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我的那些|如何回歸人,原本就有的呢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參加PATH 身解構 • 心還元 所舉辦「讓孩子成為自己- 頭薦骨療育講座系列」的線上講座前,我其實對於頭薦骨沒有任何概念,只是純粹被讓孩子成為自己這幾個字吸引而來。
沒想到,一開始,主講人Etienne Peirsman卻說,翻譯是叫做讓孩子成為自己,但英文他會解釋成,是如何將孩子的雙翼折下。
我們反觀這個社會,這個大環境,你可以看見,人們是如何在破壞這個環境,以及讓各種反象在世界各地發生,像是Etienne身處在加拿大,從來沒有發生過會有高達50度的氣候發生,卻在現在發生了。
而我們其實,並非是真正原本人的樣子,多半是被創造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假如少了教育,少了體系,你想自己會在那裡?應該會是在自然裡,我們的構造,其實本質來說就是動物,具備擁有所有動物該有的本能,只是我們被後天的構造以及環境所影響了,這些都是Etienne在進行頭薦骨時所發現的,他發現,還沒有上學前的孩子,他們所看見的次元是極度豐富的,更擁有那些看不見的朋友,他們的視野如此豐沛,可是當進到了學校體系後,整個世界瞬間窄化,變成了二元世界,原因其實很簡單,當原本寬闊的田野,變成了有牆壁的教室,當原本各種可能的自然,變成了近距離的書本,我們漸漸地,視野就在無形中被窄化,而被裝進了原本就不是適合人類成長的空間,這樣的視野,會激化我們對於生存的壓力指數,於是,可想而知,在教室裡面的壓力指數是高的,更不用提,當在這裡,每個人被要求要競爭,被分數追著跑的時候,完全不顧及每個人的成長脈絡都有其速度與腳步,那樣之下,壓力指數更是會節節提高,以及,所養育出來的下一代,更會像是被要求完美的種植出來的植物一樣,很完美,可是卻很單一,不再擁有豐富與多樣性。
只要一個願意,看見的視野,就會完全改變,只要一個願意,就夠了。
Etienne說,頭薦骨擁有最初的智慧,以及最恆久的存在,他可以找回生命之前的記憶,更可以在生命逝去後仍舊存在著,我一邊推著孩子在公園裡散步,一邊聽著Etienne的分享,對於未來,他說,他並沒有任何答案,但他堅信,答案其實也並不難,其實就在每一個人身上,當你願意,讓自己的下一代,好好地活出自己,而並非依照社會脈絡去灌溉孩子時,只是讓孩子,好好地享受每一刻,下雨了,就讓他好好出去淋雨,把自己弄得濕噠噠,走進土裡,把土翻出來,弄得全身都是,嘴裡吃得滿身是土,或是索性直接跳進海裡,盡情地與水共五,不要剝奪任何一個孩子擁有白日夢的時間,讓他們盡情地在世界裡幻想,去變換自己的視野,就像是,他眼前,擁有一個百寶箱似的,守護那座百寶箱,讓可能變成更大的可能,而不是限縮回教科書上的標本。
我眼裡逐漸泛淚,那是我一直在找的教育可能,我仍在找,但在找到之前,我不會輕易地,把孩子推進教室裡,因為,那不是適合我的地方,我曾經在那,得到強大的反彈與鎮壓,但在那之前,我會繼續找答案,因為我是那個願意,不讓上一代的承襲,放進他身體裡,而是要他擁有內在的智慧,並且策動著他,去完成他這一輩子想完成的,如此而然,好好地生為人,感受地球的脈動,去體驗各種可能與律動,然後能好好安在此時此刻。
我願意,繼續找尋與孩子未來的答案,因為我知道,頭薦骨課程的出現,是其中一環,再來會有更多更多,等著我去解答,因為,我看見孩子在享受天然沐浴下的燦笑,是什麼都比不上的,有時,我會覺得,人們太自以為了,大自然裡處處都是玩具,而且都是生命,永遠都不用擔心有任何污染,每一刻,都是創造,都是可能。
我會希望,未來的孩子,能沐浴在這樣的可能下,享受著每一刻生命所帶來的驚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與孩子之間的相處,不應用教育二字框架著,而是回到人與人之間,心的交流,放下原本思維,與孩子成為自然而然地相處,會發現,原來無形之中,問題不在只是問題,而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加入未知的領域,好好地探索,好好地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陣子,有時孩子玩一玩,會突然跑到我後面,硬是把我往前推,嘴裡喊著:「開!開!開!」意思就是要我讓開,留點空間給他。我以為,他只是要借過,沒想到,接下來,他把小小的手,放在我肩膀上,輕輕地開始按摩!
直到,那夜,開了燈,發現眼裡所觸及的都是鮮血時,當下,我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都不是勇敢的。
「啊~~~~」夾帶著一陣慘叫,跟無數個東西跟著跌落的聲音,我回頭看,才發現,孩子整個人已經一臉茫然地坐在地上,手裡握著自己的水瓶。
從孩子學會走路之後,每次到閣樓的遊戲間,往往都不會只停在遊戲區,總會直直地往兩側的儲藏室裡衝,然後面帶笑容地,帶著挖到的戰利品,跑到我們面前,再帥氣地把那些東西丟下,繼續回去挖寶。
他的每一天,幾乎都一樣,卻仍可以從中找到樂趣,回過頭來看,我們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生活過得重複且無趣了?
當疫情將世界的大門關起後,我與孩子,就這樣,開始專心地在與自己父母的家中生活,少了平常喜歡的外出活動後,除了要找更多活動跟孩子玩之後,我發現,更多了與自己以及父母之間的覺察。
這陣子,有時孩子玩一玩,會突然跑到我後面,硬是把我往前推,嘴裡喊著:「開!開!開!」意思就是要我讓開,留點空間給他。我以為,他只是要借過,沒想到,接下來,他把小小的手,放在我肩膀上,輕輕地開始按摩!
直到,那夜,開了燈,發現眼裡所觸及的都是鮮血時,當下,我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都不是勇敢的。
「啊~~~~」夾帶著一陣慘叫,跟無數個東西跟著跌落的聲音,我回頭看,才發現,孩子整個人已經一臉茫然地坐在地上,手裡握著自己的水瓶。
從孩子學會走路之後,每次到閣樓的遊戲間,往往都不會只停在遊戲區,總會直直地往兩側的儲藏室裡衝,然後面帶笑容地,帶著挖到的戰利品,跑到我們面前,再帥氣地把那些東西丟下,繼續回去挖寶。
他的每一天,幾乎都一樣,卻仍可以從中找到樂趣,回過頭來看,我們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生活過得重複且無趣了?
當疫情將世界的大門關起後,我與孩子,就這樣,開始專心地在與自己父母的家中生活,少了平常喜歡的外出活動後,除了要找更多活動跟孩子玩之後,我發現,更多了與自己以及父母之間的覺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親愛的大師導師,我想了解更多關於[原型](archetype)的事。   好的,孩子們,我們開始吧,需要一點時間。首先,在你提問的定義範圍當中,我們需要定錨的是位於你們潛意識相當深處的能量區域。   孩子,當你們自源頭分裂出發,你們會朝向某一個渠道前進。以源頭為中心,有12個渠道往所有宇宙發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我接觸正向教養是在S約莫一歲時帶她參加這兒社區大學的親子課程。 課程中的一切都和我的經驗和想像中的教養不太一樣。這裡沒有說教、沒有批評,只有包容和理解。每週上課都像集體心理治療,讓我能學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有次S拿到一個玩具,她突然往天空發射。最後當然還是回到地面而且還打到其他孩子。 我慌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親愛的大師導師,我想了解更多關於[原型](archetype)的事。   好的,孩子們,我們開始吧,需要一點時間。首先,在你提問的定義範圍當中,我們需要定錨的是位於你們潛意識相當深處的能量區域。   孩子,當你們自源頭分裂出發,你們會朝向某一個渠道前進。以源頭為中心,有12個渠道往所有宇宙發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我接觸正向教養是在S約莫一歲時帶她參加這兒社區大學的親子課程。 課程中的一切都和我的經驗和想像中的教養不太一樣。這裡沒有說教、沒有批評,只有包容和理解。每週上課都像集體心理治療,讓我能學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有次S拿到一個玩具,她突然往天空發射。最後當然還是回到地面而且還打到其他孩子。 我慌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