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的心境,像時常破皮的傷口。
若以皮膚譬喻情緒的韌性,她的皮膚偏薄、容易擦傷。如果在傷口發炎(情緒敏感)的時期,又在社群軟體看到嬉皮笑臉的人,那絕對是讓她鮮血直流的暗箭。
在社群軟體分享新生活、工作與成就,傳達美好與喜悅的感受,對我而言是種宣告:「人生進入或處在某個歷程」。各人的貼文目的不同,針對自己我歸成2種:
(1)傳達對自己而言有意義的人事物。
(2)讓關心自己的親友了解生活狀態。
分享人生歷程中的喜悅貼文我稱為「快樂貼文」,社群氛圍積極正向時,也可以是種善的循環(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當知道伴侶因為「快樂貼文」產生不舒服的感受時,我覺得很新奇。
受到貼文影響時,她會像消風的乾癟氣球,瑟縮在角落裡浸泡著陰鬱的情緒,嚴重時也會哭泣並攻擊自我。我試著釐清:別人的快樂與成就,為什麼會讓她的意志消沈?
快樂貼文為什麼帶來負面情緒?
是什麼讓她有這些感受?她又是從什麼角度得出這樣的心情?快樂貼文有著她的理想生活嗎?為了釐清這些問題,我透過幾次在觸發情緒時的問答,粗淺整理了由外而內的3層觀察:
- 最外層:3種時常引發情緒的貼文
- 中間層:這3種貼文所象徵的含義
- 最內層:這些含義帶出的心理陰影
〈最外層:3種時常引發情緒的貼文〉
大多數的快樂貼文她看了都還是會面露微笑,像是分享寶寶出生、可愛的貓狗,或康復的身體等。經歷幾次她因貼文產生的情緒後,積累不少樣本的我,逐漸歸整出容易誘發負面情緒的貼文類型:
- 他人有新的人生階段:
例:新的專業身份、出國工作或學成歸國
- 他人達到了世俗成就:
例:成為名人、開店或公司、買房或買車
- 純粹歡樂且充滿活力:
例:自信的照片、影片的笑聲與神采飛揚
〈中間層:這3種貼文所象徵的含義〉 - 以他人成就檢視自己的成就
例:朋友當醫生、出國拿到學位
這些都證明螢幕前的自己很無能,才會沒在那些地方取得成就與聲望。
- 對比他人的生活來檢討自己
例:當初條件相仿的人買房子了
認為自己不夠好、氣自己不努力,才會被留在原地看著他人走遠。
- 世俗成功帶來的目光與關注
例:快樂貼文被很多人留言關注
想贏得他人肯定的目光,沒有很多留言是因為自己的成就較低。
- 歡樂的場景與對照出了陰鬱
例:影片中因小事就能大笑的人
別人歡笑時,她會覺得被譏諷了,在潛意識中認為笑是勝者的象徵。
「我覺得自己很失敗!」
是伴侶對於這類貼文的總結。
〈最內層:這些含義帶出的心理陰影〉 經由對話過後,我們傾向從生長環境來看待這件事。
在此沒有要將所有的負面情緒歸咎在過去,僅是帶出生長環境延伸而至的影響。這些影響甚至連她本人都未曾意識到。我們透過對話,經年累月才慢慢鑿開卡頓的地方,終於好好看見情緒過不去的核心。
她從小被媽媽灌輸的「望女成鳳」,在腦中烙印「不是最好就是失敗者」的信念。因此每當看見他人功成名就,就會認為自己是失敗的,尤其當這些身份、物質與成就,都是媽媽所認同、所欣賞與喜歡的。
這些美好的快樂貼文,讓她進一步證實了自己的「失敗」。她嚴厲的指責並攻擊失敗的自己,不斷地否定、輕視自己的才能與成就,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所以才沒有更多人關注自己、留言給自己。
「不是媽媽認可的就都是失敗!」讓她習慣質疑自己的熱情與成就。不斷透過他人檢視自己所做的事,查看是否符合世俗期望。累積而來的挫折經驗(不是最好就等於失敗),也預設了有成就的人會看不起自己,因為失敗的後果就是被懲罰、被推拒甚至會被羞辱。
「我也想過,這麼失敗還活著做什麼?」
她漠然地說著。
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如同
這篇所提到的,尊重她所感受到的,並且傾聽感受的緣由,不需要責備或是因對方有不同想法就感到抗拒,甚至想要「導正」些什麼。我也會分享我所看見的事實,包含她現有的成就與才能,還有我欣賞她的地方。最後
透過問答釐清「他人所分享的成就、生活與狀態,如果換成是她的,這些是不是能讓她更喜歡自己?或其實自己現在就已經在
有所熱情的道路上了?」
當釐清自己的「感受」與「實際情況」之後,就能開始勾勒出陰影的輪廓。當你看清楚恐懼的細節,就出現了面對與突破的機會,不再只是被黑壓壓的無明籠罩的脆弱。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