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只是美國意識到父母過度謹慎小心的教養問題,幾年前,英國有些幼兒園為了對抗迴避風險過了頭的校園文化,甚至提倡「把風險帶回」(bringing in risk),他們將學校遊樂場內的塑膠製溜滑梯與教具移除,刻意擺放著長木板、木箱、輪胎盪鞦韆、放有槌子的木製工作檯等,讓孩子在可容許的安全風險範圍中,擁有自己解決問題、適度冒險的體驗。
有了以上背景知識,再讀這本《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就不會感到太過驚訝了。因為這本書中討論的對象既非幼兒、也非國小學生,而是年齡約20歲上下的青少年大學生。
本書作者之一強納森.海德(Jonathan Haidt),即為心理學經典之作《象與騎象人》的作者。海德寫作這本書的動機在於,他觀察到「當今全美各地的青少年正陷入心靈僵化的危機」,例如學生在推特上發表聲明,要求教師別再逼他們在全班面前報告或舉手發問來交換成績,因為這樣會使他們感到焦慮;有些學生則要求學校刪除課程或演講中的「觸發性」(trigering)內容,因為它們「有害心理健康」、或阻礙「發揮正常功能的能力」(ability to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