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關係與情緒界線護衛工作坊」心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其實這是去年參加的工作坊,近期開始整理這幾年參加的各種課程資料,剛好最近正在閱讀〈立下界線〉,就將當時的講義拿出來複習、整理心得。
工作坊的一開始,老師請我們畫一幅象徵目前生命狀態及個體界線的圖。我畫了一座小島,四周汪洋環繞,島中心有一座木屋,木屋有著大大的窗戶,門口卻小小的。以木屋為中心第一圈是一片翠綠草地,第二圈是寬闊的河流將草地和木屋圍起,河流外是一片森林包圍,由於是一座小島,所以最外圍有小小的沙灘,海上還畫了幾艘小船,但是因為沒有可以停泊的地方,所以只是經過而已。其實如果不是紙張大小不夠,我還想連高山和沙漠都搬進去,保護範圍越大、越複雜、越讓人難以接近越好,可見我的人際界線不是很友善(笑)。
工作坊畫的人際界線圖,記得當時我說因為對外好奇所以畫了兩扇很大的窗戶,門口很小是因為不想讓人進來。
接著老師提到個體的界線有三種情形:空隙適中、空隙太大及沒有空隙。我很明顯是第三種,但我也會有很矛盾的情形,雖然努力將界線拉出到幾乎想隔絕外界,但是還是很容易受到他人情緒影響,也經常對類似情緒勒索的事情束手無策,是封閉但不牢固的界線。
知道了自己的情緒界線狀態,老師開始帶領我們追溯根源,主要是了解家庭成員的界線狀態。我媽是屬於會侵犯他人界線的人,小時候覺得很討厭,長大之後卻覺得有些理解。雖然她將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我們都很感謝她,但當初媽媽為了家庭辭去工作,幾十年的主婦生活讓她幾乎已經與社會及職場脫節,也與過去的朋友圈失去聯繫,生活真的除了家裡的大小事之外沒有其他重心。我想起我之所以不喜歡跟媽媽聊天,是因為每次聊天她都會開始說起哪一家或是哪位朋友或哪位朋友的小孩,內容千篇一律都是他們在婚姻生活過得多淒慘、受了多少委屈、怎麼千辛萬苦在得不到丈夫及娘家支持下養大孩子,而這個孩子要不是很成功就是很不孝之類的故事,總結都是自豪自己當時眼光好,挑了一個顧家又工作穩定的老公,像她這樣好運的人真不多,我們以後要像她一樣才行。我已經聽到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如果沒有的話,那她真的是八點檔看太多,看到都會自己編劇了,如果是真的,那她為什麼老會遇到這種事、這種人?但我想真假都不是重點(雖然我真的聽到很煩),而是我發覺她其實過得不快樂,所以才會一直用這樣的故事來告訴自己,自己這樣做是對的、自己是很好運的。
我爸則是經常會希望我們聽他的「建議」,接受他的價值觀,希望我們的選擇要如他所願,如果我們不願意,他就會搬出一副「年輕人不懂事,要聽我這個過來人的經驗」開始講大道理,在生活中各種明示暗示叫我們聽話,又一副「我沒有逼你們,只是希望你們參考」,總歸一句「我是為你好」,這也是一種界線的侵犯。至於姊姊其實我感覺不太出來,記得小時候她和我們很疏離,但我從她的交友情況看好像又不是與人都那麼疏遠,長大後是我與家裡疏離,更沒有辦法觀察她的情況。
雖然大多數人的人際界線都會受家庭影響,和家人的情形一樣,但我的情況像是在侵犯他人界線的雙親夾攻(?)之下,反彈出過於封閉的界線,然而我對他人情緒很敏感,所以當有人用情緒攻擊我時,我的界線又顯得脆弱不堪。
課堂上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討論是要在「都是你害的」、「你讓我很受傷」、「都是你的錯」、「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這幾句話中,選擇一句最容易令你湧現「罪惡感」的句子。當時我最有感的是第二句「你讓我很受傷」和第四句「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後來我選了第四句,一方面是與我上一篇所提到的童年創傷有關,另一方面是這句話我想起我媽,大約是在國小左右,已經忘了當時發生什麼事情,只記得媽媽一臉失望的對我說:「是啊,我很了解妳,但妳一點都不了解我。」這句話讓我覺得「我不應該」,不應該不體貼媽媽、不應該不了解媽媽,做不到就是我的錯。如果以現在長大了的我回頭看,會知道當時媽媽可能受到了某些挫折,但又找不到人訴說,才會對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這樣說,她可能只是想討拍,但我當時沒有這個能力,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她。
課堂中提到的幾種分化不完全的個體現象,在我的生活中都能夠看到相應的人們,連我也是其中之一,可見界線問題普遍存在這個社會。雖然說我還是覺得所謂「做自己的再生父母」,安撫自己的情緒及小時受到傷害產生的制約反應確實有點難度,但是照顧自己、認識自己本來就不是看幾本書、上幾個工作坊就能立即見效的,陪伴自己是一輩子的事。
avatar-img
6會員
14內容數
除了正式的課程,我也喜歡做很多體驗活動,紀錄摸索喜好和找回感受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奇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趁著剛上完蘇絢慧老師「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一日工作坊不久,來紀錄一下自己的感受。
趁著剛上完蘇絢慧老師「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一日工作坊不久,來紀錄一下自己的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關於自我邊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範圍,敵對這個世界, 而是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彼此的差異,雙方是否都在舒適關係裡,如果不是,就讓不適合的離開。 關係中最難的是家庭、父母、小孩, 有時候選擇確實會受限於各種經濟、能力、資源, 但你的想法,如何詮釋關係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
Thumbnail
界線的型態包括適應和不適應,分為模糊、鬆散及僵化。這些界線型態與童年經驗有關且影響人際關係。塑造健康界線需要家庭氛圍尊重孩子的界線,讓孩子理解與建立自己的界線。提供不適應界線的童年經歷和不健康界線狀態的例子,介紹內在與外在界線的區分以及辨識界線被侵犯的狀況。下一篇,將介紹如何設立和練習界線的彈性。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老生常談,但事實確實如此,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我們不經意間扮演了許多未經挑選的角色。有時候,這些角色使我們背負起過重的負擔,忘記了自己原本的面貌。但是,當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角色,並嘗試尋找那些真實的自我時,我們又會發現什麼?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關於自我邊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範圍,敵對這個世界, 而是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彼此的差異,雙方是否都在舒適關係裡,如果不是,就讓不適合的離開。 關係中最難的是家庭、父母、小孩, 有時候選擇確實會受限於各種經濟、能力、資源, 但你的想法,如何詮釋關係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
Thumbnail
界線的型態包括適應和不適應,分為模糊、鬆散及僵化。這些界線型態與童年經驗有關且影響人際關係。塑造健康界線需要家庭氛圍尊重孩子的界線,讓孩子理解與建立自己的界線。提供不適應界線的童年經歷和不健康界線狀態的例子,介紹內在與外在界線的區分以及辨識界線被侵犯的狀況。下一篇,將介紹如何設立和練習界線的彈性。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老生常談,但事實確實如此,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我們不經意間扮演了許多未經挑選的角色。有時候,這些角色使我們背負起過重的負擔,忘記了自己原本的面貌。但是,當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角色,並嘗試尋找那些真實的自我時,我們又會發現什麼?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