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要建立界線這麼難?(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 第三種:彈性/自由/健康的界線

健康的界線是:「我能擁有關係,同時也保有自己。」

在這樣的界線裡,我們會有能力在關係中感受到:

「我不害怕失去關係與自己,我會在乎對方,但同時也在乎我自己。」

  這個境界並不容易,也不是每一次的衝突裡都能做得到,畢竟我們總有各自生命或性格裡的罩門。當我們要表達自身立場,真正的自由,就會碰撞到各種聲音,我們會與人發生衝突,這些碰撞會讓人很不舒服。因為保有自身立場去碰撞,代表著,我可能得承受選擇之後付出的代價。這個代價不管是我無法什麼都要,也可能會有做錯決定的失敗。

  這些承受被拒絕、被攻擊、甚至被當作壞人的風險,往往會讓人怯步而不敢做出選擇。相較於第一種界線是不做選擇,第二種是把選擇交給別人,真正健康的界線是:

  「我願意為自己做出選擇,並承擔可能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會需要承受到更多的感覺。而這正是第一種跟第二種界線的人,最害怕的事情:「不想要衝突的感受,甚至不要有任何感覺。」相反的,在這樣的界線裡,不僅能承受親密與不舒服的衝突感,與人相處也有彈性協調進退的能力。

  在關係中,我們會看見他人的想法與感受,同時也擁有自己的立場與感覺。而真正的自由並不是任性與縱容,反而是選擇與承擔。知道在衝突後的結果有可能會不盡人意,可能會讓人傷心或生氣,但也能夠哀悼:

  「很遺憾你/你們無法理解我的選擇與想法。」

健康的界線是:同時擁有親密融合與獨立自主的能力,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兩種天性的需要:

「擁有關係的親密,與擁有獨立的自我。」

  我們一生前期最重要的議題,幾乎會在這兩者之間擺盪。當我們能夠同時擁有,才會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在臨床遇到的經驗裡,不論什麼樣的主題,當我們探索自己的時候,終究會回到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常見的痛苦在於:

「我要如何脫離父母的期待,真正地擁有自己?」
「可是我很害怕他們生氣、他們傷心,那會讓我覺得自己好糟糕。」

放棄了自己真正的聲音,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穩定了關係,沒有衝突。可是底層真正的情緒並沒有真的過去,這時候的需求與壓力,往往會透過身體的症狀反應出來。

往往在諮商初期,最常聽到的說法是:

「我和父母關係一向都很要好。」
「我和家人相處沒有問題呀?」
「我們是關係很緊密的家庭。」

  但當諮商時間拉長後,細細往下談,就會慢慢發現,其實並不是沒有衝突,而是忘記了、或是不敢承認這個衝突的存在。這個好,是一廂情願的好,因為一但承認或看見了,最害怕的是不知道怎麼消化對父母的恨意、憤怒與不滿。這些攻擊的後果太可怕了,以至於必須拼命把各種感覺藏起來,告訴自己,我很好,我們也很好。(這裡面有很複雜的心理機制,未來有機會再談。)

  在這樣的機制裡,其實花了好大的力氣在壓抑自己,形成了一種神不知鬼不覺的配合與順從,但身體自然也付出了代價,透過各種症狀來為自己說話,形成了各種焦慮症、憂鬱症、身心症。

  在這些經驗裡,最常見到的是檢查不出原因的腸胃問題,而腸胃正是我們身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因為情緒無處去,消化不了的,只好留在身體裡,來到身體最脆弱的地方,最後讓身體來為我們說話。

  有句話常這麼說:「好人不長命。」

  現代人前幾名的疾病,癌症,有很大部份的原因,正是因為累積了太多的情緒。這樣的人,他們往往是最能忍耐、最能壓抑感受,往往也是家裡最貼心、孝順的小孩。

  談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人會問:

  那麼我要怎麼做,才有辦法擁有這樣的界線呢?

  其實這些界線沒有好壞,它只是一種我們選擇生存的方式,所以有它的好處,自然也有相應的代價。我們只是在成長過程裡,找到了能讓我們最不費力的方式活下來。而生命的經驗會讓我們逐漸發現,這些代價太痛苦了,我們需要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所以許多人紛紛來到了諮商室裡,想要開始看看自己的生命經驗,想要瞭解自己,到底怎麼了?

  這過程並不容易,因為牽涉到創傷的防衛、自我認同重新的建立,是一條需要時間、經驗逐步成長的道路。往往需要長期的心理工作與生命經驗的積累,整理過往衝突經驗的創傷,才有機會逐步長出對自我的認識,重建面對關係衝突的力量。

  感謝這個一路堅韌地找到方式存活下來的自己,也試著看見自己內在的恐懼。當我們能與情緒連結,重視真實的聲音,學會承接內在的需要,就會是界線建立的開始。

- - - - - -謐光。心理工作室- - - - - -

✦ ✦ 個別諮商、團體、工作坊合作 歡迎聯繫✦ ✦

➤ IG:light_psychworks
➤ 臉書:謐光。心理工作室
➤ 信箱聯繫:【yingrulove@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柯盈如諮商心理師─謐光心理工作室的沙龍
12會員
12內容數
2024/02/19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2024/02/19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2023/08/18
​前面我們談到失去與內在、外在的連結,是讓我們陷入焦慮的原因之一,而覺察總是改變的開始,「正視與承認」疲憊/焦慮的訊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這樣的承認,其實也是對自己需求重視的開始。 焦慮導致的疲憊感, 也正應對著擁有好品質的休息的需要, 然而並不是只有睡覺才能做到所謂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
Thumbnail
2023/08/18
​前面我們談到失去與內在、外在的連結,是讓我們陷入焦慮的原因之一,而覺察總是改變的開始,「正視與承認」疲憊/焦慮的訊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這樣的承認,其實也是對自己需求重視的開始。 焦慮導致的疲憊感, 也正應對著擁有好品質的休息的需要, 然而並不是只有睡覺才能做到所謂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
Thumbnail
2023/08/18
  不管你的童年有沒有擁有過芭比,一定都聽過芭比,芭比總是能激起人們各種的投射與情緒。而顯然芭比這部電影同樣地也為不同族群的人,激起了多樣又精彩的情感與反應。有的人歡笑喜悅又感動帶淚;有的人渾身不適,卻說不上來是為什麼;甚至有的人不屑一顧,或是憤而離場......
Thumbnail
2023/08/18
  不管你的童年有沒有擁有過芭比,一定都聽過芭比,芭比總是能激起人們各種的投射與情緒。而顯然芭比這部電影同樣地也為不同族群的人,激起了多樣又精彩的情感與反應。有的人歡笑喜悅又感動帶淚;有的人渾身不適,卻說不上來是為什麼;甚至有的人不屑一顧,或是憤而離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能擁有關係,同時也保有自己。」 在這樣的界線裡,我們會有能力在關係中感受到: 「不害怕失去關係與自己,我會在乎對方,但同時也在乎我自己。」 這個境界並不容易,也不是每一次的衝突裡都能做得到, 畢竟我們總有各自生命或性格裡的罩門。
Thumbnail
「我能擁有關係,同時也保有自己。」 在這樣的界線裡,我們會有能力在關係中感受到: 「不害怕失去關係與自己,我會在乎對方,但同時也在乎我自己。」 這個境界並不容易,也不是每一次的衝突裡都能做得到, 畢竟我們總有各自生命或性格裡的罩門。
Thumbnail
普遍談到容易被情緒勒索的類型,其實多數屬於這樣的界線。 他們敏感也容易理解與認同他人的感受,比起跟他人不一樣,更喜歡感覺到「我們一樣」,彷彿同屬一個圈子的歸屬感。因為渴望與他人同在,這樣界線的人,當在乎他人感受的時候,容易受他人影響而失去自己。面對態度強硬的人,意見、想法、感受就會像被吞噬消失。
Thumbnail
普遍談到容易被情緒勒索的類型,其實多數屬於這樣的界線。 他們敏感也容易理解與認同他人的感受,比起跟他人不一樣,更喜歡感覺到「我們一樣」,彷彿同屬一個圈子的歸屬感。因為渴望與他人同在,這樣界線的人,當在乎他人感受的時候,容易受他人影響而失去自己。面對態度強硬的人,意見、想法、感受就會像被吞噬消失。
Thumbnail
「覺得自己總是被情緒勒索?」 「想為自己設限,卻常常覺得卡關?」 「難道,不受到影響就是健康的界線?」   情緒被影響的感受往往很不舒服,大家都想知道,要怎麼建立起自己的界線?但說歸說,道理都知道,卻常常覺得很難做到。其實不同的界線,會有各自要面對的難題。究竟自己在關係裡的界線是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覺得自己總是被情緒勒索?」 「想為自己設限,卻常常覺得卡關?」 「難道,不受到影響就是健康的界線?」   情緒被影響的感受往往很不舒服,大家都想知道,要怎麼建立起自己的界線?但說歸說,道理都知道,卻常常覺得很難做到。其實不同的界線,會有各自要面對的難題。究竟自己在關係裡的界線是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在關係中多有困擾、衝突、糾結、混亂,我做了那麼多,為什麼別人都不改變!為什麼都是自己那麼苦?我說了怎麼都沒有用?自己為這段關係感到無奈、無力與沒有用。接下來想跟大家提到的是為什麼建議閱讀這本書(立界線得自由)
Thumbnail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在關係中多有困擾、衝突、糾結、混亂,我做了那麼多,為什麼別人都不改變!為什麼都是自己那麼苦?我說了怎麼都沒有用?自己為這段關係感到無奈、無力與沒有用。接下來想跟大家提到的是為什麼建議閱讀這本書(立界線得自由)
Thumbnail
看不見的界線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如何避免他人侵犯自己的界限? 什麼樣的人容易越界? 該如何應對這樣的人?
Thumbnail
看不見的界線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如何避免他人侵犯自己的界限? 什麼樣的人容易越界? 該如何應對這樣的人?
Thumbnail
界線是知道自己不能接受什麼、不願意做什麼, 界線是我們建立在自己身體上、情感上與精神上的邊界, 保護自己不受他人的利用與侵犯, 概念類似「底線」或「原則」。 建立界線能讓我們好好區分自我與他人, 在人際互動中保持獨立,不受他人的控制與情緒勒索, 能夠依據自己的原則自由做選擇。
Thumbnail
界線是知道自己不能接受什麼、不願意做什麼, 界線是我們建立在自己身體上、情感上與精神上的邊界, 保護自己不受他人的利用與侵犯, 概念類似「底線」或「原則」。 建立界線能讓我們好好區分自我與他人, 在人際互動中保持獨立,不受他人的控制與情緒勒索, 能夠依據自己的原則自由做選擇。
Thumbnail
 承接上一篇,本篇繼續探討另外四點造成無法立下界限的因素: 你也想從混亂糾葛的關係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感: 這個因素是許多人無法立下界限的主要原因。關於我們的個體存在,都有基本內在需求存在,這些內在需求包括:安全感、重要感、受尊重感、被接納感。
Thumbnail
 承接上一篇,本篇繼續探討另外四點造成無法立下界限的因素: 你也想從混亂糾葛的關係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感: 這個因素是許多人無法立下界限的主要原因。關於我們的個體存在,都有基本內在需求存在,這些內在需求包括:安全感、重要感、受尊重感、被接納感。
Thumbnail
如果,情況很明白明顯了,立下界限、守護界線是對你最好的選擇和行動,你卻遲遲無法進行,仍然處於混亂和左右為難的局面裡,那麼你該面對和思考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為什麼要這樣那樣」了。 這一篇主題就是要和你討論這個情況裡的自我覺察⋯
Thumbnail
如果,情況很明白明顯了,立下界限、守護界線是對你最好的選擇和行動,你卻遲遲無法進行,仍然處於混亂和左右為難的局面裡,那麼你該面對和思考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為什麼要這樣那樣」了。 這一篇主題就是要和你討論這個情況裡的自我覺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