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太平盛世的頂點(7)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要破除台灣現在階級翻身困難的做法,就是要畫下一條線,讓這條線之下的人,擁有多條可以往上爬的路徑。如果我們不找點辦法去做,依照現狀去加強,台灣只會內部覺得越來越不公,機會全部都流失。

筆者說的不是什麼高論,就現實主義的角度來說,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嗯……筆者知道你想說什麼,覺得不針對病灶,只治療症狀,這樣對嗎?

減輕症狀就是減少犧牲

那筆者想反問,你確定頭痛不先醫頭,腳痛不先去醫腳,擺著會更好?若是外傷發炎,當下不先處理,嚴重得敗血症還得了。外表看不出問題要診察,你總得先讓患者吃點止痛藥吧,不然痛到在地上打滾,你怎麼檢查。

出血性外傷,當然是症狀先處理,如果頭痛不先止痛,堅持要找根源一次解決,這形同要一個人偏頭痛的狀態去上班,還期待他會把工作做好一樣,套在國家社會,就是持續有人受到傷害,有人因此死去。

在社會上都要注意這種議題,我們常常說犧牲一點點沒關係,但犧牲的都是一個個的人欸。所以拆遷要補償,蓋鄰避設施在你家旁要補貼,都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犧牲的是你,你會願意嗎?這個問題要常常問自己,更要去問別人。那些憂國憂民者,總是會高談犧牲的偉大,但都不會提他自己犧牲了沒。畢竟,自己都在犧牲了,哪會有空來憂國憂民,去看看那些在伊拉克、阿富汗犧牲的軍人,有幾個人會在家整天說社會不公,讓我們來改造一下。

raw-image

階級差距和產業推展,都要避免極端化

台灣現狀已經看到這個問題,我們的科技業吃掉太多資源,這是事實。雖說如果沒有這些科技業,現狀絕對是更慘,然而只吃類固醇也要有限度,我們總得先把這代人拉起來一點,避免局勢變得更糟。

因為,爬上一階很困難,跌下去超簡單。台灣今天若放任這種局勢不管,只在乎表面公平,會有兩種可能:

一種,我們成功限制了各種資本活動,工業壓制下去,得到的是比較公平的差距,但社會整體的生活水準會下降。

另一種,無限制的推展科技業,雞蛋放到同個籃子,內部產業會不平衡,人也不平衡,中國不用打來,自己就先崩掉。

大家都知道要避免這些結果,只是怎麼去做到。

中小工廠一路走來爹不疼娘不愛

筆者能想到的,一個就是教育業先動手,不是徹底改革,或是放產業教育到課本,這沒有用的。產業就是得實習,沒親手做過無法體會。科技業現在不需要更多的租金補貼,而是欠缺人才,所以筆者才會說,從科大開始植入職訓或許是不錯的做法。

但其他產業,就得政府投入資金去拉了,這說來也是10萬字血淚談。台灣中小工廠其實是長期爹不疼娘不愛下發展起來,買一台當年合格的機器500萬,還沒賺回成本,法規就改了,這台就又不合格,這類例子聽過好幾次。不教而殺謂之虐,政府既然明文改變,那麼補助改變也很合理,直接補貼也許太過分,那麼就扶植產業,也就是獎勵各種再生能源、環保設備、再利用設備的發展,尤其法規要解禁。

這幾年聽到法規卡死的案例實在太多,之所以會卡死,除了公務員怕事以外,更多的是搞不清楚狀況的運動分子。

拜託,並不是解禁就是圖利廠商,你什麼都不准做,就是什麼技術都發展不出來。例如各種畜牧業廢棄物、農廢、廚餘,其實涉及很多非常高等的技術,只是沒有科技業那麼炫,生化過程看來平淡無奇,不受這些進步派喜愛而已。(編輯想舉相關例子,但直接插在文章中好像不太好,有興趣的讀者請往下看)

你喜歡戰爭,還是技術發展?

推動這個社會進步,就我們做戰略研究的來看,一種是內生性的,藉由技術發展帶動各種產品生產。另一種是外部性,透過戰爭需求去創造,筆者想請問各位讀者,你們比較喜歡戰爭嗎?

raw-image

今天,太平盛世之所以到達頂點,就是產出跟不上消耗,而我們為了下一代的教育,投入太多讓他們自由選擇,結果時間效率轉換太差。也就是為了學習的「快樂」,失去技術累積的時間,導致畢業出去的學生,學了太多「對工作無用」的知識。

請注意是對工作無用,不是對生活無用,不然我們看小說漫畫幹嘛。

這總得要有平衡,如果今天是隨便做隨便賺的年代,學習效率差還沒有關係。但在技術發展衝不上去,成長果實還沒辦法普及下去,大家都對現狀很焦慮的情況下,這種浪費到後面就會越來越致命,對國家、對個人來說皆是。

現實就是會產生階級,合理的階級避免產業崩壞

筆者是很想說行行出狀元,但現實是總有薪資水準高,社會位階就是高的職業,不然法律跟醫學系的分數為何還這麼高?照那些醫師說,當醫師都好慘,那應該平均底標就可以上了啊。

因為,現實就是這樣,現代醫生的要求就是那麼高,若我們給醫生的薪水太低,又不給予高社會階級的尊敬,那我們會得到的就是10年後的醫療崩壞,因為新的醫生可能連藥理都不懂。

這種平衡,根據職業的需求、難度,對應的人才要求、知識程度,會產生一個現代階級,就是自然。你硬要用各種平等、公義,非專業科目的要求下去標準化,就是會破壞自然平衡。

一旦喪失競爭力,就是大批人口失業

想要讓台灣更上一層樓,總體資源量要變多是一定的,所謂先享受公平分配的果實,通常都是講笑話。現代產業的資本集中度太高,你以為賺幾千億,其實真的進口袋可以花的也沒多少,大部分都要投入到技術更新上,不然過幾年就沒競爭力。

一旦沒競爭力,是整個產業數以萬計的人都失業,這可不是開玩笑。

所以筆者才會說,在現有的狀態下,想辦法提高整體產出,讓我們有富餘的資源可以繼續投入教育。但教育業要思考效率產出的平衡,不能無視成本,尤其是學生的時間成本。

所謂開源節流,只是筆者講的不是現金流而已。


編按:以下簡單舉兩個例子:農地膜的使用對農業生產效率影響極大,但傳統材料為塑膠,近來業者開發出可分解的PLA乃至植物PBS材料的新式農地膜,但目前仍未開放堆肥使用;即使農委會轄下單位實際參與過相關研發。有很多像這樣很實用的技術,卻未必有鎂光燈(比如說這可能農業界外關心的人就不多),相關阻力也不會比較少;綠色和平等環團就認為PLA、PBS材料仍不環保。

另一個例子是可去化廚餘的黑水虻,效果有實證極被看好,但法規上一直未走到產業化的階段,直到今年非洲豬瘟危機後才有條件開放用於飼料添加物


最後是宅編推坑時間(?):戰後的日本現代漫畫雖有眾多戰爭、戰鬥題材,但「反戰」也是常見的主流命題,就連右翼漫畫家也常會避免在作品中表示「喜歡戰爭」。

會說喜歡戰爭的角色,多半和《HELLSING》的少校類似,帶有瘋狂的氣質;這類會把戰爭、戰鬥或掠奪視為理所當然的人物,往往不是反派就是絕世強者或兩者皆是,幾乎都給人不能以道德常識論理或衡量的印象。

而像《幼女戰記》的主角雖然總在戰鬥中顯露狂氣,但內在的上班族人格其實並不想活在戰亂時代,至少也要在大後方後勤不要上前線,這或許比較能反映戰後日本人的「常識」。

至於幸村誠的《海盜戰記》,將戰爭與掠奪描繪為「北歐維京男子的生活常態/常識」,倒是有點特殊的選材和視角,主角則從強悍的戰士變成每天PTSD,渴求無戰爭的新天地發展農業、貿易,這些選材和故事設定、劇情走向反映了作者尊重多元+反戰的偏進步派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6.8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
Thumbnail
先前寫一篇:對台灣的使命感,稍微聊到台灣年輕人、海歸派、僑民和自我認同問題。 在文中我稍微有提到台灣的現狀是很難改變的,在這篇我覺得可以稍微討論一下。 過去我有幾次提到: 台灣的憲政體制和產業環境,並非以其他歐美先進國家為文化和思想基礎,反而是承襲了華人一慣的法家政府的法治和經濟管理觀念。
Thumbnail
先前寫一篇:對台灣的使命感,稍微聊到台灣年輕人、海歸派、僑民和自我認同問題。 在文中我稍微有提到台灣的現狀是很難改變的,在這篇我覺得可以稍微討論一下。 過去我有幾次提到: 台灣的憲政體制和產業環境,並非以其他歐美先進國家為文化和思想基礎,反而是承襲了華人一慣的法家政府的法治和經濟管理觀念。
Thumbnail
要說是誰的錯,這思維太……簡單了,傳產的老闆並沒有突然發大財,他現在有個上億資產,是30年累積下來的,換算每年是300萬,這算什麼暴利資本家?有的還是運氣好,30年前工廠買在偏僻處,都市化後擴張開發,廠房價值狂飆,原來他有預知能力,還是官商勾結數十年就等今天?
Thumbnail
要說是誰的錯,這思維太……簡單了,傳產的老闆並沒有突然發大財,他現在有個上億資產,是30年累積下來的,換算每年是300萬,這算什麼暴利資本家?有的還是運氣好,30年前工廠買在偏僻處,都市化後擴張開發,廠房價值狂飆,原來他有預知能力,還是官商勾結數十年就等今天?
Thumbnail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Thumbnail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Thumbnail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Thumbnail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