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兒童》:當孩子成為媽媽們的競技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流兒童》是本一翻開就使人壓力很大的作品。覺得用「庸俗」來形容女主陳勻嫻或那些貴婦,好像會有點自命清高的感覺,但實在很難不用這個詞彙來表達內心的嫌惡。
這些女角應該都是PTT鄉民會仇的那種女吧。雖然對仇女文化不以為然,但不可否認就是有這種人存在。勢利、愛慕虛榮、一心想飛上枝頭變鳳凰,聚在一起總在互相比較孩子的成績和表現。或許當女人成為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難免焦慮;只是書中這些媽媽的虛榮心,似乎已遠遠超過理應為孩子所設想的。
陳勻嫻為了與貴婦打好關係而逼迫兒子做出的行為太令人傻眼,以致後來得到教訓時有點覺得她活該;只是小孩實在太可憐了。
想起在《您也害怕孤獨嗎?解析邊緣性人格》一書中,提到華人文化與邊緣型人格的關聯,當中引用了外國人的話:中國人總是強調家庭觀念,但其實你們並不是真的愛家,你們愛的是物質生活;你們會拚命工作,卻不願意花時間陪伴家人;你們更重視孩子的成績,而不是親子間的情感(大致意思)。(這段是為了說明幼時缺乏足夠關愛的孩子,容易出現邊緣人格。)
並不是說外國的觀念就一定好棒棒,但這段確實發人省思。
事實上問題並非只是出在《上流兒童》的那些媽媽們,整個社會對課業成績的重視、對親職教養責任的期待,為這些母親形成一股窒人的壓力。她們會如此偏執,正是因為世俗眼光並沒有給她們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這本書太寫實了,幾乎要讓人相信現實世界真的有發生這樣的事。裡面有些佳句也相當一針見血,例如:
跟男主人相反,女主人是不能胖的,胖的女主人會給人一種貧困的錯覺。
不只性別的差異,社會上很多角色都無可避免會落入既定的框架和刻板印象,以致大多數的人都必須辛苦地扮演自身角色「該有的形象」。人類就是這麼擅長彼此為難。
►Facebook:沐謙
►Instagram:@muchienz_ig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108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也很誠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沐謙的小地方 的其他內容
《栗子人殺手》的套路是滿典型的歐美犯罪推理小說,看的時候會一直想到《龍紋身的女孩》和泰絲‧格里森的作品,不過我本人就是喜愛這種懸疑刺激的風格,雖然這本很厚字又超小看得很累,還是孜孜不倦(?)地連續幾天看完了。 不過栗子人的動機有一點我非常不能理解...
衣索比亞有個女生受不了腦中一直出現牆壁的畫面,於是開始啃食牆壁,最後把整面牆吃光。 《停不下來的人》講述的是強迫症,以及強迫症的治療史。作者本身也受到強迫症所苦。他隨時隨地都在擔心自己可能感染愛滋病,只要身上出現傷口,就會瘋狂想著自己得了愛滋病......
再來一本圭吾。這本好看!主題很有創意,懸疑氛圍很引人入勝,重點是沒有爛尾(他可是有很多前科)。 故事關於主角崇史喜歡上好友智彥的女友麻由子,嫉妒的心讓他在愛情和友情之間拉扯。但在另個平行時空,麻由子卻是崇史的同居女友,智彥則為不明原因失蹤。
所謂「B型人格」包括四種子人格:自戀型、戲劇型、反社會型和邊緣型人格。當出現這種人格特質,但還沒到疾病程度時,叫做「人格傾向」;嚴重時就成了「人格違常(或稱人格疾患)」,例如反社會型人格違常。 覺得衛生單位應該多多推廣人格疾患的測試量表和相關觀念,讓更多患者有自我覺察的可能。
非常難看的一本書,優點只有封面漂亮,其他沒了。當初看博客來上一片好評,還有比爾蓋茲評論這本有愛情、懸疑、間諜、歷史等,所以就買了,結果覺得根本被騙,除了歷史之外,其他通通都沒有。 故事在講動盪的俄共時代,小人物的日常。四百多頁的內容,沒有任何劇情起伏,就真的全都是瑣碎的日常。
聽說這本書對於寫故事的人(小說創作、編劇)來說也是基本款。簡單來說它像是一本電影公式,也像以前在學英文寫作時老師教的架構,例如第一段要開門見山,接下來要寫First, Second, Lastly...等等。 看到主角在結局前,都會經歷一段「一敗塗地」、「黎明前的黑暗」,我居然莫名被這點給激勵到。
《栗子人殺手》的套路是滿典型的歐美犯罪推理小說,看的時候會一直想到《龍紋身的女孩》和泰絲‧格里森的作品,不過我本人就是喜愛這種懸疑刺激的風格,雖然這本很厚字又超小看得很累,還是孜孜不倦(?)地連續幾天看完了。 不過栗子人的動機有一點我非常不能理解...
衣索比亞有個女生受不了腦中一直出現牆壁的畫面,於是開始啃食牆壁,最後把整面牆吃光。 《停不下來的人》講述的是強迫症,以及強迫症的治療史。作者本身也受到強迫症所苦。他隨時隨地都在擔心自己可能感染愛滋病,只要身上出現傷口,就會瘋狂想著自己得了愛滋病......
再來一本圭吾。這本好看!主題很有創意,懸疑氛圍很引人入勝,重點是沒有爛尾(他可是有很多前科)。 故事關於主角崇史喜歡上好友智彥的女友麻由子,嫉妒的心讓他在愛情和友情之間拉扯。但在另個平行時空,麻由子卻是崇史的同居女友,智彥則為不明原因失蹤。
所謂「B型人格」包括四種子人格:自戀型、戲劇型、反社會型和邊緣型人格。當出現這種人格特質,但還沒到疾病程度時,叫做「人格傾向」;嚴重時就成了「人格違常(或稱人格疾患)」,例如反社會型人格違常。 覺得衛生單位應該多多推廣人格疾患的測試量表和相關觀念,讓更多患者有自我覺察的可能。
非常難看的一本書,優點只有封面漂亮,其他沒了。當初看博客來上一片好評,還有比爾蓋茲評論這本有愛情、懸疑、間諜、歷史等,所以就買了,結果覺得根本被騙,除了歷史之外,其他通通都沒有。 故事在講動盪的俄共時代,小人物的日常。四百多頁的內容,沒有任何劇情起伏,就真的全都是瑣碎的日常。
聽說這本書對於寫故事的人(小說創作、編劇)來說也是基本款。簡單來說它像是一本電影公式,也像以前在學英文寫作時老師教的架構,例如第一段要開門見山,接下來要寫First, Second, Lastly...等等。 看到主角在結局前,都會經歷一段「一敗塗地」、「黎明前的黑暗」,我居然莫名被這點給激勵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傳統華人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深植人心,尤其對長子或獨子,父母往往賦予更高的期望,同時又過度寵愛。然而,這樣的教育模式,反而容易將兒子養成不獨立、不負責的「廢物」。這些人長大後可能成為啃老族或敗家子,無法承擔社會責任,甚至將家庭財產揮霍殆盡。 長子與獨子的特別地位與心理素質長子或獨子在傳統家庭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個讀者對於蕭瑋萱的小說《處女座》的感想兼書評。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書中情節的反應,並且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憶進行共鳴。文章通過對母女關係以及作為母親自我反省的探討,呼應了小說中的主題。這篇文章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營造了一種與讀者之間的共鳴。
Thumbnail
一個傳記的故事,記錄了作者在豪門家庭中當家教的經歷。書中描述了在富人圈中,家長們注重孩子的教育,並為他們提供各種教育資源以為其爭取入讀常春藤聯盟。這種教育模式雖能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但也對其帶來巨大壓力。文章提出了關於教育與成功的思考,讓人深思。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妳們站好,都是那個賤女人生的賠錢貨。」繼母將晚餐放在桌上,幫爸爸倒了一杯酒後繼續數落道。 「要不是妳們媽媽要了妳爸大半財產,就連房子也要走了,我們家會是現在這樣?還有臉哭,我沒讓妳們跪著吃飯就很不錯了。 看什麼看啊!林竹君,妳眼睛瞪這麽大怎麼回事? 看看妳姊姊,林竹音,過來拿菜。 妳帶著妹妹去廁所
Thumbnail
一部以感情線為主軸,但教育制度的問題卻貫穿且深刻影響每一位角色的韓劇。 南行善—人如其名、內心善良的大嬸女主角,照顧不責任的姊姊之女兒。
時隔多年,終於將第一季的俗女養成記看完了。 從小嘉玲到大嘉玲的成長,好像看見了每一個女生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的拔河拉扯,要乖?要成為賢妻良母?要找個好人家嫁?不能太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太有自己的樣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只是「我覺得」。 但又有誰打從心底問過,那樣的淑女真的快樂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小資女與貴婦到底有什麼關係呢?一般而言,最多能想到的就是消費者與售貨員的關係吧。但還有一種情況,會把兩者看似不會有交集的人牽連在一起,那就是,男人。 或許你們會想,八成是男人在外面養的小三是小資女吧。是也有類似的故事,但今天要說的是關於「婦仇者聯盟」的故事。對,就是婦仇者。 今天的女主角是一位跟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傳統華人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深植人心,尤其對長子或獨子,父母往往賦予更高的期望,同時又過度寵愛。然而,這樣的教育模式,反而容易將兒子養成不獨立、不負責的「廢物」。這些人長大後可能成為啃老族或敗家子,無法承擔社會責任,甚至將家庭財產揮霍殆盡。 長子與獨子的特別地位與心理素質長子或獨子在傳統家庭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個讀者對於蕭瑋萱的小說《處女座》的感想兼書評。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書中情節的反應,並且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憶進行共鳴。文章通過對母女關係以及作為母親自我反省的探討,呼應了小說中的主題。這篇文章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營造了一種與讀者之間的共鳴。
Thumbnail
一個傳記的故事,記錄了作者在豪門家庭中當家教的經歷。書中描述了在富人圈中,家長們注重孩子的教育,並為他們提供各種教育資源以為其爭取入讀常春藤聯盟。這種教育模式雖能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但也對其帶來巨大壓力。文章提出了關於教育與成功的思考,讓人深思。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妳們站好,都是那個賤女人生的賠錢貨。」繼母將晚餐放在桌上,幫爸爸倒了一杯酒後繼續數落道。 「要不是妳們媽媽要了妳爸大半財產,就連房子也要走了,我們家會是現在這樣?還有臉哭,我沒讓妳們跪著吃飯就很不錯了。 看什麼看啊!林竹君,妳眼睛瞪這麽大怎麼回事? 看看妳姊姊,林竹音,過來拿菜。 妳帶著妹妹去廁所
Thumbnail
一部以感情線為主軸,但教育制度的問題卻貫穿且深刻影響每一位角色的韓劇。 南行善—人如其名、內心善良的大嬸女主角,照顧不責任的姊姊之女兒。
時隔多年,終於將第一季的俗女養成記看完了。 從小嘉玲到大嘉玲的成長,好像看見了每一個女生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的拔河拉扯,要乖?要成為賢妻良母?要找個好人家嫁?不能太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太有自己的樣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只是「我覺得」。 但又有誰打從心底問過,那樣的淑女真的快樂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小資女與貴婦到底有什麼關係呢?一般而言,最多能想到的就是消費者與售貨員的關係吧。但還有一種情況,會把兩者看似不會有交集的人牽連在一起,那就是,男人。 或許你們會想,八成是男人在外面養的小三是小資女吧。是也有類似的故事,但今天要說的是關於「婦仇者聯盟」的故事。對,就是婦仇者。 今天的女主角是一位跟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