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的視角,思考108課綱「立意」與「實行」間的距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作者/楊於道

最近一兩年,有關108課綱的議題炒得沸沸揚揚,各方皆提出各自的意見,爭論不休。而筆者正是被戲稱為砲灰的108課綱第一屆學生,歷經兩個學年,我們已步入學測準備期,但在此之前我想作為課綱實施第一屆的學長姊,或許能為日後學弟妹們留下些什麼,不敢說多麼寶貴的經驗,只希望能盡一份棉薄之力,使學弟妹們的路走得更順遂些。

起初我是國中時第一次耳聞108課綱,當時部分教師與家長為此課綱吵得不可開交,但多數學生們仍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升上了高中。首次真正理解新課綱之時,我對它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因為本身並不擅長於課業,而鍾情於所謂「非學科」的事物,此課綱的出現將可能扭轉國內唯有讀書高的學習風氣,且更著重於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的能力。

新課綱所提出的種種制度在我眼中都是如此地充滿希望,多元的入學方式使學生有更多選擇;結合與統整式的教學,使學習更加多變,這毫無疑問是一項德政啊!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人們究竟在爭些什麼呢?首先我認為只有少數政策能夠在上路之初便達到盡善盡美,是人非聖,政策亦為人定,那勢必有些瑕疵,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於此處最大的爭議點便在於其瑕疵的重大程度與後續實行的狀態如何了。

為盡求客觀,我向身邊同校、不同校的友人、教師及家長進行了諮詢,然而其負面評論卻壓倒性地多出正面評論,多數人對其最好的評價也僅僅止步於「立意」良好,卻鮮少有人讚賞其「後續」施行。

108課綱設計之初,以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者為核心,增加素養導向學習,將所學加深加廣,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與面對未來挑戰,並加強多元升學方案,力求適性發展、因材施教,尤其注重學生自主思考。

但顯而易見的是,學生、教師、家長們多數對於108課綱改革大多抱持著負面態度,以下本文將從「學習歷程」、「科目結合」與「學習場域的空間與時間安排」這三個面向討論,提出筆者對新課綱的觀察與建議。

學習歷程系統

首先在學習歷程的部分,其中一個讓人困擾的點是;因為教育部未給予學習歷程製作明確參照,導致高中校方必須向大學端了解其學習歷程所需內容,而兩邊一來一往便消耗了大量時間,造成第首屆學生在第一學年對於如何製作檔案一頭霧水,沒個定數。

這或許有些前期規劃欠妥之感,但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相信繼屆的學弟妹們能大量減少出現此問題的概率,因此這種政策推行的滾動式調整也在所難免,但後續應該加強主管單位、各學校和大學端的溝通,提供學生關於學習歷程在大學申請中的定位與角色更一致的說法,讓學生有更明確可參照的方向。

而在進行歷程檔製作時,我發現有些問題令我不吐不快。首先對「應該」做些什麼當作歷程檔案?相信不少人在高中階段仍對未來尚未有明確志向,希望藉由高中階段進行探索,但歷程檔案從高一入學時便須開始製作,對未有明確方向的學生確實會造成很大負擔。

課綱上路之初原是為保障多元學習與入學方式,於此處卻損失了部分未有明確志向規劃之學生的權益,雖然上傳件數不少,但若無明確志向,許多人會努力往做出各科通用、多元發展的方向製作歷程,但這又相當強人所難了。另外學生若臨時想改變跑道,容易因為先前製作的歷程而束手束腳,擔心前功盡棄,形成一種無形的枷鎖,限制了學生的多元發展。

(不過學習歷程並非強制,學生仍可透過直考、舊式的備審資料或特殊選才進行升學,因此並不能說學習歷程是對高中學生的強制規範。)

再者便是學習歷程檔案與所謂「學科成績」之間的配比了,不少人認為兩階段的申請入學,將歷程與考試視為同樣重要的制度調整,對擅長考試的學生不公平,但此處筆者的態度反而較為正面,因為傳統的升學模式,反映根深蒂固的「考績」本位思維,對善於以社會行動、自主學習、專題研究或具特殊專業技能的學生本身就不公平,整個體制用極度單一的標準規定了怎樣才是「好的學習」,怎樣是「不務正業」。因此這樣的改革,凸顯新課綱企圖打破長久以來僵化升學體制的決心。

然而,即使有這樣的立意,不難看出現今主流升學管道的入學標準前提仍是「學科成績」,需有良好成績作為第一階段,後續才會有學習歷程的評比與面試等,既然如此,那學習歷程的重要性又如何彰顯?消耗更多時間經營學習歷程,意味著將減少學科的學習時間,然而一份優秀的學習歷程卻無法於入學第一階段發揮效用。這很容易使學生與高中校方得出課業與歷程兩者都要做到最好的結論,但這與教改長期反對升學主義、希望解放學生學習壓力的企圖是矛盾的。

再者,現今常見的一種論點認為;學習歷程制度可能因城鄉差距與社會經濟地位帶來不平等。城市中或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學子,或許能因此增加許多學習方向及方式,反之,於鄉村或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學生可接收到的資源明顯較少,兩者有顯著差距。因而要能夠在甄選中達到立足點平等有相當大的困難,且無明確條例進行規範。

此議題的關鍵在於,大學端的評選標準是否會充分考量學生的多元背景?而非齊頭式的只著重歷程的豐富度。目前課綱首屆尚未面臨大學入學階段,這是否真會比過去帶來更大的城鄉、經濟差距仍有待觀察。

科目結合

另一面向,新課綱試圖將科目間的界線模糊化,不同科目相融合,建立統整的教學模式,以擬真的情境為教材的學習,但台灣目前的教育體制,要有效運行此模式存在結構性的困難,首先現今我國教職仍多偏向單科指導,少有教師能同時擅長多元科目,而這也會增加學生跨領域學習的難度。

在個人的學習經驗中我發現到,以社會科的地理、歷史、公民三科舉例,雖統稱社會,卻分由三位教師授課,課程內容難有連結,因此要求學生自行進行科目間的結合顯然不切實際。

筆者建議若從一開始就能在課程架構上以「社會科」這個整體去思考,創造出貫通社會科主要內容地理、歷史、公民的結合課程,再拆分由個別老師至各班進行三科結合指導(此為教學層面『加廣』),而學生則可於課程開始一定時間後,再度拆分為地理、歷史、公民三組,由原先該科教師進行指導。(此為科目層面的『加深』)。這樣也許可讓科目結合的理想,在實踐上更加順利。

突破時間與空間屏障

接下來我想來談談新課綱實行在「時間」與「空間」上遇到的問題,目前台灣教育仍以一節課約四十至五十分鐘、同科目最多只連續兩節的「分節式課程」為主,原因是擔心學生多堂課相連會吃不消,影響學習成效。但若課程轉變為結合式,則需要更長的彈性時間進行課程內容安排,例如上課時的自由討論時間,往往在老師講解完後只剩二十分鐘不到,而下次上課時早已將先前討論的事忘了七七八八,時間根本不足。

同時因108課綱強調「自主行動」的素養,如今眾多科目均改為個人或分組報告的模式,而製作報告則是使用學生的課餘時間。當多數課程皆改為報告模式時,學生的時間壓力也就增大很多,更因為缺少教師從旁指導,容易影響成果質量。故若可將單科課程時間延長,並把自主學習列入課程時間安排,當更切合目前新課綱所提出之學習素養。

另外在學習場域的面向,目前學校教室的空間配置仍是排列整齊的棋盤式座位,此為標準的填鴨式教育的座位安排,並不符合新課綱的理想。或許可考慮嘗試改成小組式座位或其他更具彈性的空間配置方式等,幫助學生藉由課程中的團體活動或開放式小組討論,兼習「自主行動」以及「溝通互動」等素養。

此外,學校若能打破「學習只能在教室」的陳舊思維,增加教室外的學習與行動。這更能達到新課綱希望培養「社會參與」的目的。

總結

最後,我想說的是,時代一直在進步,課綱也不可能一成不變,更好的課綱規劃才能為國家提供更好的人才,改革的前路雖艱辛,也須不斷進行修正與調整,但沒有什麼事是一蹴而就的,行遠還須自邇來。

課綱規劃本意絕不是為難學生,只是希望我國的教育更加進步罷了,課綱前幾屆雖苦,但卻是為日後台灣教育鋪路所不可或缺的,當然這也並不代表我們的犧牲便是理所應當。

我在此只希望提出個人歷經兩年的新課綱教育後所產生的想法,並非是想一味的抨擊新課綱,只希望課綱經過我們的試驗能夠更加進步,讓日後台灣的青年學子們,求學之路更加順遂。

核稿編輯:曹立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習者向前走 的沙龍
58會員
31內容數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2023/05/19
自由、民主與人權,是我們絕不可妥協的基本價值,這已經幾乎成為決大部分台灣人的基本共識了。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危機急遽升溫,台灣位處西太平洋面對中國的最前緣,再加上特殊的歷史文化因素,使得席捲而來的全球緊張局勢,我們首當其衝。若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底氣捍衛我們的價值與尊嚴,我們是真的有可能失去這一切。但堅強的
Thumbnail
2023/05/19
自由、民主與人權,是我們絕不可妥協的基本價值,這已經幾乎成為決大部分台灣人的基本共識了。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危機急遽升溫,台灣位處西太平洋面對中國的最前緣,再加上特殊的歷史文化因素,使得席捲而來的全球緊張局勢,我們首當其衝。若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底氣捍衛我們的價值與尊嚴,我們是真的有可能失去這一切。但堅強的
Thumbnail
2022/07/30
愛是一種珍貴而獨特的人類活動,它存在的意義正好就是因為「人是自由的選擇去愛」,不管是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他的愛肯定的是「他愛的對象」的整體存在,而不只是被弗洛伊德所說的「性本能」驅策的自然反應。因此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必然擁有自由愛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因為所有人類都共同生而為人的這個事實,具有開
Thumbnail
2022/07/30
愛是一種珍貴而獨特的人類活動,它存在的意義正好就是因為「人是自由的選擇去愛」,不管是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他的愛肯定的是「他愛的對象」的整體存在,而不只是被弗洛伊德所說的「性本能」驅策的自然反應。因此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必然擁有自由愛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因為所有人類都共同生而為人的這個事實,具有開
Thumbnail
2022/07/26
這種「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上帝」這個神聖權威的想法,可以視作「權威性格」的一種原型。隨著宗教的影響力式微,這種「權威性格」既然可以完全捨棄自己的尊嚴與主體性,徹底臣服於上帝,那麼當然也可以把自己交託給極權主義的領導者、官方敘事下的「民族偉人」,同時也可以是資本主義那偉大自由市場中「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2022/07/26
這種「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上帝」這個神聖權威的想法,可以視作「權威性格」的一種原型。隨著宗教的影響力式微,這種「權威性格」既然可以完全捨棄自己的尊嚴與主體性,徹底臣服於上帝,那麼當然也可以把自己交託給極權主義的領導者、官方敘事下的「民族偉人」,同時也可以是資本主義那偉大自由市場中「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由於學習歷程檔案必須要在學期間上傳認證,不能事後補做,如果在作為「學力基本測驗」的學測,試題難度還是偏高,又必須得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的情況下,學生高中三年究竟是要以考科為重,爭取進入面試門檻的機會,還是要以豐富學習歷程檔案作為申請大學的主力呢?
Thumbnail
由於學習歷程檔案必須要在學期間上傳認證,不能事後補做,如果在作為「學力基本測驗」的學測,試題難度還是偏高,又必須得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的情況下,學生高中三年究竟是要以考科為重,爭取進入面試門檻的機會,還是要以豐富學習歷程檔案作為申請大學的主力呢?
Thumbnail
最近,看到許多家長、學生與老師們在討論延後上課的問題,到底該不該延後上課。造成許多正、反雙方的唇槍舌戰。對此,筆者在此提出我對延後上課的論述。
Thumbnail
最近,看到許多家長、學生與老師們在討論延後上課的問題,到底該不該延後上課。造成許多正、反雙方的唇槍舌戰。對此,筆者在此提出我對延後上課的論述。
Thumbnail
上週剛結束的學測,是108新課綱實行後的第一屆學測。然而這次國寫作文題目「樂齡出遊」以及「當我打開課本」,可能是個不符合新課綱精神的測驗方向,甚至與研究試卷的測驗目標相左。只要知道108課綱的學生,在校期間遇到各式新課程,就能明白這次的作文題目如何與課綱背道而馳。
Thumbnail
上週剛結束的學測,是108新課綱實行後的第一屆學測。然而這次國寫作文題目「樂齡出遊」以及「當我打開課本」,可能是個不符合新課綱精神的測驗方向,甚至與研究試卷的測驗目標相左。只要知道108課綱的學生,在校期間遇到各式新課程,就能明白這次的作文題目如何與課綱背道而馳。
Thumbnail
起初我是國中時第一次耳聞108課綱,當時部分教師與家長為此課綱吵得不可開交,但多數學生們仍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升上了高中。首次真正理解新課綱之時,我對它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因為本身並不擅長於課業,而鍾情於所謂「非學科」的事物,此課綱的出現將可能扭轉國內唯有讀書高的學習風氣,且更著重於培養學生「面對未來」
Thumbnail
起初我是國中時第一次耳聞108課綱,當時部分教師與家長為此課綱吵得不可開交,但多數學生們仍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升上了高中。首次真正理解新課綱之時,我對它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因為本身並不擅長於課業,而鍾情於所謂「非學科」的事物,此課綱的出現將可能扭轉國內唯有讀書高的學習風氣,且更著重於培養學生「面對未來」
Thumbnail
📷 《108課綱》至今已推行2年,相信爸媽或多或少都聽過、不陌生,108課綱全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只要滿足2個條件就適用: 92年9月1日以後出生 108年9月就讀高中一年級以下 為什麼我會想花時間了解108課綱?讓老師來教不好嗎? 如果我對新課綱掌握度夠高,可以配合學校老師或是
Thumbnail
📷 《108課綱》至今已推行2年,相信爸媽或多或少都聽過、不陌生,108課綱全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只要滿足2個條件就適用: 92年9月1日以後出生 108年9月就讀高中一年級以下 為什麼我會想花時間了解108課綱?讓老師來教不好嗎? 如果我對新課綱掌握度夠高,可以配合學校老師或是
Thumbnail
📷 《108課綱》是台灣首次以連貫的方式發展12年國民教育,歷經10年的籌備時間,從學生需求的角度規劃:(1) 結合生活場景、(2) 整合生活應用、(3) 強調數位時代所需的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對於歷經「大學聯考」的爸媽來說,《108課綱》無疑是一項全新的挑戰,無論孩子是小學、國
Thumbnail
📷 《108課綱》是台灣首次以連貫的方式發展12年國民教育,歷經10年的籌備時間,從學生需求的角度規劃:(1) 結合生活場景、(2) 整合生活應用、(3) 強調數位時代所需的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對於歷經「大學聯考」的爸媽來說,《108課綱》無疑是一項全新的挑戰,無論孩子是小學、國
Thumbnail
文/黃婷鈺 圖/古悅  108課綱-似乎是難以意會的名詞,但卻平凡到我們高中生的日常都與它有關,實行至今也有一年多的新政策,讓我們直擊校園的實際成效是否如教育部所說的培養學生素養,還是只是換湯不換藥?對於學生來說是否有達到更高的學習效益?而校方與老師們在執行新課綱時做出了什麼不同又或是遇到什麼困難?~
Thumbnail
文/黃婷鈺 圖/古悅  108課綱-似乎是難以意會的名詞,但卻平凡到我們高中生的日常都與它有關,實行至今也有一年多的新政策,讓我們直擊校園的實際成效是否如教育部所說的培養學生素養,還是只是換湯不換藥?對於學生來說是否有達到更高的學習效益?而校方與老師們在執行新課綱時做出了什麼不同又或是遇到什麼困難?~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除了在各科目的授課內容以及時數有相當大變動之外,最讓高中師生以及家長焦慮的,可能就是「學習歷程檔案」了,學習歷程檔案到底是什麼?應該要如何準備呢?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除了在各科目的授課內容以及時數有相當大變動之外,最讓高中師生以及家長焦慮的,可能就是「學習歷程檔案」了,學習歷程檔案到底是什麼?應該要如何準備呢?
Thumbnail
與108課綱相關的講座,這是我聽的第三場,這場來的人最大咖,連教育部長都蒞臨。 每一場得到的資訊不一樣,第一場知道考高中叫會考,考大學方式有二:學測加申請入學或指考。會考與學測共同點是題目的字數非常多,合計數約是3~4萬字,因此,正確理解題目非常重要,偏偏,許多學生的第一個關卡就是閱讀理解。
Thumbnail
與108課綱相關的講座,這是我聽的第三場,這場來的人最大咖,連教育部長都蒞臨。 每一場得到的資訊不一樣,第一場知道考高中叫會考,考大學方式有二:學測加申請入學或指考。會考與學測共同點是題目的字數非常多,合計數約是3~4萬字,因此,正確理解題目非常重要,偏偏,許多學生的第一個關卡就是閱讀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