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釀影評|《回眸》:死亡不是醫療流程的狀態描寫,而是一次真切的「道別」

「review」這個單字有許多意思:檢查、檢討、評論、複習。一部講述生死議題的紀錄片《回眸》的英文片名,也選用了這個詞。這部電影,與這個有許多意思的英文動詞一樣,說來簡單,但擁有許多複雜意義。
在紀錄片裡,《回眸》是什麼樣的動作?
那是當你清楚自己站在人生的盡頭,即將離開這充滿病痛的肉身之際,於是你回頭,回望著自己的人生──是檢討人生,是評論人生,也是複習自己的人生。直到最後,你不再恐懼,直向面前,走向離別。
《回眸》的導演陳志漢並非第一次執導關於生死議題的紀錄片:2017 年,他的首支紀錄長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拍攝莊嚴神聖的「大體老師」(遺體捐獻醫學院解剖教課用),2018 年的《一念》探討「無效醫療」及各種安寧議題,2021 年拍攝大悲學苑宗惇法師及德嘉法師的《回眸》,像是一種轉變,將鏡頭從手術房與病房的「醫療」,移至更深入病人心境的「靈性照顧」。
在病人平均剩餘壽命為三週、清楚自己生命將終結的安寧病房裡,醫護人員在病人身體上施以「緩和醫學」(疼痛控制及症狀緩解),而針對心靈的「靈性照顧」一詞,看似有些宗教意味的莊嚴肅穆,但說來其實簡單:傾聽與溝通,以及「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紀錄德嘉法師及宗惇法師與三位病人冠瑋、瑤華、育姍的傾聽與溝通的《回眸》,便詳實地記錄了病人們的「四道」。
在漫長的病程中,身心靈都因疾病帶來的疼痛,感受到非一般的痛苦折磨,面對死亡的不安與哀傷也越趨明顯。在白色巨塔所構築出來的「醫療」裡,死亡兩字只是流程裡的一次事件、一個狀態,但當病人真切地面對死亡,那是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的緊張、第一次的不安、第一次真正的「告別」。
沒有人能擁有兩次死亡經歷,就連比病人本身更清楚病人身體狀況的醫護人員,也不可能體驗過。所以「靈性照顧」的用意,就是讓病人在面對第一次的情況裡,透過傾聽與溝通,一步一步回望自己的人生,解開不安;也與相處數十年的親朋好友們,真心地「四道」。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