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女性比較情緒化?

長久以來,「女性比男性情緒化」的想法根植人心,而且不只是一般人,連科學家進行學術研究時(尤其是與「情緒」相關的研究),也常排除女性受測者。主要原因就是認定「賀爾蒙變化」(生理週期)影響情緒很大,會造成研究干擾。
究竟這個看法正確性有多高?10月底由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雜誌(Impact factor:4.379,2020年它被引用的次數為全世界所有期刊之第7位)的最新心理學研究,提供了我們很重要的思考切入點。
研究人員的發想,來自傳統觀念中對男女情緒表現的認知、詮釋差異。就以最典型的「運動場」上表現為例: 當男性運動員情緒波動、起伏時(如大吼大叫、言語攻擊、挑釁裁判),會傾向被詮釋為「投入」、「充滿熱情」,而若是女性運動員同樣如此表現,則容易被認定為「易怒」、「不理性」。 更別提,不論是人類研究,或者常用來進行實驗的囓齒動物(如大白鼠),只要研究觀察項目牽涉到「情緒」,女性、雌性受測者就常會被排除在外。
本研究對象為142名18~38歲男女,女性又分為四組,其中一組是「自然生理週期」,其他三組則是「服用三種不同口服避孕藥」。目的當然就是除了觀察男女差別以外,還要進一步觀察是否會因避孕藥影響賀爾蒙,進而影響情緒波動。 實驗共進行75天,採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量表,紀錄受測者每天的情緒起伏,包括正面與負面情緒。
結果如下:
  1. 男、女在75天內的情緒波動「沒有顯著差異」(雖然其間女性受測者會經歷2~3個生理週期)。
  2. 四組女性受測者在75天內的情緒波動「沒有顯著差異」(雖然其中三組服用避孕藥改變了賀爾蒙濃度與週期)。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