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與我們艱難的生活:讀《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不同人、不同學科會給出非常多的描述與答案。如果要把這些答案都收集起來,可能必須建造一間地球也乘載不下的圖書館。但是,這好像不只是一個抽象的、與日常生活無關的問題;而是一個對每個人都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對「人是什麼/我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回答,也幾乎決定了我們怎麼過日常生活,怎麼樣考慮別人在自己生命中的地位。
俗話說的好:「隔行如隔山」。特別是在今天,各個學科都發展得非常深入、詳盡的年代,平常專注在不同學問上的人,很難去吸收一本專業的、但卻非本科的好書。因此,劉國英教授的《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雖然在漢語哲學界是一本經典之作,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大概從翻開的第一頁,就會看到無數個不曾讀過的專業術語。不過,其實這本書裡的很多內容,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幫助很大的。因此,我們認為寫一篇比較簡單的、讓一般人能夠進入這本經典的地圖,是件很有益的工作。
說了這麼多,到底我們要討論什麼呢?為了避免讀者走入一座看不見前景的迷宮,我們先在這裡預報:我們要討論「身體」如何在世界中運作,以及怎麼樣協調外在世界與自己的衝突。
劉國英:《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截自HyRead ebook圖書館

在思考前,我最確定的是什麼?

哲學家常常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我們最確定、無法懷疑的事情,什麼可以作為知識最可靠、最穩固的起點?一個可能的答案是:我們在世界中存在。畢竟,不論我們如何去思考「人類」,人是意識、頭腦、或是神經系統,甚至即使人只不過是某種「錯覺」等等;那至少,確實有這種「錯覺」的存在。所以,「我們存在」似乎是一件無法否認的事實。

身體,是往世界去的存在

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我們存在,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嗎?為什麼要白費力氣提這件事?其實理由很簡單:透過這樣的強調,我們會更容易會發現「身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我們,總是依賴某些人際關係活著。但是,如果我們被傷透了心,對每個人都感到失望;那我們也可能會把心關起來,只和別人維持表面上的關係。我們的心、意識可以這樣做;但是對我們的「身體」來說,卻是不可能的。身體,總是需要水、空氣、陽光;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要這樣做,身體總是需要世界、持續的與外在世界交換一些物質。身體不但活在世界之中,並且總是主動的需求、走向這個世界。

器官與身體:身體怎麼協調各個部位?

不過,一旦我們把身體放置在世界之中,就會對身體的運作方式產生疑惑。在世界中,桌子與椅子是兩個不同的、可以互相獨立的東西;身體的各個部位之間,也是這樣的關係嗎?譬如說:我們的身體中有許多不同的器官,眼睛是用來看的、耳朵是用來聽的等等。身體,就是不同的器官分別運作,然後把所接收的資料與反應「相加」的總和嗎?
根據這本書的研究,我們有蠻大的信心說:應當不是。身體遠遠不是每個器官各自運作,然後簡單的相加而已。譬如說當我們在踢足球的時候,並不是先用眼睛測量腳與足球的距離,再用腳踢球;而是二者同時運作把球踢出去。
你可能會說:這只是眼睛與腳發揮作用的間隔時間很短,不代表兩個器官通過某種「非器官」的東西連結在一起。梅洛龐蒂/劉國英舉出了更明顯的例子:切除了四肢之一的人,他們在已經被切除的部位,還是會感到疼痛;這是醫學所說的「幻肢」現象(phantom limb)。如果身體只是器官的相加;那麼器官已經被切除了,怎麼還會有感覺呢?看來,各個器官的「感覺」不只是被記錄在那個器官當中,而是記錄在整個身體裡面。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作為一個整體,記憶著我們一直以來,身體各部位的協調方式、習慣與感覺。

結語

OK,說了這麼多,好像還是在說一些人盡皆知的事情啊?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相關?但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剛才所提到的每一點,都可以應用在生活上。
如果我們知道「身體」不只是各個部位的結合,而是一個整體,連結各部位的感覺與行動。那就代表:我們對身體的保養,不能只是保養身體的每個部分;而是也必須發揮、訓練身體各個部位間的連結,去進行某種讓全身同時參與的運動。單獨訓練某些部位雖然好,但並沒有完整發揮出身體的正常機能。
再來是:我們始終都需要世界;我們只要還有身體的一天,就不可能擺脫自己對世界的需求。人際關係也在這層關係裡;因為在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我們不可能凡事都自己來,而是必須仰賴來自其他人的商品。舉個極端的例子:即使是不踏出房間門的家裡蹲,也必須有人在他的門口送飯,才能夠活下去。因此,如果我們連最基本的生存都與他人有關,那我們怎麼可能逃避所有的人際關係呢?所以,如果我們重新檢視最普通、最熟悉的「身體」,可以幫助我們切實的選擇「A關係或B關係」,而不是選擇拒絕一切人際關係。
結尾後PS
本篇文章的重點在於「普及」,所以盡量只提到最基礎的幾個觀念;如果想看關於「身體」的更進一步探討,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催眠術,可以治療當代社會的文化病症?畢來德談《莊子》X艾瑞克森〉
本文首刊於Readmoo閱讀最前線,特此致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68會員
143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丑,不管他在舞台上多麼盡力的表演、思考與隨機應變;但是,最終看表演的人會不會笑出來,還是取決於觀眾自己。 他不知道在醫院的你,明天如何,那是醫生的工作、由醫學的進步所決定的;他只期望,今天能夠讓你笑得出來。
《深河》的故事藉由一趟印度之旅展開,其中旅行團的一員是失去了妻子的磯邊。磯邊踏上旅途的原因,是因為妻子臨終時企盼她能夠轉世,並且拜託丈夫說:「在這世界的某處。我們約好,一定要……找到我呦!」於是,一直以來都是刻板的、大男人主義的、羞於向妻子表達愛情的「普通」日本舊式男人的磯邊,踏上了追尋轉世的路途。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終點。但是,困擾我們的往往不是死亡,而是「為什麼這麼快」、「為什麼是我?」因此,當我們遇到意外、疾病、青壯年的突然逝去,常經歷到一種絕望的沉默。生命中熟識的一切都不再有滋味、意義。 任何人談論死,都只能夠談論「死亡」對活人的意義;而不再能了解對離開的當事人、對我們摯愛卻已經不在的那
人類是無法接受死亡的生物。就算我們能接受自己的死亡,但卻絕對無法接受他人的死亡。《深河》中,普通、不起眼的日本男人磯邊在妻子突然的癌末與死亡之後,他再也無法偽裝一如往常的生活。磯邊從來不曾想過什麼是愛情;直到痛苦的經歷強迫我們去了解:渴望永遠在一起就是愛情。
一個人,要怎麼在另一個人生命中發揮療效呢?盧雲的回答是:因為有痛苦把「我們」連結起來。不過,在提到如此內在、深不可測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另一個比較明顯、有實證性的問題:需要幫助的人,當他面對什麼樣的治療者,才能安心、坦然的說出困擾他的事情?
這篇文章將以畢來德( Jean François Billeter)的思考為中心,談談他對現代世界的觀察、診斷,以及他所提出的治療方法。他認為:我們走入歧途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幾項我們對「人類」一詞的錯誤定義:
小丑,不管他在舞台上多麼盡力的表演、思考與隨機應變;但是,最終看表演的人會不會笑出來,還是取決於觀眾自己。 他不知道在醫院的你,明天如何,那是醫生的工作、由醫學的進步所決定的;他只期望,今天能夠讓你笑得出來。
《深河》的故事藉由一趟印度之旅展開,其中旅行團的一員是失去了妻子的磯邊。磯邊踏上旅途的原因,是因為妻子臨終時企盼她能夠轉世,並且拜託丈夫說:「在這世界的某處。我們約好,一定要……找到我呦!」於是,一直以來都是刻板的、大男人主義的、羞於向妻子表達愛情的「普通」日本舊式男人的磯邊,踏上了追尋轉世的路途。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終點。但是,困擾我們的往往不是死亡,而是「為什麼這麼快」、「為什麼是我?」因此,當我們遇到意外、疾病、青壯年的突然逝去,常經歷到一種絕望的沉默。生命中熟識的一切都不再有滋味、意義。 任何人談論死,都只能夠談論「死亡」對活人的意義;而不再能了解對離開的當事人、對我們摯愛卻已經不在的那
人類是無法接受死亡的生物。就算我們能接受自己的死亡,但卻絕對無法接受他人的死亡。《深河》中,普通、不起眼的日本男人磯邊在妻子突然的癌末與死亡之後,他再也無法偽裝一如往常的生活。磯邊從來不曾想過什麼是愛情;直到痛苦的經歷強迫我們去了解:渴望永遠在一起就是愛情。
一個人,要怎麼在另一個人生命中發揮療效呢?盧雲的回答是:因為有痛苦把「我們」連結起來。不過,在提到如此內在、深不可測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另一個比較明顯、有實證性的問題:需要幫助的人,當他面對什麼樣的治療者,才能安心、坦然的說出困擾他的事情?
這篇文章將以畢來德( Jean François Billeter)的思考為中心,談談他對現代世界的觀察、診斷,以及他所提出的治療方法。他認為:我們走入歧途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幾項我們對「人類」一詞的錯誤定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們的身體的確是一種獨特的物。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總是「恰好」與主體形影不離,我們總是會看到自己的手、自己的腳、尤其自己鼻頭的一小部分。身體如此地總是出現,以至於我們的知覺與意識能夠準確地在多數用不到的時候將他們忽略掉,譬如你的鼻頭,我們可不總是注意到它在自己的視線裡面。
Thumbnail
  從病人的案例裡面,我們可以發現到,當我們的身體在進行習慣性動作時,我們周遭的物會是一些可操作物(Manipulanda)而非某種傳統意義下客觀世界裡的對象物。我們的身體也不是外在世界裡的客觀身體,而是一種能力,一種讓行動落實在世界裡面、讓那些可操作物被使用的能力。
中醫學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強調了人與天地自然界以及社會環境之間的密不可分性。 瞭解和掌握這些原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保護和改善自己的健康。
  我們去設想那些我們無法辦到的事情,然後去不合時宜地渴望它。就像飛翔一樣,我們就不是那種有翅膀的生物、我們沒有能符合條件的骨骼與肌肉,更不用說羽毛。年老的時候,我們不過就是成為了不適合奔跑的那種生物罷了,沒有什麼阻礙本身就存在,我們的身體能做到一切我們的身體能做到的事情。
  站立起來之後,我們得以主動前往那些我們首先看見的地方。但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且擁有更多縱向的觀察。東西太高了我拿不到、面前的阻礙太重了我推不動,當我飢餓時,取代奶瓶給到我的是「吃飯時間還沒到」。種種無能為力將我們的行為與意志區分開來,意志做得到、是身體不行。意志在上方主導,行為則在面前受到檢視。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身心相互影響的傳說故事,並談到了一些與人體健康相關的真實案例。 這證明瞭心念對健康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具體的例子和實驗結果來支持這一觀點。 同時指出了摒棄刻板印象和執著的道理,以及心態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Thumbnail
身心靈的成長身為首,不輕忽身體各部位的傳訊暢通,才能讓心靈自在提升,顯化更好能量在生活日常。 如果沒有好的身體 判斷容易錯誤,思想會受限,靈感也匱乏。 身體70%由水構成,若不通暢營養無法吸收,新陳代謝也難正常。身體幾個部位警訊,也是靈性的指引別忽視,給予這些部位需要的關愛保養,會讓身體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們的身體的確是一種獨特的物。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總是「恰好」與主體形影不離,我們總是會看到自己的手、自己的腳、尤其自己鼻頭的一小部分。身體如此地總是出現,以至於我們的知覺與意識能夠準確地在多數用不到的時候將他們忽略掉,譬如你的鼻頭,我們可不總是注意到它在自己的視線裡面。
Thumbnail
  從病人的案例裡面,我們可以發現到,當我們的身體在進行習慣性動作時,我們周遭的物會是一些可操作物(Manipulanda)而非某種傳統意義下客觀世界裡的對象物。我們的身體也不是外在世界裡的客觀身體,而是一種能力,一種讓行動落實在世界裡面、讓那些可操作物被使用的能力。
中醫學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強調了人與天地自然界以及社會環境之間的密不可分性。 瞭解和掌握這些原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保護和改善自己的健康。
  我們去設想那些我們無法辦到的事情,然後去不合時宜地渴望它。就像飛翔一樣,我們就不是那種有翅膀的生物、我們沒有能符合條件的骨骼與肌肉,更不用說羽毛。年老的時候,我們不過就是成為了不適合奔跑的那種生物罷了,沒有什麼阻礙本身就存在,我們的身體能做到一切我們的身體能做到的事情。
  站立起來之後,我們得以主動前往那些我們首先看見的地方。但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且擁有更多縱向的觀察。東西太高了我拿不到、面前的阻礙太重了我推不動,當我飢餓時,取代奶瓶給到我的是「吃飯時間還沒到」。種種無能為力將我們的行為與意志區分開來,意志做得到、是身體不行。意志在上方主導,行為則在面前受到檢視。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身心相互影響的傳說故事,並談到了一些與人體健康相關的真實案例。 這證明瞭心念對健康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具體的例子和實驗結果來支持這一觀點。 同時指出了摒棄刻板印象和執著的道理,以及心態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Thumbnail
身心靈的成長身為首,不輕忽身體各部位的傳訊暢通,才能讓心靈自在提升,顯化更好能量在生活日常。 如果沒有好的身體 判斷容易錯誤,思想會受限,靈感也匱乏。 身體70%由水構成,若不通暢營養無法吸收,新陳代謝也難正常。身體幾個部位警訊,也是靈性的指引別忽視,給予這些部位需要的關愛保養,會讓身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