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標題下得有點沉重,但目的不是要吸引大家注意,而是想直白地去談論關於「自殺」與「死亡」等重要的議題,唯有不避諱也不恐懼地談,才能讓這樣重要的議題「可以被討論」。我的觀點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會有點尖銳,但我只是分享個人淺見,還望大家包涵,你絕對可以擁有你自己對生死與人性的看法。
  因為長期接觸想死、有過輕生念頭或自殺計畫,甚至真的會進行自殘、自殺的個案,所以想要用這篇文章談一談我對「自殺防治」或對於「為什麼要活著」這個命題的看法。不敢說光讀這篇文章,就可以帶給曾經或現在想死的你有什麼了不起的啟發,但至少我想要試著透過文字傳遞出「你絕對值得好好活著」的訊息,即便你現在真的覺得活著很痛苦,很難感受到活著的意義。
  事實上,從動力取向的心理學角度出發,人本來每一天、每分每秒就是想死跟想活的狀態都並存著,每天這樣的掙扎都存在,只是我們一般的狀況是想活的動力遠遠大於想死,所以多數時候才不會感覺到自己想死,也不會有感到兩個力量同時在拉扯的掙扎。
  想死的人,一定是很想活著,而且往往曾經期待過自己要活得很好,但就是因為常感到現實世界無法滿足他們的期望,常常在生活中感到挫折、對所有人事物都感到失望,最後才會漸漸強化了想死那部分的動力。
  如果身邊的人跟助人專業工作者可以給予他們關心、支持,也不評價他們想死的念頭,溫和地引導他們看到除了死亡以外的選項,或者讓他們體驗到生存的意義或者美好,讓他們在面臨挫折的時候能感受到稍微好一點點,讓他們對未來的人生還覺得有一絲希望,就會有機會增加他們想活的意志跟動力。
  在晤談室中,我不只一次被問到:「如果我不太能工作(可能因為嚴重憂鬱或各種身心因素),只能當米蟲,這樣的我還值得活著嗎?」「整天都沒幹嘛,這樣的人還值得活嗎?」「我都沒什麼貢獻,這樣的我也值得放鬆嗎?」當我每次被問到這些問題時,我都會很感謝我的信仰支持。我自己很相信基督信仰所說的,每個人在上帝眼中都是值得被愛的孩子,所以無關乎我對家庭、社會貢獻了什麼,無關乎我現在是否有工作能力,無關乎我是否有賺錢,無關乎我現在是否狀況很糟,我們活著本身就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也值得活著,值得被愛、被照顧,值得好好休息、放鬆的。
  以上信仰的態度跟靈性的觀念,幫我很好地在個案感到絕望的時候,我不會跟著陷入絕望,反而更能確信以上信念,也溫和而堅定地表達出「我覺得你是珍貴的、值得活著的,也值得『好好活著』」的態度。
  當然,不一定每個人都擁有我以上的態度或信仰,我也沒有想透過這篇文章傳教。我想說的是,我自己身為諮商師,在與個案晤談的過程中,碰到過太多的個案,都會用「我對家人/社會有沒有貢獻?」「我有沒有賺錢」「我有沒有成功(在戀愛/工作方面)」來決定自己活著是否有意義、有價值,我每每聽到這些說法,都會感嘆:我們的社會文化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
  一個人本質與價值的體現,不在於他的功成名就,也不在於他能否幫助到家庭或貢獻社會,而在於生命本身就是美好而珍貴的,生命本身就是有無限美好的可能與潛能可以發揮。如果我們的社會文化與教育體制還是要用一個人可以賺多少錢、擁有多少財富、可以爬到多高的地位、可以多有影響力、可否結婚、可否生小孩、可否賺錢養家、可否表現得好或表現得「正常」、有沒有工作能力、能否工作順利、工作有沒有效率、能否精益求精、能否自我成長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標準來定義、評量一個人的價值高低或「成功/失敗」,那麼我也不意外,在這樣的氛圍之下,難怪自殺意念、自殺行動存在得這麼普遍,因為我們看待人的方式,常在本質上就已經偏離了「活著,本身就是價值」的信念,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相信活著本身是有價值的了,那我們又如何讓我們的下一代或身邊的人真實地感受到他自己活著本身就是很棒、很美好也很有價值的事呢?
  走筆至此,我想聲明自殺防治絕對不只是諮商師或專業助人工作者的工作而已,這件事情,非常仰賴社會大眾的協助。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安全網的一份子,都可能會接觸到想要自殺或即將殞落的生命,如果我們自己有機會先重新體認到自己生命本身就是美好的與有價值的,學著看到自己生命的亮點,那麼,我們就自然能傳達出「你活著,本身就很可貴」的訊息,整個社會會洋溢著更加平和、溫馨的氣息,自殺率的降低一定指日可待。
*備註:本文所述的個案說的話語或治療的橋段,都經過修改,並非真實案例,如有巧合,敬請包涵、見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管這次清明連假,你的心情如何,都提醒大家可以趁著連假期間調養生息,修復身心的疲憊。畢竟,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啊!
  最近去烏來溫泉泡湯,有種與過去泡湯截然不同的新體驗。 沒想到這次泡湯,除了真的感受自己的肌肉酸痛的狀況消除了, 更驚訝的是,居然達到一種非常放鬆且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一般人以為,包括過去的我也這樣以為,以為完美的心靈就是一個整體,只有當內心世界融合成只剩一個「我」的聲音或想法,變成內在沒有獨立、分割出來的「我」時,內在沒有不同的聲音說話,這才是成功或美好的人生。這是一種誤會。
因為收到幾個單位的邀約,陸續要準備幾場「壓力調適」主題的講座,一邊在修改過去演講既有的簡報,一邊在新增演講內容時,我也一邊在檢視自己最近的壓力狀態,漸漸累積出新的領悟,覺得這個領悟蠻重要的,所以就記錄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上一篇文章有介紹達利的生平,這篇文章就來談談他的生平怎麼影響他的作品,還有從心理學角度與我的投射出發,跟大家分享我怎麼詮釋、分析他的作品蘊含的意義。
  大家都說:瘋子與天才只是一線之隔,用這句話說明達利,我覺得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這篇文章《從達利的生平談他的瘋狂》會先交代達利的生平,從心理學的角度試著剖析他的成長歷程對他心理、行為上的影響;下一篇文章《從達利的作品談他的天才》會摻雜我個人的投射與心理學的觀點,延伸解析此次展覽的若干作品。
不管這次清明連假,你的心情如何,都提醒大家可以趁著連假期間調養生息,修復身心的疲憊。畢竟,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啊!
  最近去烏來溫泉泡湯,有種與過去泡湯截然不同的新體驗。 沒想到這次泡湯,除了真的感受自己的肌肉酸痛的狀況消除了, 更驚訝的是,居然達到一種非常放鬆且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一般人以為,包括過去的我也這樣以為,以為完美的心靈就是一個整體,只有當內心世界融合成只剩一個「我」的聲音或想法,變成內在沒有獨立、分割出來的「我」時,內在沒有不同的聲音說話,這才是成功或美好的人生。這是一種誤會。
因為收到幾個單位的邀約,陸續要準備幾場「壓力調適」主題的講座,一邊在修改過去演講既有的簡報,一邊在新增演講內容時,我也一邊在檢視自己最近的壓力狀態,漸漸累積出新的領悟,覺得這個領悟蠻重要的,所以就記錄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上一篇文章有介紹達利的生平,這篇文章就來談談他的生平怎麼影響他的作品,還有從心理學角度與我的投射出發,跟大家分享我怎麼詮釋、分析他的作品蘊含的意義。
  大家都說:瘋子與天才只是一線之隔,用這句話說明達利,我覺得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這篇文章《從達利的生平談他的瘋狂》會先交代達利的生平,從心理學的角度試著剖析他的成長歷程對他心理、行為上的影響;下一篇文章《從達利的作品談他的天才》會摻雜我個人的投射與心理學的觀點,延伸解析此次展覽的若干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心靈基友!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個宏大卻又無比貼近每個人的話題:為什麼人要活著? 這個問題貫穿了人類歷史,也時常在我們心中叩問,尤其在面對挫折、迷茫時,更顯得沉重。 你是否也曾望著夜空,對著滿天星斗拋出這個疑問? 又或者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時,忍不住自問生命的意義何在? 我們總是被教導要追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人為何而活?」「我為何而活?」 也許是漫漫長夜起的頭,抑或是為了擺脫失眠焦慮,我開始思考起這道無解之題。 「想那麼多幹嘛?」「思考人生才真正沒意義?」 不知從何開始,探究 "人生價值",被視為無病呻吟、EMO、自討沒趣的行為。 思考是我們的本能,但如何運用取決於個人。若哪天,我們不再為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你為了什麼而願意活著? 明明人生有這麼多苦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願意排除困難,就只是為了活著呢? 這篇文章探討人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願意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選擇活著。透過作者的個人體悟和觀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並呼籲讀者一起思考自己的少數理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追尋著一個問題:我的生命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並不是現代才有的,而是古今中外人們都曾探討過的一個議題。在日文中,有一個字能很好地表達這種對生命意義的探尋,那就是「生き甲斐」(ikigai)。它的中文翻譯是「生之意義」,意思是每個人在世上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心靈基友!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個宏大卻又無比貼近每個人的話題:為什麼人要活著? 這個問題貫穿了人類歷史,也時常在我們心中叩問,尤其在面對挫折、迷茫時,更顯得沉重。 你是否也曾望著夜空,對著滿天星斗拋出這個疑問? 又或者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時,忍不住自問生命的意義何在? 我們總是被教導要追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人為何而活?」「我為何而活?」 也許是漫漫長夜起的頭,抑或是為了擺脫失眠焦慮,我開始思考起這道無解之題。 「想那麼多幹嘛?」「思考人生才真正沒意義?」 不知從何開始,探究 "人生價值",被視為無病呻吟、EMO、自討沒趣的行為。 思考是我們的本能,但如何運用取決於個人。若哪天,我們不再為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你為了什麼而願意活著? 明明人生有這麼多苦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願意排除困難,就只是為了活著呢? 這篇文章探討人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願意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選擇活著。透過作者的個人體悟和觀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並呼籲讀者一起思考自己的少數理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追尋著一個問題:我的生命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並不是現代才有的,而是古今中外人們都曾探討過的一個議題。在日文中,有一個字能很好地表達這種對生命意義的探尋,那就是「生き甲斐」(ikigai)。它的中文翻譯是「生之意義」,意思是每個人在世上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