。本文推薦了《麥肯錫主管意見回饋術》這本書,強調透過回饋提供每位同仁成長機會與適當建議。最後,作者提出了做好意見回饋的六個關鍵及意見回饋的四步驟,以及強調回饋作為領導力的基本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何給一個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而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有效的回饋是有建設性的,而且要對事不對人 2)評論只給建議,而不是處方 3)回饋必須出自同理
    Thumbnail
    不管是額外的獎勵, 當面的提醒叮嚀, 私訊的分享...... 這的確都是老師自己要為某生多做的, 學生沒有要求老師這麼做, 老師也沒有義務這麼做。 但老師做了, 學生的反應通常有這三種: ❦ 謝謝老師 or ❦ 好 or ❦ (已讀不回)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面對批評,謝謝指教 該書原名《Thanks for the Feedback:The Science and Art of Receiving Feedback Well》。簡單的說就是如何妥善回應批評? 前言 人和人在互動來往時,難免會聽到別人對你的看法或意見,如何回應,影響重大—不管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讚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人際關係和工作中發揮讚美的效果。作者分享了他自己的聆聽技巧和如何給予讚美和鼓勵的經驗。他強調了讚美的正面情緒對於人的生活和心情的影響。最後,他建議大家不管是在睡前、一天的開始或是每天給自己的一個任務時,都要學會誇獎他人,也要學會誇獎自己。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和個人評價上存在雙重標準可能表現在多個方面: 行為評價: 對於相同的行為,可能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評價。例如,對於一個朋友的拖延可能給予寬容,但對另一個人同樣的行為可能會感到不滿。 標準和期望: 對於同樣的成就或表現,可能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望。這可能是基於個人情感或關係的考量。 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在職場中,善意批評是一門藝術。透過故事敘述,我們學習到如何選擇時機和場所、使用積極的語言、給予具體而可行的建議、保持友善和建設性的語氣,並給予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善意批評不僅是職場中的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更好地給予和接受批評,共同成長,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企業內部的回饋制度運作情況,指出缺乏日常的回饋將導致同仁無法清楚知道自身哪裡需要改善,進而影響績效。本文推薦了《麥肯錫主管意見回饋術》這本書,強調透過回饋提供每位同仁成長機會與適當建議。最後,作者提出了做好意見回饋的六個關鍵及意見回饋的四步驟,以及強調回饋作為領導力的基本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何給一個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而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有效的回饋是有建設性的,而且要對事不對人 2)評論只給建議,而不是處方 3)回饋必須出自同理
    Thumbnail
    不管是額外的獎勵, 當面的提醒叮嚀, 私訊的分享...... 這的確都是老師自己要為某生多做的, 學生沒有要求老師這麼做, 老師也沒有義務這麼做。 但老師做了, 學生的反應通常有這三種: ❦ 謝謝老師 or ❦ 好 or ❦ (已讀不回)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面對批評,謝謝指教 該書原名《Thanks for the Feedback:The Science and Art of Receiving Feedback Well》。簡單的說就是如何妥善回應批評? 前言 人和人在互動來往時,難免會聽到別人對你的看法或意見,如何回應,影響重大—不管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讚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人際關係和工作中發揮讚美的效果。作者分享了他自己的聆聽技巧和如何給予讚美和鼓勵的經驗。他強調了讚美的正面情緒對於人的生活和心情的影響。最後,他建議大家不管是在睡前、一天的開始或是每天給自己的一個任務時,都要學會誇獎他人,也要學會誇獎自己。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和個人評價上存在雙重標準可能表現在多個方面: 行為評價: 對於相同的行為,可能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評價。例如,對於一個朋友的拖延可能給予寬容,但對另一個人同樣的行為可能會感到不滿。 標準和期望: 對於同樣的成就或表現,可能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望。這可能是基於個人情感或關係的考量。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