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是一個長達超過三四十年的賽道
在我們努力一陣子之後
常常會有一個聲音出現
這樣的工作是我要的嗎?
我應該繼續下去還是該離職換到下一個工作呢?
當我們內心跑出了「我該離職嗎?」
先不論這個行動是否要執行
我們都必須先正視自己的反應
會有這樣的念頭
一定是因為出現了某些狀況
而是「大腦」正在提醒「自己」
有些狀況出現該注意!!
不該再漠視容忍他了
正視並接納自己有想要「離職」的情緒之後
可以想想會想要離職的因素是「短期」的或是「長期」的
離職因素短期可解-急性腸胃炎
如果今天原因是短期的
比如有個三個月的案子
客戶非常難搞
每天跟他相處搞到自己天天情緒不佳
影響到自己下班的日常作息
但是三個月之後這樣的噩夢就會結束
我們可以把它視為「短期的急性腸胃炎」
發作的時候很痛苦
但殺不死你
雖然可能反反覆覆
但總會結束
離職因素長期無法解-慢性病
但如果今天的原因是長期性的
比如直屬主管非常情緒化
自己又無力好好處理他的情緒
長期下來對身心都是非常大的考驗
尤其看不到這個日子結束的盡頭
這就如同「長期的慢性病」
每天都會發作
雖然不一定每次都有急性腸胃炎痛苦
但幾乎看不到治癒的一天
短期的痛苦
雖然依舊椎心
但忍過可能就結束了
長期的慢性折磨
雖看似被判無期徒刑
但也許強度並沒有強到想讓你想馬上離職
如果強度早已超過你可以忍受
我相信你早已手刀衝去遞辭呈
不會還持續看到這裡
今天不論遇到的是長期或短期的問題
我們需要明確知道一點
那就是會想要離職
絕對不是只有你的錯
也不會是因為你太弱
為什麼別人都撐得下來
但你總想逃跑
當然
也不是一遇到想要離職
想完這是長短期因素之後
就馬上去執行離職這個選項
而是我們得到大腦的提醒
目前你正在接收一個超出你原本能力的「挑戰」
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但的確
我們也有可能在過程中就被殺死了
某部分的自己被消逝
使自己不再是自己
了解自己的極限
因此過程中很重要的
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極限」
極限的耐受值可以依每個人的狀況來定項目以及數值
比如你內心最重要的價值是
下班是否準時
那到怎樣的極限你無法接受
比如你可以訂定每周加班
超過兩個小時的天數超過三天以上
或是每月加班時數無論有沒有加班費實際超過46小時(勞基法規定)
也有可能你心裡最重要的是上班氣氛和諧
那也許你訂定的標準是
每周主管對你拍桌大罵的次數超過兩次
超過這個次數會造成身心俱疲
會擁有無可扭轉的傷害
那這就是你的極限
而既然叫做極限
請盡可能的訂定真的自己無法接受的標準
不然可能最後換了無數份工作
會發現自己只是不想工作
而不是老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如果你發現自己想離職的原因
既沒有長短期因素
也沒有被逼到極限的問題
但還是想離職
那你就該進一步探討想離職原因
這個原因是屬於數字層面或是精神層面
數字層面離職因素
數字層面離職原因指的是可以量化的因素
比如自己的薪水加薪幅度不夠
工作上的職等不夠高(大公司會將課長等職務排上職等數字)
背負的業績太大但預算永遠塞牙縫都不夠
當遇到數字層面想離職的因素時
通常代表的常常是要自己不一定能改善
當自己能改善已經到極致
就應該找尋外力的幫忙
找表現好的同事以及自己的直屬主管
進行一對一會談都會是好方式
找表現好的同事可以了解自己沒有注意過的盲點
以及偷偷學別人厲害的地方
並且讓直屬主管明確告知你在哪些地方還沒達到他的期待
也或者是接下來的升職與加薪需要達成哪些條件
就算最後努力失敗仍要離職
至少有可能知道自己還有哪些努力的方向
精神層面離職因素
精神層面離職原因指的是無法被量化
比較偏向感受程度的離職原因
比如我在這家公司可以學的事情已經差不多了
AI產業看起來是趨勢我想去那個產業
我在這間公司老是帶不到最重要的案子,我想負責有營收的案子
遇到精神層面的離職因素時
找自己的主管會談當然也是個方法
但如果找主管之前能夠把自己放到主管的主管的位置
也就是高兩層的位置思考
如果你站到了這個位置有個部屬找你解決這個問題
你又可以怎麼協助他去制定計畫
也或許你會發現即使已經位高權重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那也許真的是時候可以更換戰場了
最後想跟大家總結
到底該不該離職
我們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討論三個問題
一、離職原因是屬於長期或短期?
二、自己的極限在哪裡?是否現況已超過可以忍受的極限
三、離職原因是屬於精神層面或數字層面?
無論是否最後選擇離職
離職就跟戀愛一樣
會想要離職一定不會是一個人有問題
而是公司與你自己本身都有一些問題
但如果大家彼此努力
依然無法繼續牽手走下去
那麼再一起需要兩個人同意
但分開只要一個人做決定就好
無論最後決定是否離職
勇敢地跟梁靜茹借一下
然後做出不後悔的決定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作者在右方或下方點選愛心或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