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同理心》 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同理心是我們的文化中一項神聖不可侵犯的價值,布倫教授將他拉下聖壇,做了一番生動又有趣的重新檢視。」—紐約時報
通常,我們會把同理心當成理所當然的美德,是我們應該去實踐的事。本書顛覆了我們傳統的價值,指出同理心的害處大於益處,並且以許多研究結論作為論點的輔助,使我們開始思考,同理心是否與我們以前所想像的不同?
以作者的觀點,同理心並非道德的前提。各種道德的實踐,並非以同理心為根基,而是以理性為之。我們可能對貧苦之人同理,進而伸出援手,但是我們也有可能同理受迫害的同胞,進而對其他國家、種族,進行殘酷非人道的迫害,卻自以為是正義的一方。我們可能對某部分弱勢之人同理,卻忽略了更多需要幫助之人。
所以本書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理性,而並非以同理心實踐美德。我們何時需要悲憫,我們要向誰、如何實踐美德,應該以理性思考出發,而不要把自己代入對方的情境。這樣,才能避免過度的同理心所帶來的各種弊病。
通過作者提出的各種例子,我們可以理解,什麼情況同理心會造成負面效果。雖然作者的觀點可能稍微激進,許多人可能不能完全認同。但是,我們仍舊可以反思,我們打開電腦登上網路時,是否過度的讓同理心牽著我們的鼻子走?是否因為片面的資訊義憤填膺,後來發現事實不如我們所想像?是否藉著網路的匿名性到處出征,而只是因為對方與我意見不同?我們應該同理誰?應該如何同理或是捨棄同理?
闔上書本,關掉網路。其實我們可以再想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存放讀書心得,與一些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余英時,史學大師,中研院院士。本書是他的回憶錄,不稱為自傳是作者並無以自身觀點出發做完整記錄的打算,僅是將從小到大所見所聞,重點回憶,並且偏在學術歷程,讀者可以以輕鬆的角度閱讀本書,了解那段歷史的流變。
為何要研究法制史 法制史不是現行國家考試之科目,在教師學生間的功利考量之上,自然不會花太多心力教授與學習這門科目,但是了解法制史,可以針對自己現行社會運作的法制問題,找到調和傳統與當代間對話可能。因為西洋法律根植於西洋的社會,未必能夠全盤適用於我國。 傳統中華法系並非如想像般落後 律與例的關係
「透過宋、遼、金三方的完整歷史細節,發掘錯誤決策的多元成因。從一部帝國衰亡史,學會在複雜環境中做出正確決策。」 宋朝的問題,還有黨爭。我們耳熟能詳的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及蘇軾,都曾經插上一腳。鬥爭在這些人死後仍舊延續到北宋末年,寬容對待文官的傳統,或許也導致了皇帝無法平息黨爭,團結上下的結果。
「所謂釣愚,就是使人做出有利於釣者、而非本人的決定。由於我們的決定通常是依據當下所處情境告訴自己的故事,這能夠使我們更了解動機,也因此了解大多數的釣愚是如何發生的。  如此一來,我們也為經濟學增添了一個新的變數:人們對自己述說的故事。」
「當酷刑隨著時間漸漸被叫為人性的懲罰所取代,法治的目的轉為改造罪犯而非報復,歷史的幽暗長夜終於迎向了文明的曙光。」 我們會嗤笑,古代民眾享用死囚的血饅頭是多麼愚蠢的事。但是,如果我們卻隨著媒體風向親自作出啃食人類血肉的事而不自覺,那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也只不過是笑話一樁罷了。
滿願,推理作家米澤穗信的短篇集。我追隨米澤的作品應該跟很多人一樣,是從冰果的動畫開始的,由日常生活的小處堆積起來的推理劇情,成為本書的各篇故事,唯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跟其他推理作品一樣,開始出現了死亡案件。或者沒有死亡的陪襯,觀眾總是會覺得不夠過癮吧(?)
余英時,史學大師,中研院院士。本書是他的回憶錄,不稱為自傳是作者並無以自身觀點出發做完整記錄的打算,僅是將從小到大所見所聞,重點回憶,並且偏在學術歷程,讀者可以以輕鬆的角度閱讀本書,了解那段歷史的流變。
為何要研究法制史 法制史不是現行國家考試之科目,在教師學生間的功利考量之上,自然不會花太多心力教授與學習這門科目,但是了解法制史,可以針對自己現行社會運作的法制問題,找到調和傳統與當代間對話可能。因為西洋法律根植於西洋的社會,未必能夠全盤適用於我國。 傳統中華法系並非如想像般落後 律與例的關係
「透過宋、遼、金三方的完整歷史細節,發掘錯誤決策的多元成因。從一部帝國衰亡史,學會在複雜環境中做出正確決策。」 宋朝的問題,還有黨爭。我們耳熟能詳的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及蘇軾,都曾經插上一腳。鬥爭在這些人死後仍舊延續到北宋末年,寬容對待文官的傳統,或許也導致了皇帝無法平息黨爭,團結上下的結果。
「所謂釣愚,就是使人做出有利於釣者、而非本人的決定。由於我們的決定通常是依據當下所處情境告訴自己的故事,這能夠使我們更了解動機,也因此了解大多數的釣愚是如何發生的。  如此一來,我們也為經濟學增添了一個新的變數:人們對自己述說的故事。」
「當酷刑隨著時間漸漸被叫為人性的懲罰所取代,法治的目的轉為改造罪犯而非報復,歷史的幽暗長夜終於迎向了文明的曙光。」 我們會嗤笑,古代民眾享用死囚的血饅頭是多麼愚蠢的事。但是,如果我們卻隨著媒體風向親自作出啃食人類血肉的事而不自覺,那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也只不過是笑話一樁罷了。
滿願,推理作家米澤穗信的短篇集。我追隨米澤的作品應該跟很多人一樣,是從冰果的動畫開始的,由日常生活的小處堆積起來的推理劇情,成為本書的各篇故事,唯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跟其他推理作品一樣,開始出現了死亡案件。或者沒有死亡的陪襯,觀眾總是會覺得不夠過癮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職場中團隊建立及融洽的氛圍非常重要,先前有看到網友想了解同理心相關內容,以下就其定義、提出的學者、運用時機、運用策略、同理心相關的書籍清單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的職場工作、人際相處有所幫助。 一、同理心的定義: 同理心(Empathy)是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處境的能力,並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同理心是在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的品質,但要做到完全同理對方並不容易。然而,相對客觀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文章討論了對於不同觀點的看法,以及避免固執己見和尊重彼此的重要性。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Thumbnail
談同理心,透過化繁為簡的方式,分享對於進入「解決問題」模式的認識及實際運用方法。文章中以具體例子舉出在溝通過程中,如何運用同理心來幫助對方得到支持與認同。同時分享了在溝通中的「一個動作兩個反應」的操作心法,並提供了對話範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同理心的應用。
Thumbnail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職場中團隊建立及融洽的氛圍非常重要,先前有看到網友想了解同理心相關內容,以下就其定義、提出的學者、運用時機、運用策略、同理心相關的書籍清單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的職場工作、人際相處有所幫助。 一、同理心的定義: 同理心(Empathy)是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處境的能力,並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同理心是在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的品質,但要做到完全同理對方並不容易。然而,相對客觀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文章討論了對於不同觀點的看法,以及避免固執己見和尊重彼此的重要性。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Thumbnail
談同理心,透過化繁為簡的方式,分享對於進入「解決問題」模式的認識及實際運用方法。文章中以具體例子舉出在溝通過程中,如何運用同理心來幫助對方得到支持與認同。同時分享了在溝通中的「一個動作兩個反應」的操作心法,並提供了對話範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同理心的應用。
Thumbnail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