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免疫系統問題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青少年時期開始,就一直有免疫系統相關的問題伴隨著自己成長,持續至今也也數十載。
剛開始發生,會對此有種莫名的恐懼,但當時的自己依然需要父母的指引,在醫療院所的選擇上也還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母親帶著四處尋找解決的方法,有科學理論基礎的西醫大多判定為遺傳性疾病,且無法治癒,只能控制與調整。中醫系統則有很多專有名詞,到現在也記不起來是那條氣血脈絡的問題導致。
當時是真的四處求醫,一些小診所會打針,用的是所謂的「美國仙丹」,說穿了就是類固醇相關產品。打入體內後很快的會有作用,數週內就有顯著的成效。但伴隨著的副作用也同樣威力強大。更麻煩的是一停止下來後,原本改善的區域會因為反彈作用變得更加嚴重。於是此種方式也被宣告放棄。
大學時期在外地求學,有間診所可能透過口耳相傳來到我們視野之中,聽信傳言說很有辦法在對付此類疾病問題。於是又有將近一年要兩個城市往返奔波,每次到診所看診與打針、拿藥,且需要完全自費,沒有健保補助。
近社會工作後,慢慢會有病友互助的團體,網路逐漸發達起來,醫學的知識也更容易在網路上取得。當然科技與醫學也不斷進步著。找到一家大型的龍頭級別醫院附設的中醫部門拿一種中藥配方的外用藥,每晚需要上藥,早上則是提早起來把過了一夜的外用藥洗淨後才能出門過一天的生活。有沒有成效呢?多少還是有點改善,但就是整個治療的過程繁瑣複雜程度太高了,最終還是放棄這個方式。
就在要準備轉換工作與生活的城市到蓉城前一兩年開始,則變成規律性的使用類固醇相關的外用藥。此時的類固醇已經在醫學也進步的情況下,有了很安全與精準的比例被製作成為外用藥,但抗藥性則是依然無法被克服,也就是剛剛使用的神速效果,總會在半年到一年後,逐步失去效用。等於會有很明顯的疲乏期感受。可是已經開始長期不在被健保覆蓋的地方生活,兩三個月一次回診的情形之下,似乎也唯有這個方法可以解決。
近年來則又回到可以比較密集回診的狀態,相對的醫師能給的治療方案也更可以有著不斷的修正。除了需要自行注射的針劑外,還有搭配一些看起來藥名就威震八方的藥物,例如什麼滅殺之類的字眼,彷彿絕世武功一般。配合著內外夾擊之下,算是慢慢讓病情也邁入很穩定的狀態。
三不五時的一些疼痛現象,有另一科的醫師開了一種外面藥房很輕易就能取得的止痛藥。原本建議劑量一天兩次,每次一錠。連續吃了一兩個月之後,也開始根據自身的疼痛情況調整使用量。從一天兩次降載到一天一次,並且每天認真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直到又逐步穩定後,再次從一天一次延長到兩天一次,慢慢探索到疼痛忍耐的極限,發現身體在什麼情況下能維持疼痛與使用藥物量的最佳平衡點。
畢竟,身體還是自己的,醫師會給我們建議與處方,但能無時無刻觀察自己狀態的,只有自己最清楚。前提是在醫師確認沒問題的狀態下,逐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也才更能讓身心狀態維持在令自己滿意的曲線上,為自己找回生活的健康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一整天發生的各種故事,車輛在高速移動著,不知不覺彷彿一天收集到的故事與經歷也把心靈的好奇慾都給填滿了。
最近是否被 Metaverse 轟炸了?一起來看看科技界大老、前 Google 執行董事長對其提出的拷問吧?
想想台北小巨蛋原本就不是設計給演出使用,本來是個體育場館,最後檔期卻幾乎都被演出活動搶光光,畢竟演出所造成的經濟效益與影響力實在太大了。(當然體育活動也很重要)有關單位不也因此才開始興建各個城市所謂的「流行音樂中心」嗎?儘管規模與是否合適使用有待觀察,但至少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過去都要不斷的有現金的流動,如同前文所說的銅板又重又多,加上有時候又找不開,確實有許多小困擾。但現在可以透過各種與銀行帳戶連結的電子支付錢包,轉來轉去都是數字在雲端飛,人在地上感謝。確實便利不少。
疫情有結束了嗎?如果連平時算是被關注且理應有更審慎注重的藝人同時傳出有染液的情形,看來還是要繼續用心謹慎,尚不能有放鬆的本錢呢......
我們都能感知到他的老化是如此快速且不可逆,能在這段時間給予更多安寧照護,減少一些折騰不適的積極性處理,至少讓他能在這美好世界的每一天,多點快樂享受,也對我們是種寬慰了。
這一整天發生的各種故事,車輛在高速移動著,不知不覺彷彿一天收集到的故事與經歷也把心靈的好奇慾都給填滿了。
最近是否被 Metaverse 轟炸了?一起來看看科技界大老、前 Google 執行董事長對其提出的拷問吧?
想想台北小巨蛋原本就不是設計給演出使用,本來是個體育場館,最後檔期卻幾乎都被演出活動搶光光,畢竟演出所造成的經濟效益與影響力實在太大了。(當然體育活動也很重要)有關單位不也因此才開始興建各個城市所謂的「流行音樂中心」嗎?儘管規模與是否合適使用有待觀察,但至少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過去都要不斷的有現金的流動,如同前文所說的銅板又重又多,加上有時候又找不開,確實有許多小困擾。但現在可以透過各種與銀行帳戶連結的電子支付錢包,轉來轉去都是數字在雲端飛,人在地上感謝。確實便利不少。
疫情有結束了嗎?如果連平時算是被關注且理應有更審慎注重的藝人同時傳出有染液的情形,看來還是要繼續用心謹慎,尚不能有放鬆的本錢呢......
我們都能感知到他的老化是如此快速且不可逆,能在這段時間給予更多安寧照護,減少一些折騰不適的積極性處理,至少讓他能在這美好世界的每一天,多點快樂享受,也對我們是種寬慰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月前,在診間,醫生再度用嚴肅的表情對我說:恩,臨床實驗的藥無法控制癌細胞。目前除了化療,就是自費標靶藥,一個月20萬,你可以嗎? 莫名的冷靜的我,似乎早就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的,間單的跟醫生說半年一年的醫藥費還是沒問題的。醫生也非常直白的說:這藥最多也就是半年一年就有抗藥性的問題。 我的P
Thumbnail
年老的人,多多少少會有些病痛,我也不例外。 我的耳鳴、飛蚊症是良性絕症,也就是說不會威脅生命,但無藥可治。 耳鳴、飛蚊症,既然無藥可治,當然不必吃藥了。 另外的病,如糖尿病、腳麻、攝護腺問題,都還有藥可治療或控制。 那當然要去看醫生,請醫生開藥。 我去看神經內科,做了檢查。
Thumbnail
現代人免疫力失調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本書由醫學菁英社編著,書中涵蓋認識免疫力/免疫系統、免疫力等於抵抗力等重要的知識,提供日常生活指引以及關於正確飲食觀念與原則。這本書有益於做出正確且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並規劃良好免疫力的積極對策,進而預防罹病或避免惡化。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因為右手受傷選擇接受針灸療法的經歷,並分享了對中醫治療的看法以及自己的醫療經驗。
今天去醫院復診. 在2015年仔仔未滿周歲時,得了一場重病. 住了2次醫院,差不多2個星期, 最後醫院斷為腦脊髓炎, 要長期吃藥. 有類固醇等, 第一.二年時,我有準時吃藥, 但後來發覺得, 這樣不行. 於是我堅持運動等方面, 但自行斷藥, 這麼多年沒有後發, 很幸運. 但在這里看醫
Thumbnail
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健康資訊的時代,我們如何找到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的方法?真正的療癒不僅是暫時的改善,更是長期健康的保障。文章將以兩個關鍵說明如何篩選健康及療癒資訊。
Thumbnail
去年有一次感冒,吃中藥5天,咳嗽沒減少,我去診所改吃西藥。吃西藥的6天中,早餐的飯前血糖飊高到200多(正常人是100以下)。3天後的那次回診,診所內的候診情況有些奇怪,我沒時間,也沒心情問醫生血糖飊高的事情。   西藥吃完後經過了10天,降到150,還是高的。那次糖尿病回診醣化血色素高到7.2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我不否認民俗療法。 但是,建議在那之前,先經過醫療確認, 因為我知道有些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會攻擊大腦,造成行為異常、思覺失調的情形,但只要對症下藥,病情得以控制,痊癒的。 但是,如果沒先經醫療確認,而是家長受到一些錯誤的引導,或自以為是地認定孩子「中邪」,要帶他去廟裡「驅邪」,而用是用毆打
Thumbnail
在臨床上,我們施打藥物除了是幫病患治療之外,最重要的是還需要知道患者對藥物是否有過敏,我的習慣是在注射藥物前還是會問患者是否對藥物過敏,畢竟注射藥物就是一種風險,那麼~故事就開始延續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月前,在診間,醫生再度用嚴肅的表情對我說:恩,臨床實驗的藥無法控制癌細胞。目前除了化療,就是自費標靶藥,一個月20萬,你可以嗎? 莫名的冷靜的我,似乎早就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的,間單的跟醫生說半年一年的醫藥費還是沒問題的。醫生也非常直白的說:這藥最多也就是半年一年就有抗藥性的問題。 我的P
Thumbnail
年老的人,多多少少會有些病痛,我也不例外。 我的耳鳴、飛蚊症是良性絕症,也就是說不會威脅生命,但無藥可治。 耳鳴、飛蚊症,既然無藥可治,當然不必吃藥了。 另外的病,如糖尿病、腳麻、攝護腺問題,都還有藥可治療或控制。 那當然要去看醫生,請醫生開藥。 我去看神經內科,做了檢查。
Thumbnail
現代人免疫力失調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本書由醫學菁英社編著,書中涵蓋認識免疫力/免疫系統、免疫力等於抵抗力等重要的知識,提供日常生活指引以及關於正確飲食觀念與原則。這本書有益於做出正確且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並規劃良好免疫力的積極對策,進而預防罹病或避免惡化。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因為右手受傷選擇接受針灸療法的經歷,並分享了對中醫治療的看法以及自己的醫療經驗。
今天去醫院復診. 在2015年仔仔未滿周歲時,得了一場重病. 住了2次醫院,差不多2個星期, 最後醫院斷為腦脊髓炎, 要長期吃藥. 有類固醇等, 第一.二年時,我有準時吃藥, 但後來發覺得, 這樣不行. 於是我堅持運動等方面, 但自行斷藥, 這麼多年沒有後發, 很幸運. 但在這里看醫
Thumbnail
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健康資訊的時代,我們如何找到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的方法?真正的療癒不僅是暫時的改善,更是長期健康的保障。文章將以兩個關鍵說明如何篩選健康及療癒資訊。
Thumbnail
去年有一次感冒,吃中藥5天,咳嗽沒減少,我去診所改吃西藥。吃西藥的6天中,早餐的飯前血糖飊高到200多(正常人是100以下)。3天後的那次回診,診所內的候診情況有些奇怪,我沒時間,也沒心情問醫生血糖飊高的事情。   西藥吃完後經過了10天,降到150,還是高的。那次糖尿病回診醣化血色素高到7.2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我不否認民俗療法。 但是,建議在那之前,先經過醫療確認, 因為我知道有些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會攻擊大腦,造成行為異常、思覺失調的情形,但只要對症下藥,病情得以控制,痊癒的。 但是,如果沒先經醫療確認,而是家長受到一些錯誤的引導,或自以為是地認定孩子「中邪」,要帶他去廟裡「驅邪」,而用是用毆打
Thumbnail
在臨床上,我們施打藥物除了是幫病患治療之外,最重要的是還需要知道患者對藥物是否有過敏,我的習慣是在注射藥物前還是會問患者是否對藥物過敏,畢竟注射藥物就是一種風險,那麼~故事就開始延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