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許多網路媒體在一月初就公布去年12月以及2021年全年度的新車掛牌數據,礙於自己的數據與坊間數據有些許誤差,因此在為求數據來源、以及數字一致性的原則下,不時就上
交通部公路總局 統計查詢網等著去年整年度的資料更新。
看自己根據去年的邏輯推論出來的預測值,與實際值差異檢討完之後,是否有哪些參數需要再調整,最終再重新校正一版2022年的預測值。
2021年全年度新掛牌數概況
新掛牌數量是根據當年度人口、考照人口比重推導到總掛牌數,最後根據
- 考照/新掛牌佔比
- 考照/新掛牌*持車佔比
- 最高月份
上述三種方式,得出三個不同的普通重型新掛牌數量計算方式,當作參考區間範圍(紅字為預測掛牌數):
根據當時的數據資料,並估計設定各種參數後,最終算出2021年新車掛牌數預測範圍落在72.3萬~85.6萬之間。當時個人另外補充:
以最高月份10%保守估計,預測2021年普通重型的新車掛牌數為72.3萬上下。
因此在普通重型的新車掛牌數為72.3萬的前提下,針對燃料別以及縣市別的市場方向,根據歷史數據得出預估參數,最終再透過參數得出預估值:
看完預估值後,接著來看實際值。這邊為節省篇幅,就不把
交通部公路總局 統計查詢網數據一一展開說明,直接根據上述表格,將公路局數據輸入:
看完預估值與實際值的數據後,我們就可以接著來探討兩者間的差異。
差異檢討
因此目前能展開的探討,僅能直接先從與人口無直接關聯的「三種預估普通重型新掛牌數參數與掛牌數」開始:
從先前的九月時推測的預估值以及2021年公路局數據出來後的數值比較:預估值落在72~85萬之間,校正值落在75~81萬,可以發現實際新掛牌數80.9萬落在兩者預測範圍,但是校正值的推估範圍更小且更精準。
若再將兩者差值相比較來看:
由於掛牌數的推估是來自「百分比」,因此可以發現除了最高月份落差超過2%之外,其餘落差皆在2%以內。
至於為什麼最高月份會落差較大,主要是因為當時根據歷史資料預測:歷年高峰有高機率落在9月,雖然近年來因為政府陸續出台的汰舊換新補助政策,導致高峰連續落在12月,但2021年前九個月沒有明顯的政策買盤出籠,因此根據過往新掛牌高峰+無政策利多下,判斷今年的高峰會落在9月。(延伸閱讀:
每年機車新車掛牌數量最高與最低的月份出現次數)
最後因為五倍券、部分縣市加碼補助電動機車、電動機車免貨物稅,未來不再推出燃油機車補助政策(可能)、各機車廠加碼促銷刺激買氣等諸多原因,種種外部因素最終導致最後三個月的機車銷量來到年度高峰。
比較分析完普通重型新掛牌的差異後,接著來看2021年全年度新車掛牌數估計值與實際值差異(實際值-差異值):
紅字部份表示有差異,黃框部分則表示兩者數值差異較大。
由於燃料別以及縣市別的掛牌數,都是基於普通重型的新掛牌數量,再利用先前歷史數據估計一個「比重」,最後得出各項預測值。
因此不論是在燃料別或縣市別,從「掛牌數」來看落差甚是可達上萬台,但從「參數」百分比來看,實際與預估差異僅落在1%內。
且即便各縣市皆有些微正負落差,九縣市加起來仍為80%,其餘縣市僅佔剩下的20%,同樣處在80–20法則規範內,且差異為0。
所以從差異來看預估「參數」的設定:
- 不論是新掛牌數量的預估範圍,或是燃料別與縣市別的數據差異來看,可以發現參數設定都是來自「百分比、比重、佔比」,預估新掛牌數量只是反應設定後的結果,因此重點應放在「百分比、比重、佔比」而非「掛牌數」上。
- 在第一點前提下,可以發現在預測範圍上,我都抓較的較保守,因此在實際值與預估值的差異都為「正」,因此參數皆可小幅調高1%~2%。
- 燃料別與縣市別在實際值與預估值的差異,源頭來自對普通重型的新掛牌數量的定義,而非參數所導致,因此如果想要精確計算掛牌數量,普通重型的新掛牌數量為KPI。
- 燃料別會因為每年廠商推出的機種、行銷推廣活動以及政府補助政策有連動,因此比例推估會以歷史數據+個人認知做參數調整。
- 且各縣市別參數落差±1%內,從80-20法則來看百分比差異則為0誤差,因此暫時沒有調整此處參數的必要。
人口統計數量暫無最新數據,但個人想提供些想法當作初步參考:除非發生重大天災人禍導致死亡人數大幅提升,否則基本上人口統計數據的人口預估基本上就只是原先的數據往「年齡+1」遞延,然後該年齡層數量乘以一定的死亡百分比,得出預估值。因此個人再此粗判:從2020年參考未來一、兩年內的人口預估,在沒有重大天災人禍的前提下,會與今年發布2021年的實際值差異不大。
探討完差異、調整完預測參數,接下來就能提出新一版的預估資料作為參考。
2022年新掛牌數預測
下表的2021年最高月份,紅字掛牌數僅補上公路局最新版資料,非重新推估之數字。
下表左側比重的部分,因為去年都估得較為保守,因此紅字部分皆為上調0.5%~2%,因此2022年紅字皆為數字有異動的部分。
因此預估2022年普通重型新車掛牌數從74.6~80.6萬變成72.5~77.5萬台,預估範圍從原先6萬縮小至5萬。
其中,最高月份由於今年才剛開始,數據未出來,因此無法採用「最高月份」的預測方式。
雖說如此,從2021年的預測方式可以發現,最高月份的預測數字離實際掛牌數落差最大,且過往歷史紀錄顯示,掛牌最高月份都落在九月或十二月,等到時候數字出來,一年也都快過完了。(延伸閱讀:
每年機車新車掛牌數量最高與最低的月份出現次數)
因此即便沒有「最高月份」也不影響判斷,因此個人初步判斷參考性不大(主要用於後半年再次預測、或是當作校正值使用)。
有了普通重型的新掛牌數預測資料,就能繼續推導總市場、燃料別以及縣市別,最後再將參數重新調整後與去年相比較(紅字為調整與受影響的部分):
同上次文章提其的兩種情境:
- 保守估計:去年預估的74.6萬是基於2021年72萬新掛牌數的延續,是根據目前的補助政策,以及參考車齡掛牌數的軌跡推論而至;今年預估則是因為晶片短缺、疫情等因素持續延燒導致(供不應求,而非供過於求)。
- 樂觀估計:許多機車廠陸續推出電動機車,未來一年可能會有更多機車廠加入電動機車的行列。廠商會為了搶市佔率,加碼推出購車優惠刺激買氣;另一方面政府嗅到味道,中央跟地方跟進廠商,出台針對電動機車的補助政策。兩方攻勢下,吸引價格敏感的車主購車,或是提前汰舊換新。
不論上述哪種情境,個人認為隨著廠商陸續推出電動機車,短期內會以油車養電車的方式並行,最終企業資源逐漸往電動機車靠攏。因此
2022年台灣機車市場預估新掛牌數為76~81萬。
保守估計上,新掛牌數為76萬,油電比估抓85:15;
樂觀估計上,新掛牌數為81萬,油電比則為80:20。
不過依據2021年的掛牌數以及各大廠商推出電動機車的積極度,個人會偏「樂觀估計」多一點。
縣市別的部分,仍是在維持80–20法則前提下,九縣市的分佈根據2021年數據做些微的參數調整。
結語
綜合整體條件與環境因素,光陽機車在2022年開春也預估,今年台灣機車市場總量將會再下修至約72萬輛,但在政府購車補助仍偏重電動機車的狀態下,電動機車市占率將微幅成長,燃油車總量預估62.4萬輛(86.7%)、電動機車總量預估為9.6萬輛(13.3%)。
想不到今年的報導,我在去年的文章就已經得出相似的結論!就是我去年保守情境下的預估值(如文章上表所示),看來努力做功課還是有些成效!
不過反觀今年,我自己反而是看好機車市場的成長,而且成長主要是來自「電動」機車,因此才會另外提出「樂觀估計」。
反正不論何種預測結果,希望最後大部分實際新掛牌數的數據,都能落在自己設定的區間範圍內,表示自己確實有往正確的方向優化預測方式。
2022年,台灣電動機車即將進入「戰國時代」。欲知詳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至於自己目前摸索出來的預測方式成效如何?就讓我們明年見真章。
參考資料來源
- 中華民國交通部
- 交通部公路總局 統計查詢網
- 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全球資訊網 — 人口統計資料
- 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與機車市場數據相關
- 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機車市場變化
- 台灣近八年來的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市場變化
- 從機車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變化
- 從新增掛牌數看近九年台灣機車市場變化
- 從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新增掛牌數的趨勢變化
- 近三年各縣市「燃油」與「電能」新掛牌數的市場變化與趨勢
- 台灣近八年機車車齡分佈變化
- 看不出機車掛牌數與人口數據間的直接關聯,卻與持照人數有明顯正相關
- 每年機車新車掛牌數量最高與最低的月份出現次數
- 各縣市機車掛牌數與持照人口間的相互關係
- 各縣市的人口、持照人數與掛牌數之間的關聯探討
- 近六年成年人口與持照人數於各年齡層組成結構變化
- 近年來非主流又小眾的紅牌與黃牌總掛牌數概況
- 近年來紅牌與黃牌機車的新掛牌數變化
- 大型重型機車駕照與掛牌數之間的關聯性
- 紅牌與黃牌重機近八年車齡分佈變化
- 各縣市電動機車的補助金額高低,對電動機車新掛牌數造成的影響
- 台灣機車產業的未來趨勢:電動機車、市場飽和與國際化
- 數據維度何其多:台灣機車產業該持續關注的幾項關鍵數據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