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裡迷失的一條船|書摘筆記|生活隨筆 Ep.51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分享影響我大學生涯數年的好書
今天題目想了很久,然後在一間喜歡的店,用極度不舒服的姿勢在寫文章 ... 半打坐,畢竟是間日式店,榻榻米的設計很讚,但好像比較適合聊天;開寫之前,就想到這集是沒有舊文的。
決定來寫相當常提到的一本《大學不迷茫》。
動筆前還是把整本書再讀過一次,以前覺得「一本書翻這麼多次」要做什麼,今天就有種很奇妙的感覺;讀大學前讀這本書的時候會覺得寫得非常好,內容如書名,完全是為我們這些對生活完全無感的人所寫。
上面提供不少「做很多事」的概念,但又不叫我們瞎忙一通。
就是一本不知道幹嘛的時候,提醒讀者要幹嘛的一本書;那這奇妙的感覺是:原來也有部分概念隨著時日有不堪用的一天,也許四年下來我的想法定型了,也許這一年來寫文章累積起來的想法,已經有部分的想法和本書產生矛盾。
讀著讀著,都是我想特別再開一集,分享給讀者的東西。
...

本週隨筆摘錄

舊日期就獻給了初版印刷,沒有舊文 XD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延續?聊聊書裡認同到現在的概念
  • 再生?講講覺得邏輯不通順的地方
這集並不是書評唷。不免俗的文章今天是很基本的架構,把幾年大學期間相當有感的事物都記錄下來,然後調整一下我覺得不再特別受用的內容,也是寫得很起勁的一集啦。

延續?

我沒有立志要當生活大導師,但逼近真理的東西是不會被重寫系列放過的。
目前真是沒什麼推翻的想法
關於一杯水,到了我們的手上,你有權利對它做任何事
這想法最早在「選不選讀研究所」的篇章有略略提到。
最關鍵的思考在於:我們生活裡做的很多選擇都是基於「有的」東西,比如:為什麼讀高中就非得考大學,將來的工作、讀研究所可能跳脫不了現在科系所學,所以我們的將來打從選科系那刻開始就已經決定好,對嗎?
我們明知不是這麼回事的前提下,開始活成自己不想要的樣子
理由很容易理解:一杯水不論是自己倒的,還是別人、這個社會拱手給的,事實上生涯的樣貌應該是如何;我可以拒絕他人的好意,或者轉送給別人,轉身去街上便利商店買杯喜歡的蘋果汁。
當初鼓吹這樣的想法,是想擴充大家的「選擇權」
當意識到生活不僅於此的時候,才不會被看似是獨立的、自有的選擇困住;有的人能走出自己的路絕非偶然,幾乎不會是因為路標告訴我們哪裡相對安全就能得到的,經由人群集體意識想像出來的願景亦然。
套一個簡單的經濟概念:高風險高報酬。
越早出社會當然沒問題,可是我們會甘願 5 年後被一個小毛頭,幾個月就打平所有收入嗎?
學生組織裡獲得的「權力」,將在踏出校門那刻煙消雲散
讀師大的時候我相當著迷於人際交際、各式活動,現在的我會很慶幸當時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才不至於越陷越深;我身邊有這樣的人,把書裡的概念反過來說就是:現實確實有官僚主義的人。
但還沒出社會就把想像活成現實,甚至加入權力鬥爭,畢業還戀戀不捨
提到「人脈」我說:不排斥這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但還是會在一番品評後,決定和一個人深交與否,畢竟商業圈子,友邦的數量可以決定於自身擁有多少的外在價值;可是「人際關係」只要看誠意而已,簡單許多。
不過我想如許多人所見,很多的學生組織並非用真正的理想在運作
雖然我本身做班代不算學生組織的一環,就當是一個班級裡的權力縮影來聊這件事:正好這幾天和朋友聊到「話語權」的發揮,我在班上很少表達私人意見,或大張旗鼓、很點眼的去做一件事,因為我深知這不是能被濫用的東西
如果我希望每次宣導的事情都很重要、能一次就解決的話。
每年都會看到 Dcard 校板上在靠北不知道是哪個系的班代,就會默默 os:還好我不著迷於名位權力,不把這裡當是個人主場秀,也不把同學們的無間配合當政績。
四年到頭就這麼準備下庄了,不是挺好嗎。
我也從不在意一個經濟系班代的頭銜能掛在履歷上奪目 (比起組織或某系會長頭銜來說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僅取個概念而已),最低底線是別給自己惹麻煩就好。
該下崗就下崗,看來在書裡學的還挺不錯的。

再生?

自從對學歷有些想法,來講講我和書裡主張不同的地方。
超不想認老啊,老了很煩的
哲學裡有個有趣的說法:是哲學家一定有邏輯謬誤的地方,修正一下就好了;大不了時空背景不同之術,老人都能過時,一句話為啥又不會過期呢
當我們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多考取幾張學歷證照無疑是很聰明的做法
舊文系列很鼓吹:「想什麼」遠比「做什麼」來的重要
我相信部分人真的活到目前為止,認真思考過自己人生的時間加總不超過三天;說明一下,書裡的概念是單行道,因為大學多半只走一遭,時間就一段,我們的底限是取得學歷。
好在短短 30 秒內向面試官說明「你不需要重新花半年的時間」認識我這個人。
我則認為取不取得學歷是「Y」的形狀,當今天選擇保守的路叫做學歷,那就有很大概率承受沒有深入思考生活的後果;或另一條路「轉型」,要如何在一段時間內向別人證明同張紙下,我與眾不同。
同樣時間有限,我會想做個聰明人,爭取更多選擇。
在台灣教育體制都認為學歷重要的當口,我會反過來說:有重要到取代自己成為人生的一部分嗎,往後 10 年的選擇就依據它,走一走覺得不合適,然後就這樣妥協、吞下去嗎;我們常說的轉型 ...
為什麼非得建立在讀什麼科系就考取怎麼樣的研究所、做著什麼樣相關的工作。
而不是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在還有餘力改變自己生活型態的時候,把自己的時間都綁死給了課業;也就是說至今,我們都沒有真正了解學歷對自己生活、未來工作的定位是什麼,又如何知道持有很多學歷、證照就是聰明的。
總不能,是用個別化的幸運兒案例,來說明這就是一種大眾流行文化吧
書裡隱隱希望我們爆發式成長,但「精準」的內容讀感約僅 30% 左右
有苛刻一些,畢竟這是一本最低底線的書籍,和緩一下。
先前提到的「精準」指的是:我們花時間和自己對話,追尋內心所想,然後在踏出思考後的那一步後,再賦予規劃,得到預期的未來;意思是做很多事不重要
我們可能做很多事,但永遠都 touch 不到別人的心弦。
一聽了就會覺得很感動,也想帶著自己想要的熱情過生活;當然這種來自別人的喟嘆不是最重要的,不過連自己都感動不了的事情,所以做好、學好是好讓自己將來在委屈的時候,就只是從雇主手中賺幾個臭錢嗎。
所以即便想鼓勵多工,但我不鼓勵沒特別想過的多工。
如果書中提到的「從心」就是從本身出發,我會就當「考很多學歷」這個點是一種走投無路的建議,也比較符合論述的邏輯;再用我的話來說,「做很多事」就亂槍打鳥,以前是學測叫我們五科都讀,可以選很多學校。
是不是很有既視感,像不像賭博?
說實在,如果《大學不迷茫》講述的是:各種生活行為的最低標準收益最大化的想法;那麼我就會顛倒過來,支持適當的迷惘、足量時間的思考,從想法到收益就要一路貫通。
確實人的注意力相當有限,那麼應該是讓視線聚焦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沒目標的讀者適合一讀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我就龜毛,市面上很多書其實不合格,但這本真的厲害,還是得說想給 81 分。如果還在讀大一的話推薦分會來到 92,現在降低了是件好事,畢竟把書當成聖經嗑下去應該也不會成仙。
書中的內容但凡提及「浪費時間」的故事多半舉例舉的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掌權過頭的學生被體制催眠,或利用研究所逃避出社會的時間,就順勢多補充:研究所是新責任、新階段的想法,畢竟「試錯」和「延後課題」還是不一樣的。
另外「學習技能」內容也相當適合對生涯毫無頭緒的讀者。
我是額外補上「精準」的想法,畢竟迷惘是權利,總比有的人一輩子沒迷惘過卻過平平一生,這樣的生活應該會更真實;收尾會比較想提醒讀者:書裡有些邏輯前後其實貫不起來,或許是因為各單元想講述的背景並不一致。
若要把某些概念當做真理看待,就要仔細些。
最後,給還迷惘的讀者一點話:如果需要點方向指引,靠這本書上船沒有什麼大問題;但要想上岸,還是要靠自己的本事。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成長。
avatar-img
20會員
304內容數
致力於做內容的專題,專注書寫人際觀察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有什麼事情其實很小但我們很少面對的?大概就是「善待自己」。比方說,有沒有相信不用把自己全力付出去給社會,也能得到很好待遇的可能?有沒有真心的在一個時間內,坐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心對話過幾次?是不是總讓焦慮感推著自己前進,累的時候也不知道好好休息。
我們是如何給自己建立起對未來生活藍圖的?真的是因為我們本身就是有自主想法的人嗎?還是因為腦海裡,其實在哪裡聽過、見識過類似的事情存在,然後對這樣的畫面賦予行動,然後把「夢想」當真了。
金星人的維度和地球不同,所以對於金星人而言,在他們的星球只要依靠意志就能活動,只是來到地球上被迫套上肉體,還得上廁所;事實上他們來到地球有目的,因為他們覺得地球人正偏離原本的方向在發展。
其實現代人很不相信自己,所以總做著希望得到認可、能獲得名利財富、社會地位的事,然後碰壁的時候還依然看不出「為什麼會停滯」;這並不難解,因為有太多的東西可以是身外之物。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一位學霸朋友就說:證明不就是記好定義就會寫的東西嗎。你坐在那雖然都聽得懂,可是聽的懂跟考試會不會寫是兩件事啊。請注意,他說的是:記好定義。
可以確定只有一項專業,有越來越難生存的趨勢。這個前提下你會覺得,哪些人最有可能遇到危機?
有什麼事情其實很小但我們很少面對的?大概就是「善待自己」。比方說,有沒有相信不用把自己全力付出去給社會,也能得到很好待遇的可能?有沒有真心的在一個時間內,坐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心對話過幾次?是不是總讓焦慮感推著自己前進,累的時候也不知道好好休息。
我們是如何給自己建立起對未來生活藍圖的?真的是因為我們本身就是有自主想法的人嗎?還是因為腦海裡,其實在哪裡聽過、見識過類似的事情存在,然後對這樣的畫面賦予行動,然後把「夢想」當真了。
金星人的維度和地球不同,所以對於金星人而言,在他們的星球只要依靠意志就能活動,只是來到地球上被迫套上肉體,還得上廁所;事實上他們來到地球有目的,因為他們覺得地球人正偏離原本的方向在發展。
其實現代人很不相信自己,所以總做著希望得到認可、能獲得名利財富、社會地位的事,然後碰壁的時候還依然看不出「為什麼會停滯」;這並不難解,因為有太多的東西可以是身外之物。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一位學霸朋友就說:證明不就是記好定義就會寫的東西嗎。你坐在那雖然都聽得懂,可是聽的懂跟考試會不會寫是兩件事啊。請注意,他說的是:記好定義。
可以確定只有一項專業,有越來越難生存的趨勢。這個前提下你會覺得,哪些人最有可能遇到危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總是不斷思考著過去做出的選擇,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是否會有不同的決定?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過去的選擇和生活,讓人不禁思索起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很羨慕那些能很早就確立目標,定方向的人。而我的個性卻是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應該是那種很被動的生命方式。學生時的作文課,最怕自我發揮,教授如果給個題目,無論是抒情、時評、道德、科技、宗教、哲學,下筆就來,好壞不管。但是沒有題目?兩個小時過去了,我還在想要寫什麼? 行到水窮處,自有雲起時。看水看雲也是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總是不斷思考著過去做出的選擇,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是否會有不同的決定?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過去的選擇和生活,讓人不禁思索起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很羨慕那些能很早就確立目標,定方向的人。而我的個性卻是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應該是那種很被動的生命方式。學生時的作文課,最怕自我發揮,教授如果給個題目,無論是抒情、時評、道德、科技、宗教、哲學,下筆就來,好壞不管。但是沒有題目?兩個小時過去了,我還在想要寫什麼? 行到水窮處,自有雲起時。看水看雲也是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