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嫉妒,其實最困難的就是先承認自己有嫉妒的情緒。這個詞彙太過強烈、負面以至於我們甚至不想在意識上承認我們有這種「惡劣的感覺」。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對身邊的人有嫉妒的感覺時,可能會產生兩種心理反應:
- 攻擊他人:在心中批評、質疑對方,認為對方不不值得,覺得他一定是靠關係、長得好看、家裡有錢、狗屎運等等等的原因才可以得到你所沒有的事物(譬如外表、金錢、人緣、姻緣、職位等等)。
- 攻擊自己:覺得跟別人比,自己很廢、很沒長進,是個魯蛇。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小心眼,見不得別人好。對這個嫉妒、腦中充滿負面想法的自己失望,焦慮地自問:「我怎麼會出現這種酸葡萄的心態...」。
通常我們會嫉妒的對象都不是遠在天邊,那些跟你差距很遠的人,而是你身邊的人或是跟你屬於同一個族群的人(例如差不多年紀、學歷、資歷、同性別...)。沒有比較,沒有傷害。當你看見與自己能力、條件相似的人得到了一段令人羨慕的姻緣或更好的工作、薪資、機會時,會讓我們產生自卑感。為了解決這種令人不悅的心理感受,我們將他人的成功以外歸因解釋,不承認是因為對方的內在、能力、努力帶來他現在的成果,而是其他外在因素使他成功。
另一方面,當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低落,認為自己不夠好、沒有價值,我們就沒辦法抵擋那份自卑感。儘管攻擊、批評完他人,心理也無法得到平衡,甚至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
就如同其他情緒,嫉妒其實是很正常的反應,這無關乎我們個人的品性。在怎麼優秀、正直、善良的人都一定曾在人生的某些時刻有過嫉妒的感覺。真正會對你產生負面影響的是,你不去細究你為何有這嫉妒的感覺,而讓嫉妒一直糾纏著你,使你變得憤世嫉俗,自怨自艾,無法繼續向前邁進。
所以到底該如何面對嫉妒或是減少嫉妒呢?
- 不攻擊、批評他人和你自己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停止攻擊,不再藉由否定他人來自我滿足,也不再批判自己,傷害自我。接納擁有這些情緒的自己,不因為有嫉妒的情緒,覺得自己很爛、很小心眼。你可以將「嫉妒」換成「羨慕」這個較中性的詞彙。誠實地承認:「我很羨慕OOO可以有這麼棒的機會(或其他事物)。」
當你使用比較中性的敘述方式時,心情會比較平靜,也不會因為「嫉妒」某人而自責或是傷了你與對方的關係。
- 投入你覺得有意義、你想要做的事 有時候我們羨慕、嫉妒他人,不完全是因為你得不到對方所擁有的事物,而是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或是你沒有為了你想要的東西付出努力。這種嫉妒其實源於內在更深沉的空虛感,一種茫然、沒有目標的迷惘。因為不踏實,沒有為了某個目標而前進,因此看到別人有什麼都覺得羨慕,都覺得自己也想要有。因此我們可以做的是,去探索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去實際嘗試、付出努力。唯有實踐、腳踏實地做事,才無需與他人比較,因為你已經在「做自己」了。
- 掀開嫉妒的表層,覺察內在的焦慮 不可否認,我們活在一個高度競爭、處處要和他人較勁的時代。比學歷、比外貌、比工作薪水、比婚禮誰辦得風光、比誰先買房買車、買哪裡買多大、比裝潢、比小孩、比學區、比小孩才藝功課......老實說,誰能真的完全不沾染上這個競爭環境中的集體焦慮呢?
我們大多數人不是愛比較,而是「害怕」被落下,一不小心就跌入「下流社會」、被時代拋棄。生存的焦慮不再來自洪水猛獸,而是「不夠優秀就等著被淘汰」、「不夠有競爭力,可以被取代」等來自他人或你自己內心的可怕威脅。
這樣的威脅有部分是真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們過度放大。我們在群體中汲汲營營,由焦慮驅動我們前進,追求跟大家一樣的目標,忘了停下來自問:「這是我要的生活嗎?對我來說重要的是什麼?金錢、家人、自我實現、生活品質...」
停下來,偶爾遠離人群,停止看社群媒體,去檢視你與你所重視的人、事、物及信念是否仍同在,讓它們引導你該怎麼走。
下面提供兩個Youtube上討論跟嫉妒有關的影片,內容平易近人,希望你也跟我一樣看了之後覺得有所啟發,得到一些解答。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給我鼓勵(愛心)、分享或留言互動,也歡迎贊助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