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9/2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的決心也像中秋節的煙火一樣轉瞬即逝嗎?從情緒以及認知面剖析你無法堅持的原因

前幾日在做2021年第三季的復盤時忽然發現,有好幾個希望養成的習慣中間都落下了好幾日沒有執行,兩三個計畫徹底被我拋在腦後,少數有達成的目標還都是集中在第三季的後半段時間才緊湊地完成的,跟小學生總在寒假結束前兩天才會開始寫作業的情形一樣。
雖說三個月過完不算是一無所獲,但由於效率實在不高,所以我開始針對這種所謂的「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現象進行了一些思考和調查。結果發現這種現象的成因,基本上可以從兩個層面來進行剖析。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希望能夠更了解自己為甚麼無法堅持習慣,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認知面
  1. 忘記了:這一點很簡單,就是純粹不記得自己有打算做這件事。遇到這個情形時,可以適當地反思一下為何會想要做這個行為。如果發現其實並沒有執行的必要也可以刪除,確認真的希望付諸行動的話再來考慮解決方式。
  2. 延遲滿足與即刻享樂的鬥爭:幾百萬年演化下來,我們的大腦仍舊比較喜愛當下行動、即刻滿足的感受,畢竟當時的環境確實不容許人類過久的推遲享樂,很可能吃了一頓就沒有下一餐了。一直到社會的制度建立起來,延遲滿足所帶來的價值才慢慢地體現出來。而這樣的反轉僅發生在短短地千百年內,所以當你在耍廢跟用功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時,千萬不要責怪自己,因為那是正常的。 對我們的大腦來說,馬上就能夠得到正面回饋的行為才是能夠理解並且推崇的行為。即便某些好習慣或者針對目標的努力已經確知能夠在未來帶來好處,對大多數人而言仍然會有一種:「道理我都懂,但是我懶/做不到/沒空….(後面可以填各式各樣的理由)」的感覺。 簡單來說就是,多數人的大腦對未來會有的好處一點概念也沒有,相比於虛無飄渺的未來,當下的快樂更吸引我們的腦袋。

情感面
  1. 行為本身不吸引人:卡在這一點的話,基本上連要執行都覺得很難,因為這個行為並無法勾起人的任何慾望,或者要開始行為的代價太高,可能剛開始就會落下許多天的進度無法前進。有菸癮的人要戒菸,或者過重的人要開始減重都屬於這個範疇。
  2. 做久了之後感到無聊:要開始這個行為並不難,但是堅持下去不容易,因為在持續進行某項行為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千篇一律、缺乏刺激。通常是腦力相關的作業比較容易遇到這種問題,比方說要持續寫作的作家、維持影片產出的youtuber們,很可能在創作一段時間之後覺得疲倦難以繼續。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即便我知道只要我每天少碰一點手機就能夠有更多創作的靈感,我依然很難抵抗手機的誘惑好好地放空QQ

如何解決?
知道了上面四種造成行為無法持續的原因,後續應該怎麼做呢?難道我們只能屈服在演化力量的淫威之下,讓想做的事只是夢想,大聲喊出「我就爛」嗎?其實還是有解決方式的,接下來將針對上面提到的四種原因,試著提出可行的解方:
  1. 提醒自己:將開始某個行動所必需的「提示」設定好。比方說要養成吃維他命的習慣,那就將維他命放在自己的書桌或者水杯旁;要養成背單字的習慣,就在手機的行事曆上面設定每日早上八點的背單字鬧鐘;或者要養成坐到書桌前就學習的習慣,可以把書桌上學習以外的東西全部都清掉,只留下「學習」的提示。這一點專剋忘記要執行習慣的問題。
  2. 定期復盤:意即定時追蹤自己執行該行為的情況,不管是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年,只要追蹤即可。這一條方法不但可以確保不會忘記,也能夠使我們的大腦更加明確地認知到「自己有在進步」這一件事,這種喜悅感相當於正向回饋,能夠讓大腦對執行這項行為更有興趣。不過定期復盤除了是一個解方之外,它本身也是一個習慣,所以記得也要設定好提醒自己的提示喔!
  3. 好處綁定:把一些本身不太吸引人的習慣,和維持生理所需的習慣(ex:吃飯、睡覺)或一些自己的興趣綁在一起的話,能夠提高執行這個習慣的動力。舉例來說,如果在吃飯之前先背單字的話,背完單字後吃飯填飽肚子的滿足感就會漸漸地與背單字這個行為綁定在一起。規定自己複習完學校的功課後就可以閱讀自己喜愛的小說一小時,大腦在「期待」閱讀小說這件事時分泌出來的多巴胺會讓你不自覺地愛上複習功課這件事,久而久之複習就不會變得那麼困難。
  4. 減少阻力:前面有提到,一個習慣之所以缺乏吸引力有可能是因為要開始進行的代價太高。針對這種情形,我們可以盡量將執行它的阻力降到最低。如果今天的目標是養成運動的習慣,那比起一開始就選擇去健身房健身,可能先試著飯後到附近的公園散步會更容易執行一點。倘若希望每天能多攝取一點水分,那先練習攜帶一個容量適中的保溫杯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既能夠避免太重不好攜帶的問題,又能夠省去頻繁裝水的麻煩。
  5. 忍受無聊:沒錯,針對無法執行習慣的第四個成因的解方只有一個,忍受它! 當我們持續進行一件事情一段時間之後,大腦常會進入自動駕駛模式,對這時候的大腦來說,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情已經無法帶來太多的刺激了,在這種無聊的狀態之下,大腦會渴求多巴胺的刺激,所以會嘗試改變行為。但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堅持相當一段時間才會有效果的,像是每日慢跑、持續寫作,這些行為在執行的過程雖少有外來的刺激、稍嫌枯燥,長時間堅持帶來的好處卻會超出我們的想像。對於希望精通一項技藝的人來說,能夠忍受無聊的能力特別重要,因為即使再怎麼喜愛一樣事物,長久的練習也會使你與它相看兩厭。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成功的因素並不是天分或熱情,而是他比其他人更能夠忍耐無聊。 不過我們喜新厭舊的大腦在培養習慣上還是有給我們一些好處的,研究表明,大腦只要持續進行一項活動25分鐘,就會慢慢進入到沉浸模式,條件充足的話還能夠進入到「心流」狀態。所以只要撐過前面那個因為厭煩而不願意開始的25分鐘,大腦就會漸漸地只專注在這個行為本身,我們就能不知不覺地把行為完成了。

結語
大腦確實是演化中相當有趣的存在,它就像演算法一樣,盡可能地將有益於生物生存繁衍的行為進行優化,省去那些不確定的、耗費能量的行為模式。有時候覺得生活好難,其實是因為現在的社會相較於我們遠古的祖先已經有了太大的變化,腦袋的生存程序有很大部分需要更新的緣故。所以當發現無法達成目標的時候不要急著責備自己,可以先感謝一下大腦為了你能夠快樂生存下去所做的努力,然後再來思考怎麼對付它X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