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毛呼,摩訶。

緣起,林文信先生在網路上發起,hoonn這個本源字是「䭅」字,(食+固),康熙字典:《集韻》洪孤切,音胡 hoo5。《玉篇》餠也。並舉了兩個例句。
  1. 欲食毋討趁,食䭅hoonn汝都無!
  2. 一枝喙譇譇ta-ta叫!汝是捌一箍䭅! (補充:公視連結
有網友Vito Chang 提到,這個hoonn是 moo-hoonn 的hoonn,教育部字典寫作「毛呼」。於是有了這篇網誌。
台南府城,安平的三色粿,(必粿,必桃,滿州桃)圖:左自右,必粿,紅圓(代滿州桃),必桃。
北馬的摩訶粿
它的用途,屬於季節性的食品,當作祭品,多數在七月中元普渡時,祭祀好兄弟,北馬地區也用於其他如清明,月底,喪事等。台灣的祭品有「毛呼跟必桃」,北馬只有「摩訶」一種,其實毛呼跟必桃,都是一個東西,就是 一種沒有包餡的麵製品,頂端龜裂成片,如此而已,所以台灣所謂的必桃也是moo-hoonn的一種,對照北馬的摩訶,就會理解,那台灣遺留有「必桃」的語音跟食品,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它是「畢羅」的訛音。因為「畢羅」是一千五百年前由波斯傳到中土的,我們來看甘肅一帶的「饃饃」的樣子,
看起來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饅頭」,這個饅字也是有b-, m-的聲母遺留,而且是裂開的饅頭,這是為了要風乾,將蒸製後的成品,撕裂開來,以利於儲存食用。看看,這是不是「必桃」啊。《揚子·方言》南楚之閒,器破未離謂之𤿎。 這個「𤿎,比+皮」,就是龜裂的意思,台語的「pitㄅㄧˋ」開,它的本源字就是「必」,《說文》分極也。从八戈。戈亦聲。
黃饃饃
毛呼,是【饃】的拉長音字!也就是後世的饃饃!同饝,“ 𩞁(饃)”。《字彙補•食部》引《貫珠集》:“𥽨,與𩞁同。又餅也。”。方外山人《談徵•言部•母母叵羅》:“京師及河南人謂餅曰𩞁𩞁。”
𩞁,莫婆切,bo5, bo5-bo5 - moo5-moo5 - moo- hoonn,許成章先生以為是饃的拉長音! bo5- moo5 - moo-oo5 - moo-hoonn
俗諺:
這個隨字用錯了! 隨是跟隨意! 台日典:
  1. 各,每。 ∼ 人提(the̍h)。一人づつ取る。一個接一個拿;∼ 字讀。一個字一個字讀!
  2. 跟tòe。 例如:∼ 水入--來。
  3. 隨時,馬上。例如:∼ 煮 ∼ 食;∼ 來 ∼ tńg--去。
應該用【在】字!
毛呼龜粿粽,紅包在你送。
《台日典》是記錄:「毛呼龜粿粽,紅包據(ku7)你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omnob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