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伴侶:她的媽媽恐同 #3(之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一篇>提到:她出櫃前幾個月,我們的對話。
出櫃後,她與媽媽的關係如她所預想的出現矛盾
像個被拒於門外的孩子
「你好嗎?」吃早餐時我問。
「很好啊。」她爽朗的聲調,讓人安心不少。
「太好了。後來還有訊息嗎?」
「有啊。她說我很噁心。」她將手機螢幕轉向我。
「嗯~她很難受吧?你呢?」
「我覺得很難過啊,因為真的很難聽。她說我不是她的孩子,她要我把當初可愛的女兒還她,不會承認我。」
「那你覺得呢?」
「我就一直是我啊,是她覺得我變了,滿難過的,但也覺得這是她的課題吧?好像有點理解為什麼她會覺得別人都傷害她、看不起她。」
「怎麼說呢?」
「因為再怎麼說、怎麼做,她都覺得很不開心,我想這是她自己要面對的。」
「嗯~」
「還是會照平常一樣傳訊息給媽媽,但她怎麼回就尊重她吧。」
「好呀,很讚耶。」
「謝謝你在。」
「謝謝你跟我分享。」

她像是預想任何成績狀況的考生,在種種「嚴重」的後果交互穿梭著。直至拿到試卷的時刻,豪邁寫完,然後慢慢放下。剛考完還是會不斷檢討,為明顯的錯誤崩潰,但剩下的就只是平常過日子。
你是怪物/你很噁心/你是惡魔/你讓我丟臉/你們都不把我放在眼裡/你對我很殘忍/不要叫我媽媽/沒事不要找我/我不想與你有什麼連結/你不是我的孩子/不要打擾我的生活/你的怪令人無法忍受/你讓我很不舒服/你的樣子我覺得很討厭/不要出現在我親友面前/我的孩子喜歡打扮,不是一個假男/你或許自我感覺良好,但我非常不舒服/......
雖然還不全然適應,但她已經能與這些文字共處。
而我能做的依舊也只是「傾聽」、「陪伴」、「對話」。
在出櫃後的半年,她時常收到這類的文字洗禮,從難受流淚到後來能夠苦笑面對,也算是走了過來。直至近年,除了她媽媽偶爾的情緒發難外,只要不碰觸到性向的話題,她們通常都能夠正常對話。也曾聽說談及與我相關的事物時,她媽媽會突然沈默或當沒聽到。她也發現媽媽除了「性向」的議題外,對於其他人事物也時常顯得「敏感」。因此越來越能將出櫃的撕裂情景看得更為「合理」,理解或許自然而然就會被拋向惡人那端。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命歷程,因此每個人在乎的事情也不一樣。在此沒有要延伸更多的議題。立場沒有對錯,只想鼓勵以更多的同理看待一時無法理解的人事物。我想,女友會這麼快就能夠調適好,除了上次粗製的臆測(請參考此篇最下方)還有從越來越清晰的:
  • 下定決心做自己舒適的樣貌,而不是他人期望的模樣
  • 釐清媽媽和自己的課題與界限,漸漸成熟的自我判斷
  • 用更多的同理看待媽媽立場,看見他人的難處與處境
只要將焦點從「我」轉移到他人,所聚焦的痛苦將會轉為對他人的關懷。
既然已經決定了,剩下的就是與現狀和平共處。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avatar-img
17.3K會員
288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她會反芻對話的內容,彷彿拿著放大鏡與探照燈,地毯式的搜索任何可疑的痕跡。
她從小就一直處在一定要比別人好,不然就會感覺自己很差勁的環境。
本篇補充「出櫃前」幾個月的反覆對話與提問。
歷經了無數個想到「辜負了媽媽的期待」就痛徹心扉的夜晚,她還是出櫃了。
相處的期間,她最常問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我是不是很無聊?
每當談及未來與結婚的時候,她總是有個隱隱作痛的地方。她家人不知道她是同志。
她會反芻對話的內容,彷彿拿著放大鏡與探照燈,地毯式的搜索任何可疑的痕跡。
她從小就一直處在一定要比別人好,不然就會感覺自己很差勁的環境。
本篇補充「出櫃前」幾個月的反覆對話與提問。
歷經了無數個想到「辜負了媽媽的期待」就痛徹心扉的夜晚,她還是出櫃了。
相處的期間,她最常問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我是不是很無聊?
每當談及未來與結婚的時候,她總是有個隱隱作痛的地方。她家人不知道她是同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我與媽媽越來越疏遠,我開始害怕她,在他面前我變得小心謹慎。 可儘管如此,我依然每天被毒打,每天我都害怕著他,而他卻以各種理由將我困在不到兩坪的房間凌虐我。「我到底做錯什麼?」我凝望著鏡子裡全身傷痕的自己,那淚痕已經乾在我的臉上,我每天每有一刻安的下心,吃的下飯。 在我哥、我姊還是國中的那陣子,每
Thumbnail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當我好朋友當媽媽後 在我們面前都用自己的感受表達 比如說: 我們另一個朋友跟爸媽吵架 我那位好朋友都會鼓勵我們 去跟爸媽溝通 爸媽都是很愛孩子的 而我們其他人 就只能是靜默⋯⋯ 無奈的是~她現在是媽媽身份 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來自於自己生活」 ——這是主觀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媽,你愛我嗎」我微弱的想要再一次確認我是被愛的   「我愛你,但這句話你讓我覺得有點受傷」母親放下在吃飯的碗筷,她每一次都會回應,第一次表達她的受傷,因為我對於她的愛質疑   「抱歉,我也愛你」我抱住了她,但我還是懷疑著她是否真的愛我   時光回歸了孩時,我如同其他人一般在學校中會有喜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我與媽媽越來越疏遠,我開始害怕她,在他面前我變得小心謹慎。 可儘管如此,我依然每天被毒打,每天我都害怕著他,而他卻以各種理由將我困在不到兩坪的房間凌虐我。「我到底做錯什麼?」我凝望著鏡子裡全身傷痕的自己,那淚痕已經乾在我的臉上,我每天每有一刻安的下心,吃的下飯。 在我哥、我姊還是國中的那陣子,每
Thumbnail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當我好朋友當媽媽後 在我們面前都用自己的感受表達 比如說: 我們另一個朋友跟爸媽吵架 我那位好朋友都會鼓勵我們 去跟爸媽溝通 爸媽都是很愛孩子的 而我們其他人 就只能是靜默⋯⋯ 無奈的是~她現在是媽媽身份 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來自於自己生活」 ——這是主觀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媽,你愛我嗎」我微弱的想要再一次確認我是被愛的   「我愛你,但這句話你讓我覺得有點受傷」母親放下在吃飯的碗筷,她每一次都會回應,第一次表達她的受傷,因為我對於她的愛質疑   「抱歉,我也愛你」我抱住了她,但我還是懷疑著她是否真的愛我   時光回歸了孩時,我如同其他人一般在學校中會有喜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