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另一個抱怨型的連載,大概預計也是8周以上的分量。基本上,請不要來要求參考資料,我沒有要投論文或集結這些系列出書,純粹憑感覺寫爽的,至於各位覺得我是看了哪些東西?自己也不知道,沒在記錄,請別一直問,謝謝。
嗯,分歧點這個講法,感覺好像是多恐怖還是命運的抉擇,其實沒那麼誇張啦,只是個人認為這種講法比較可以連貫。
台灣的微妙與彈性,還是要從「階級」談起
在講分歧點前,要先提一下過去,這些年筆者看過不少在講「未來」的,往往都是邏輯合理,但是……因為對「過去」解釋得不夠清楚,陷入一種「大局觀很正確」,實際狀況卻不是如此的說法。
這也沒關係,就結果論來說好就好,只是說,就想要知道狀況,學習、吸收知識與經驗的立場,去找一個預言家去拜,好像不大對吧?畢竟拜大師跟想要自己求知的目的不同。筆者個人色彩中,嚴格說教師的比重很高,對當天師沒興趣,寧可學生學得無趣煩躁,也不要聽得精彩有趣卻實際上無所得。
回來直接破題吧,筆者覺得台灣現在處在一個很微妙的狀態,因為長期面對中國武力併吞、經濟磁吸的壓力,讓台灣處理各項事情時,具有很高度的彈性,尤其疫情這兩年,不管國內怎麼說,國際上的看法始終是很正面,雖然不乏酸溜溜說是依靠境外封鎖跟全民追查,但現實來說就是兼顧到內外發展各種平衡。
不然看看歐美國家,哪一個不是顧此失彼?為何人家會這樣,台灣卻沒有出現連鎖反應,一次錯就錯到底,全國被疫情橫掃?
筆者個人的看法是,這是因為台灣的階級被打掉的結果,不僅僅是國民黨來台後清掉日治時代菁英那種,也不是扶植我們外省族群為中產階級的延續。講「打掉」也不大適合,現狀不是只有強力拆掉這方法,而是透過各種社會變遷、傳統價值的轉移或拉扯、以及內外壓迫等等產生的結果。
總之,就是筆者得花很多時間解釋前因,才能講到分歧點。
對於「階級」的雞同鴨講
首先解釋一下階級,這究竟是怎樣的東西?筆者常說,其他人也有說,但怎麼好像往往對不起來,彼此之間沒有交集?
因為真的定義不對,一般台灣在講到「階級」兩個字時,偏社會主義、近20年的自由派,他們想像的是一種 social class,根據所讀的書不同,劃分法也不大一樣,最直接的就是財富的擁有量,可以劃分成為有錢沒錢,這常見於經驗太少的大學生身上,他們講了很多,說白了就只認為一切都是有錢跟沒錢。
稍微讀過社會理論的,會偏向用資本的持有程度,較多用馬克思那一路的說法,亦及你有錢但沒有固定資本,就只是個暴發戶。換句話說,你看到社運上多數在講階級的,指的是資本家跟一般人。剛畢業的,或是大學摸過一點相關理論的,常常用這種方法去判別。
然後讀更多的,會把權力結構又放進來,像有碰過韋伯的,會把各種價值觀跟文化生活習俗都加進去,成為一個很廣的社會階層意義。這類人常說的是藍領、勞工、白領、中產、資本家等等;但也不是會這樣講的就是這些人,就筆者所見,絕大多數只是因為看過媒體、網路文章有這樣提,就望文生義的把自己看法套進去,但對實際內涵並不清楚,如資本的擁有跟權力等等,相互關係又是什麼。
更深刻的,拿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經濟、文化、社會、象徵資本去表達,當然跟其功力有關,厲害的可以將台灣社會中各種資本的轉換解釋清楚,做不到的就是說說而已。其中也有人拿
包曼的
液態性去解釋,但這後面涉及越來越多後現代的東西,就筆者個人觀點,欠缺理工基礎去理解技術層面的支撐,解讀以上兩位大師的說法,往往會歪的很厲害。
概念的混淆與標準的快速改變,使「階級」看法落差巨大
總之,筆者要跟各位表達的是,談到階級的時候,在台灣思想偏左派的,解釋的方式是 class。但偏右派的,他們想像的階級是 hierarchy,這是因為現實層面,人類一定會根據各種不同因素,區分出上下有別的階級,就連左派團體強調公平,自己就有導師跟學生的權力差,怎麼可能沒有?(下段會用英文字協助表達,不然中文會完全看不懂)
但 hierarchy 在台灣的解釋是一種等級制度,所以跟階級相差甚遠。筆者就發現過,去跟偏右的,尤其某類黨國背景出身的人談階級,他們都是用 hierarchy 的角度切入,所以無法理解 class 的意義。
這點,不是只有右派,不少年輕的「雙北公教三代」的同學,常常就把 hierarchy 跟 class 混在一起。其中最嚴重的大概是把 class 的階級劃分,直接貼在 hierarchy 上,而他們會自稱左派,但談事情尤其是在文化面上,手段是非常的有保守色彩,只是會講進步價值而已。
所以筆者自己有時候都覺得好笑,就價值觀偏向新古典自由的我們,在這個年代可說受到已經變質過頭的進步主義抨擊過度保守,保守派則覺得你們還在傾向自由派,殊不知這年頭的自由派早就被社會主義者佔據,所以我們是什麼?哈哈。
但拿「階級」來當探針去檢測其他人倒是很有用,至少能區分對象怎樣看事情,是還蠻清楚的。
而筆者拿去學校,用在上千個學生的分類後,也慢慢看清一些,單純看數據永遠看不出的問題。這是因為,不管你對階級的想像是什麼,總是會有一些劃分的標準,而這些劃分的標準,改變的太過快速,以至於每個世代的人都有不一樣的想像,彼此之間看法產生落差。
而這個想像,過去我們使用世代劃分,通常是10年一代,而筆者自己看看學生的狀況,恐怕3–5年又是一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