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先學起來,以後派得上用場 !」真的比較有用嗎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現階段的國民義務教育,國、英、數、自、社五大科目,在我那時被規劃的課表來看,我還是個學生時每周平均都要花 2~4 小時來上那些科目,但朋友被問到「學了這些科目能夠用在哪裡」? 雖然當時給我那朋友的答案我記憶有點模糊,但唯一我非常確定的事就是,當下我就是讀就對了,當時讀書讓我感到踏實且滿足。
但過了好幾年後回想起這件事,仔細且深度的思考了許久,也藉由網路的便利查了非常大量的資訊,我開始想要慢慢找出這之間的端睨,究竟「先學起來再說」的這種教育模式真的沒問題嗎 ?

「先學再說」這種默認行為的由來

1. 體制的大環境影響

當時我上國高中後,每日就是一套默認的行為模式在推演著,持續了十多年,至今仍印象深刻。
吃早餐 → 到校 → 做掃地工作 → 升旗典禮 → 自習時間 → 8~12 上課 → 中午午餐和午休 → 13~17 上課 → 吃晚餐 → 晚自習 → 睡覺
大略展開學生時代的行程,就會發現每天的生活,就圍繞著兩件事,那就是「繁瑣小事+上課」,或許對不少人來說,甚至是在閱讀文章的你,都對這套流程已經熟悉到完全不需要花腦力來思考,甚至質疑。
不過這種流程框架並沒有錯,重點是 8~12 與 13~17 的這兩個時段,總計八個小時,大約佔了一天 1/3 的時間。佔了那麼大的比重,瞭解我們究竟學了什麼不是很重要嗎 ?
但是如果要討論說到底我們在學校獲得了什麼,學了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公民、地理、歷史,看似樣樣精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實則樣樣精通就等於樣樣不精通,直到大學選了自己喜歡的科系以後,就對其他領域開始視而不見。
很多人在大學畢業上職場後,就會發現在學校學的其實很少東西可以派上用場,因為學校有非常多知識,都是「複雜問題的簡單模型」,簡化再簡化才拿給學生接收的,但是簡化的另一面就是「應用價值降低」,因為真實世界哪些那麼簡單。
都是要等到出了社會,把視角拉高以後才會頓悟出「花了一大堆時間成本與金錢成本來學無數知識,結果工作後根本沒多少東西可以派上用場,但是大家都這麼做,自己也沒有非得要與眾不同的必要,那麼就跟著如此吧。」
學校教的知識 = 複雜世界的簡單模型,很多時候並不能派上用場

2. 學習比較簡單且容易自滿,實作則否

人是一個有求知慾的生物,那是刻在我們的動物本能內,像是基因的存在,這個慾望讓人類更接近宇宙的真諦。( 雖然哲學上來說,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了解宇宙 )
因此我們在學校學習知識,相較於我們要實做一個作品,當然前者簡單後者難,例如學習飛機的結構跟實際造出一台飛機哪個難 ? 當然是在紙上畫畫飛機簡單多了。
你可能會想問說,「就是要先學飛機的結構才造的出飛機阿」( 先學習再實作的概念 ),這個邏輯是沒錯的,但是問題在於學校讓我們接受教育的模式是,先讓我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再來造飛機,白話就是把一堆知識學起來備用,等到以後要用到時再拿出來用,那不就等於先把時間成本與金錢成本砸下去,再來解決想解決的問題。
但是還是不少人只能藉由「學習無數知識或資訊」而感到踏實、「考試考高分」而感到自滿,殊不知有些人的志向根本不在做研究,還不假思索的跟著研究型大學鑽研一堆理論與知識。
像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F = ma,被當初牛頓拿來計算兩物碰撞的狀態,但是現代我們就會發現這個方法極度理想化與簡單化,就像是你到了別的國家遇到一個友善的人,就直接斷定這個國家全部的人都很友好一樣。牛頓第二定律既解決不了微觀的問題 ( 偏偏所有東西都是由微觀物質所組成 ),也解決不了花粉的布朗運動,無法解決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問題,唯一能解決的就是考卷上的甲乙兩球。
簡單說就是讀書滿足你的求知慾,考試拿高分給了你正向回饋,除非你真的對研究很感興趣,否則盡信書不如無書,
因為根本沒有多少知識可以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盡信書不如無書,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也解決不了布朗運動

3. 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先學再說

台灣與國外的教育,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國外不少國家會讓學生在學校的時候,就給他們大量的時間來探索自己,而台灣的學校多半都在讀書和考試,被用來探索自己的時間,例如生涯輔導課,甚至有可能會被拿來考數學小考。
探索自己的時間花費比例上如此懸殊,也造就出了不少名人大神,例如臉書創辦人在大學時自學程式打造 Facebook 平台,還有不少揚名國際的創業家都以國外人居多,亞洲人反而偏少,你可能會想問說「中國有名的人也很多啊」,但那是因為他們人口基數大,成功創業的比例就算很低,乘上如此大量的基數,也是一個可觀的數字。
也因此不少亞洲學生壓根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直接念了反正也沒損失,結果這一念就念到大學畢業了,結果根據統計還是有超過四成的學校不喜歡自己的本科系想重來一次。
花了時間成本、花了金錢成本、花了情緒成本,還放棄了一堆潛在的機會成本,結果回收的回報是「一份非本科系且重複性高的工作」。
簡單說就是,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最慘,因為越晚找到熱忱所在,花出的成本越高,且超過一定的時辰還會讓自己的報酬率大幅降低。( 像是你已經出社會工作幾年後才想要換工作,但突然發現自己回到家就快累死了,根本無心學習新事物 )
直接跟隨主流最安全,但是不一定保證成功

總結

以上和你分享了 3 個「先學再說」的由來,以及為何你不該先學再做,而是要先做再學。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持續追蹤我,這裡將會是一個【個人品牌教學】、【未來趨勢分享】、【科普實用資訊】的個人網站。
avatar-img
2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yneBr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個體來看,「錢」是衡量一個物品所擁有價值的媒介,我們人們通常會用錢來交換某個實體物品,本質上是用錢交換所有權。 但把視角拉遠來看,取而代之的就是整個你的投資觀念與你是否了解資本運作的原理,唯有了解之後才不會陷入「金融盲區」。 一、沒有投資規劃,就等於 all in 法定貨幣...
怎麼樣才可以算是你「擁有」某個東西?包括你的手機、背包、書本等等,以上都是屬於「實體物品」的範疇內,我們人類大可以用強制性的規定,也就是法律,來定義某個物品的擁有權屬於「你」...
幾乎每個人在升學的過程中,都會稍微聽過或是深入學過「機率」這玩意兒,能夠應用的情境非常廣,從最親民的「降雨機率」、到一些主管等級才會接觸到的「產品良率」,人們在面對無法預測或掌握的未來,通常都會採用「機率」這套理論加以模擬...
世俗主流對於「成功」的看法,也許是從小學到上大學都認真念書,然後從大學畢業後找份工作開始拚事業,最後在完成一番成就後光榮退休,開始養老並享用榮華富貴 ...
歡迎你來到我的寫作空間,這篇主要是記錄我決定重新開始寫作的心路歷程。 在這篇文章我會和你分享我認為的【寫作 3 大好處】,如果你想開拓一下視野,或者是尋找人生的更多可能性,那就一定要繼續看下去。   寫作好處1 : 你 = 媒體   寫作好處2 : (不免俗的)...
從個體來看,「錢」是衡量一個物品所擁有價值的媒介,我們人們通常會用錢來交換某個實體物品,本質上是用錢交換所有權。 但把視角拉遠來看,取而代之的就是整個你的投資觀念與你是否了解資本運作的原理,唯有了解之後才不會陷入「金融盲區」。 一、沒有投資規劃,就等於 all in 法定貨幣...
怎麼樣才可以算是你「擁有」某個東西?包括你的手機、背包、書本等等,以上都是屬於「實體物品」的範疇內,我們人類大可以用強制性的規定,也就是法律,來定義某個物品的擁有權屬於「你」...
幾乎每個人在升學的過程中,都會稍微聽過或是深入學過「機率」這玩意兒,能夠應用的情境非常廣,從最親民的「降雨機率」、到一些主管等級才會接觸到的「產品良率」,人們在面對無法預測或掌握的未來,通常都會採用「機率」這套理論加以模擬...
世俗主流對於「成功」的看法,也許是從小學到上大學都認真念書,然後從大學畢業後找份工作開始拚事業,最後在完成一番成就後光榮退休,開始養老並享用榮華富貴 ...
歡迎你來到我的寫作空間,這篇主要是記錄我決定重新開始寫作的心路歷程。 在這篇文章我會和你分享我認為的【寫作 3 大好處】,如果你想開拓一下視野,或者是尋找人生的更多可能性,那就一定要繼續看下去。   寫作好處1 : 你 = 媒體   寫作好處2 : (不免俗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唸大學的目的與價值,以及大學生活的重要性。針對唸大學對於提升社會階層的幫助逐漸極主,提供了關於大學領導力培訓、參加繫上或社團等活動、大學換專業的建議。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吧!我們都知道學無止盡、學海無涯,但是卻不知道出了社會之後,該學習些什麼。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時候,總是會有人找東西給我們來讀,就算我們不想學還是得學,但是現在沒有人逼我們學習了,卻有一種漫無目標的感覺。 證照的迷思 我看到很多人有對於證照的迷思,覺得拿了一堆證照之後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唸大學的目的與價值,以及大學生活的重要性。針對唸大學對於提升社會階層的幫助逐漸極主,提供了關於大學領導力培訓、參加繫上或社團等活動、大學換專業的建議。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吧!我們都知道學無止盡、學海無涯,但是卻不知道出了社會之後,該學習些什麼。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時候,總是會有人找東西給我們來讀,就算我們不想學還是得學,但是現在沒有人逼我們學習了,卻有一種漫無目標的感覺。 證照的迷思 我看到很多人有對於證照的迷思,覺得拿了一堆證照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