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弱智,如蠶食鯨吞:文字弱智化的再商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記:文長台語MODE腎入。不知道用「智障」和「弱智」等生理病症罵人,算不算是沒有思考用字。
七十冬矣,國語佇台灣四界湠,媒體、網路、學術界、生活日常全全是。因著官方推揀的國語運動佮禁方言,國語成做較高級的語言,喙裡講的、眼內看的,攏是課本寫甲不文不白、不三不四的內容,連阿公阿媽和囝孫仔講話也愛用轉袂輾轉的國語。甚至袂曉講爸母話,濁音囡仔/印仔、牛肉/餘馬、音樂/𪜶角分無;「嗎」、「吧」、「了」四界颺颺飛;入聲合喙音白色、失去、毋甘發無。
恐驚無比「國語」無入聲,閣愛講伊家己三、四聲是入聲閣予人倒彈的代誌矣。「發」和「屋」發一聲是例外、「白」和「竹」發二聲是例外,總是例外,是有偌濟例外?見擺攏講「要用台語、客語發才有」,你毋著承認「國語」無入聲?逐改聽著「國語人士」講中國文化𠢕、台語下流、語言是工具爾爾,我就幌頭,講遮的人敢知𪜶咧食台語豆腐?我臆濟濟人叫是台語無字。我刁工講入聲,就是欲提醒講「入聲是三四聲」的人,欲信毋信在人。「中文」就是無入聲才有遐濟例外,學中國文學的人到底知無?我無嘐潲,干焦提醒中文莫閣硬欲去鬥唐詩宋詞,讀讀了後袂輸王維李清照攏講「國語」。
百外年來「入聲是三四聲」成做常識,平仄拗來拐去,講這是李白蘇軾才會使無合格律,倯。「中文」是20世紀初期才出現的概念,以早漢字在人讀,「國字」是「國語」硬搶去的,知影了後閣講「入聲是三四聲」嘛無問題。
另外一个倒彈的代是「台語是中原古音」,我從來毋捌講「台語是中原古音」,因為古早無錄音機,嘛無人聽過三四百冬以前的人講話。我感覺台語就是予「中原古音」害甲。YOUTUBE拍開,逐字攏有正字,逐字攏有本音。書經有、易經有,禮記嘛有。恁蜊仔咧,台語是周朝秦朝的語言。錄音機攏免發明矣。就是按呢「中原古音」害死台語,講無話,著來講「中原古音」。
講實在,我對國語甲漢字文化霸占嘛惱死。只是連雅堂講「台語是雅言」,台語對今講去兩千偌冬嘛是淡薄仔譀古,這是啥物道理?語言正經愛戇甲這款型?
逐改我看著「中原古音」佮「中華文化」時,就戇一下,又閣來矣。我毋知濟濟人講「中華文化」的時,敢有想「中華」是啥物?對我來講,中華就是中國嘛!啥物是中國?中國就是一片捌予蒙古人統治的所在,是到清朝滿人統治時,朝廷和國家原仔分開的所在,是到國民黨失去土地,來台灣了後閣想欲掌握的物件;也就是一个佇二十世紀才起造的民族,毋知抑是無願意面對家己歷史的「康安」心態。毋過我看著逐家用「中華文化」的時,親像毋是按呢,攏咧講「五千年的傳統」、對周公開始的道統。傳統當然愛有歷史發展,毋過講有啥人有影繼承五千年的物件,機率應該毋是蓋懸。按呢為啥物遮無五千年傳統的物件會喝「中華文化」?你可能會共我講有一段時期號「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中華文化就成做重要的物件。請原諒我,「中華文化」真正毋是恁想的「傳統」。閣較趣味的是,毋但有按呢共人喝,嘛有人家己按呢喝,有影是想無頭殼內咧想啥。
我毋是對「中華文化」特別袂爽,日常生活中的「傳統」己經傷濟矣,親像漢字、歌詩、節日、祭拜,攏是傳統,甚至台語的底蒂嘛是所謂的「中華文化」(其實應該講漢文化)。既然生活中「中華文化」遮濟矣,何苦捏甲牢牢牢?
台語無字是另外一个心頭咇噗跳的概念,這是漢字,漢字就會使用台語讀呀,親像拄才講的詩詞。為什麼漢字會成做「國語」專用的「國字」?毋是欲和共產黨的中國分予明?敢閣欲對中國文化遮死忠?
講這傳統,「中國文學系」反對推揀台語、客語上使人驚惶。我承認,以早嘛想講中文才有文學,毋過學台語了後就毋捌按呢想。想袂到,國家語言發展法出來了後,國語、中文改名做「華語」,繼續徛甲在在在。華語規山坪,上無資格討權力的語言,閣咧遐講語言愛平等,逐家攏是國家語言。「華語」閣變做「華語語系」,欲和予中國文化收去的「漢學」相諍。我有影是笑甲腹肚疼。這毋就是恁向望的?
逐改有人講台語無字,翻頭閣講唐詩宋詞愛用台語讀的時,歹勢共黜,我的表情應該是:「你講的攏著」。
台語無字閣有字的問題毋但遮,閣有四界攏咧用的「火星文」。很慢的奶枝、婚頭麥亂蛋。我閣捌台灣文學系的某教授講台語無字,家己台南人自小漢講台語嘛看無字。這馬看伊辦的活動閣攏用台語漢字、白話字,聽講後來予人投,講白話字看無就閣叫人袂使用。連台灣文學的人攏按呢想的時,莫怪台語無字。
國語直直講,爸母話無愛講,囥去學校學閣予人𧮙撟。反共反中國,「中華文化」佮毋知按怎來的「傳統」閣毋甘放,無怪人捎無頭摠,想講恁哪有無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寫寡讀書筆記/寫一些讀書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駱以軍《明朝》在鏡文學有意推廣之下,成為當時眾所矚目的新作。然,出版之後風波不斷。朱宥勳在2019年11月的《聯合文學》發表書評〈「投降」是文明的最終形式嗎──讀駱以軍《明朝》〉,認為《明朝》挪用《三體》的概念,是「囡仔穿大人衫──無合軀」
  駱以軍《明朝》在鏡文學有意推廣之下,成為當時眾所矚目的新作。然,出版之後風波不斷。朱宥勳在2019年11月的《聯合文學》發表書評〈「投降」是文明的最終形式嗎──讀駱以軍《明朝》〉,認為《明朝》挪用《三體》的概念,是「囡仔穿大人衫──無合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